您有新信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
melon
大家好 ^_^

由於接下来的读经班,将有两品会提到四圣谛:《25四谛品》、《27等趣
四谛品》。大家都知道,世尊成道後,首先对地球人说的佛法就是四圣谛,
且表示四圣谛是「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的,可见有多重要。

以下是小的将目前个人所读过的四圣谛相关经文,帮大家不负责整理如下,
几乎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一部经,希望能方便大家快速浏览一下佛经中的四
圣谛,帮大家省一点读经的时间,(然後顺便当作小的读经班的导读补充
教材XD)。可惜小的并不敢保证 100% 没有误解,还请各位师兄不吝帮忙
指正补充,谢谢大家 <(_ _)>


             ========================
                     导读篇
             ========================

人生一切的苦,总不离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
而这些总归是五蕴所造成的。怎麽说呢:

宇宙一切外在、身心,都是五蕴、六入组成的。当人的「六入」接「触」
到六境,就产生「受」,包括苦受(容易引起□心)、乐受(容易引起
贪心)或不苦不乐受(容易引起痴心)。

「受」之後 → 「爱」→ 取 → 有 → 生→ 老死 →...,十二因缘的
纯大苦聚因此周而复始。

所以,换句话说,彻底离苦(苦)的方法,只要能於五蕴或六入离「爱」
(集),十二因缘的锁链就会断掉,我们也就能究竟涅盘(灭),之後,
我们一切的身、语、意都会完全合乎八正道(道)。

(melon 注:灭和道的关系,小的其实并不清楚 >"<)



             ========================
                    名词解释篇
             ========================

● [四圣谛] 狮子吼 dokuwiki 简注:

四项圣者所证的真理,即「苦、集、灭、道」。

「苦」是说明有情生命现象确实是苦迫的,
「集」是说明苦的主要根源是「渴爱」,
「灭」是说明苦的灭尽,也就是「渴爱的灭尽无馀」,
「道」是灭尽苦的方法,也就是「八正道」。

世间法中,集为因,苦为果;出世间法中,道为因,灭为果。



● [四圣谛] 字面解释:

   1. 「四」项「圣」人所证的「真理」。(《杂阿含经》卷16第417经)
   2. 「四」项能让我们转凡成「圣」的「真理」。



● [四圣谛] 内容解释:
   (以下整理自《中阿含经》卷7〈31舍梨子相应品 分别圣谛经11〉,
     也就是读经班之後《增一》卷19《27等趣四谛品》第1经的同经异译)

  ◎「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些总归
            是「五蕴」的苦。

   1.生苦:
     * 生=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
     * 生苦=人出生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2.老苦:
     * 老=头白齿落、壮盛日衰、老态龙锺、肌缩皮缓。
     * 老苦=人衰老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3.病苦:
     * 病=身心的一切疾病。
     * 病苦=人生病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4.死苦:
     * 死=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
     * 死苦=死亡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5.怨憎会苦:
     * 怨憎会=自己讨厌的地、水、火、风、空、识,偏偏一直
               被自己见到、听到、闻到、□到、摸到、想到。
     * 怨憎会苦=怨憎会时,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

   6.爱别离苦:
     * 爱别离=自己喜欢的地、水、火、风、空、识,偏偏一直
               不被自己见到、听到、闻到、□到、摸到、想到。
     * 爱别离苦=爱别离时,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

   7.求不得苦:
     * 求不得= * 想要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烦恼。
                * 对於不合意的事,希望变得尽如人意。
                * 对於合意的事,希望永远保持。

     * 求不得苦=以上三件事,其实根本不可能发生,所以感到痛苦。

   8.五盛阴苦:
     * 以上种种,总归是五蕴的苦。(五盛阴,另译为五阴、五蕴。
       就是:色、受、想、行、识)



  ◎「集」:渴爱染著。

    (个人认为以下是很值得我们经常思考的事。)

     1. 生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2. 老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3. 病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4. 死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5. 怨憎会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6. 爱别离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7. 求不得的痛苦,来自对~的渴爱?
     8. 以上都是五蕴的痛苦,总归是来自对~的渴爱?


  ◎「灭」:彻底消除了渴爱染著,达到涅盘的境界。


  ◎「道」:八正道,包括:(以下整理自《杂阿含经》卷28)

    1.正见
      * 对佛法有正确的观念、见解。
      * 正见如曙光,八正道乃至解脱如白昼随後来到(748经)
      * 以明为根本,起觉力《杂26、667》,是为正见(750经)
      * 以明为前相 → 生诸善法 → 生惭愧 → 生正见(749经)

    2.正志(另译为:正治、正思维、正筹量)
      * 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

    3.正语
      * 离四种恶语行:绮语、妄语、两舌、恶口。

    4.正业
      * 离三种恶身行:杀、盗、□。

    5.正命
      * 正当如法的职业。

    6.正方便(另译为:正精进、正勇猛)
      * 欲、精进、方便、持续不断。

    7.正念
      * 念随顺、重念、忆念、不妄、不虚。

    8.正定
      * 一心不乱、三昧。此为贤圣等三昧(754经)


    [melon 注] 八圣道的别名

      *《增一阿含经》
         正见.正治.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

      *《大集法门经》卷2
         正观察.正筹量.正言说.正施作.正活命.正勇猛.正念住。





             ========================
                     概念篇
             ========================

● 佛法中所说的「智慧」,就包括了「四圣谛」。

   ◎ [三学](详见《杂阿含经》卷29-30)

      戒:一切学戒。
      定:四禅。
      慧: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等。(《杂阿含经》卷30第832经)


   ◎ [五根、五力](详见《杂阿含经》卷26)(「慧」总摄其馀四根四力)

      信:四不坏净(对佛、法、僧、戒的净信心)
      进: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未生恶不起、已生恶令断)
      念:四念处(身、受、心、法法观念住)
      定:四禅(1 - 4 禅)
      慧:四圣谛(苦、集、灭、道)


   ◎ 初果圣者的成就包括了「於佛法僧断疑」、「圣戒成就」、「对四
      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杂阿含经》卷30第845经)


● 世尊成佛後,首先宣扬「四圣谛」: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3 次循序
   渐进的解说 4 圣谛,3x4=12)。
  (《杂阿含经》卷15第379经、《增一》卷14〈24高幢品〉第5经)

   ◎ 初转:
      苦 — 有苦(八种苦)
      集 — 有集(苦因)
      灭 — 有灭(涅盘)
      道 — 有道(八正道)

   ◎ 二转:
      苦 — 当知「苦」
      集 — 当断「苦因」
      灭 — 当证「涅盘」
      道 — 当修「八正道」

   ◎ 三转:
      苦 — 已知「苦」
      集 — 已断「苦因」
      灭 — 已证「涅盘」
      道 — 已修「八正道」

         ││
         ↓↓

   ◎ 已知、已断、已证、已修四圣谛,然後能怎样呢?

      * 如是比丘究竟边际,名为上士。(《杂阿含经》卷15第385经)

      * 如是比丘无有关键(断五下分结)、平治城堑(离无明)、度诸
        险难(离无际生死)、解脱结缚(断爱)、建立圣幢(断我慢)。
       (《杂阿含经》卷15第387经)


● 四圣谛,能断生死根本。

● 对四圣谛的思维,应到「无间等」的程度(《杂阿含经》卷15第381经)

● 从新出家到阿罗汉,都应该知道四圣谛。(《杂阿含经》卷15第393经)

● 声闻、辟支佛等圣众,乃至佛陀,都是因为如实知见四圣谛而成就的。
  (或解为:一切圣人对四圣谛都如实知?)(《杂阿含经》卷15第393经)

● 与其谈论政治、男女、饮食、钱财、事业等俗事,不如谈论这些事情当
   中的苦、集、灭、道。(《杂阿含经》卷16第408、411-415经)

● 多禅坐,就能对四圣谛如实知。(《杂阿含经》卷16第428-429经)


● 四圣谛的修证,是有明确次第的:苦 → 集 → 灭 → 道。不能跳级。

   * 若有人还没有证得涅盘(灭),就说自己已经把八正道做到 100%
     完美(道),那一定是骗人的。(《杂阿含经》卷15第397经)

   * 四圣谛的次第,像阶梯(《杂阿含经》卷16第436-437经)

   * 四圣谛的次第,像树叶盛水(《杂阿含经》卷15第397经、《杂阿
     含经》卷16第435经)


● 四圣谛的修习,经常配合著蕴相应教、处相应教等等。例如:

   * 五蕴的「集」、「灭」。(例如:《杂阿含经》卷2第41-42经、
    《杂阿含经》卷3第59经、65-71经 )

   * 六入的「集」、「灭」。(例如:《杂阿含经》卷8第218-221经、
     233-234 )

   * 四念处的「集」、「灭」。(例如:《杂阿含经》卷24第609经 )

   * 於有漏八正道中,思维其苦、集、灭、道,就成了无漏八正道。
    (《杂阿含经》卷28第785经)

   * 无明,就是对五蕴的苦、集、灭、道、味、患、离不如实知。
    (《杂阿含经》卷10第257-258经)

   * 若能对五蕴的苦、集、灭、道、味、患、离如实知,则能断五蕴。
    (《杂阿含经》卷1第31-32经)

   * 如实正观世间「集」,则不生世间「无」见;
     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如来离於「有」、「无」二边,说於中道。(《杂阿含经》卷10
     第262经)

   * 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解脱门,都是在教我们离贪爱(集),
     而能带领我们证得究竟解脱(灭)的。



             ========================
                     譬喻篇
             ========================

● 如来是大医王:(《杂阿含经》卷15第389经)
   ◎ 知「苦」:良医善知病。
   ◎ 知「集」:良医善知病源。
   ◎ 知「灭」:良医善治病,病永不复发。----(我不确定:P)
   ◎ 知「道」:良医善知让病永不复发的对治方法。--(我不确定:P)


● 知四圣谛,如日出前的明相,解脱如白天,随後就到。(《杂阿含经》
   卷15第394经)


● 宁受三百矛刺而了解四圣谛,也不愿堕於三恶道长夜受苦。(《杂阿
   含经》卷15第401经)


● 修四圣谛,应该要有多迫切呢:

   * 勤修四圣谛,比救头衣燃更加急迫。(《杂阿含经》卷15第400经)

   * 人身难得,机率之小,就如同海中盲龟穿浮木孔那样,所以应赶快修
     四圣谛。(《杂阿含经》卷15第406经)

   * 人身难得,六道众生无数无量,所以应赶快修四圣谛。(《杂阿含经》
     卷16第438经)


● 四圣谛很难彻底了解,有多难呢:

   * 一边骑马一边把箭射到门的钥匙孔,很难。箭箭都射中 1/100 那麽
     小的羽毛,更难。对四圣谛如实了解,难上加难。(《杂阿含经》
     卷15第405经)


● 对四圣谛如实知的人,有多稀有呢:

   * 如实知 vs 不如实知 = 手中的土量 vs 喜马拉雅山的土量
    (《杂阿含经》卷16第439经)

   * 证得圣果的人 vs 凡夫 = 毛发尖端的水量 vs 大湖的水量
    (《杂阿含经》卷16第440经)

   * 如实知 vs 不如实知 = 手中的土量 vs 大山的土量
    (《杂阿含经》卷16第441经)


● 对四圣谛若能如实知见,会怎样呢:

   * 知四圣谛 vs 不知四圣谛 = 坚牢的因陀罗柱 vs 随风飘的小绵球
  (《杂阿含经》卷15第398经)

   * 则智慧坚固,如大石柱,四方猛风也不能动摇,议论必胜。(《杂
     阿含经》卷15第399经)

   * 如是比丘,是沙门中的沙门、婆罗门中的婆罗门。(《杂阿含经》
     卷15第390经)


● 对四圣谛若不如实知见,会怎样呢:

   * 其险恶的程度甚於大断崖。(《杂阿含经》卷16第421经)

   * 其大热的程度甚於大热地狱。(《杂阿含经》卷16第422经)

   * 其大□的程度甚於大□地狱。(《杂阿含经》卷16第423经)

   * 其黑暗的程度甚於三千大千世界当中的黑暗。(《杂阿含经》卷16
     第424-426经)

   * 则长夜流转生死,如掷杖到空中,堕落哪边(往生哪一趣)就很难
     讲了。(《杂阿含经》卷16第430-431经)

   * 则长夜流转五趣,如五节轮。(《杂阿含经》卷16第432经)




             ========================
                    延伸阅读篇
             ========================

● 四圣谛主要参考经典:

   ◎ 《杂阿含经》谛相应:卷15、卷16

   ◎ 《中阿含经》卷7〈31舍梨子相应品 分别圣谛经11〉

   ◎ 配合蕴相应教(《杂阿含经》卷1、2、3、5、10)
      配合处相应教(《杂阿含经》卷8、9、11、13、43)

   ◎ 「八正道」详见《杂阿含经》卷28。

   ◎ 「八正道」经典整理,也可参考Digest版第2059篇:
      「《杂阿含卷 28》 之不负责小复习」
http://cbs.ntu.edu.tw/threadread.php/board=BudaDigest&nums=2059

   ◎ 狮吼文集:观四圣谛
http://cbs.ntu.edu.tw/wiki/pmwiki.php/Main/观四圣谛

   ◎ 狮吼文集:何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http://cbs.ntu.edu.tw/wiki/pmwiki.php/Main/何谓"四圣谛-苦集灭道"%3F

   ◎ 「生」的痛苦,因为我们八成都忘记了,所以特地帮大家补充如下:

    * 《修行道地经》卷1〈5 五阴成败品〉:
        ===========================
   「其小儿身既当向[5]产,又堕地时外风所吹,女人手触□水洗之,[6]
     逼迫毒痛犹如疮[7]病也。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愦,
     不识本来去至[8]何所[9]也。适生在地,血缠臭处,鬼魅来[10]绕,
     [11]奸邪所中,飞□所触,蛊道、[12]癫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
     堕一□肉,[13]乌□、雕狼各来诤之,诸邪[14]魅鬼欲得儿便,周
     匝围[饶>□]亦复如是。宿行善[15]者邪不得便,设宿行[16]恶众
     邪即著。儿初生时因母乳活,稍稍长大因食得立。於是颂曰:

     在於胞胎[17]时,  遭[18]若干苦恼,
     既生得为人,  其痛有百千。
    诸根已成就,  因出[19]危脆身,
    有生必老死,  是为最不真。」
    (CBETA, T15, no. 606, p. 188, a14-27)


    * 《佛说胞胎经》卷1:
       ===========================
   (经文上半部也提到,人在妈妈肚子里的 38 周期间,有时也是很不
     舒服,甚至可能夭折的)

   「佛告阿难:「生死之苦甚为勤剧,人生若男[16]或生女,[17]这生
     堕地痛不可言。[18]甚不善哉!懊恼辛酸,或以衣受触其形体,若
     以衾受卧著所处,或在床上或置[*]于地,或覆或露或在暑热[19]
     或寒冷,因是之故,遭其苦患酷剧难称。譬如,阿难!蛇虺牛之皮
     所悬著处,若在壁上即化为虫还食其皮,若[20]使树木苗草陂水,
     设复在虚空中所倚,即自生虫还食其形,在所依倚则亦生虫还食其
     形。儿始生时则以手受,苦痛懊恼不可称限,或以衣受触如前。其
     形体或稍以长大,饥渴寒热,其母小心推燥居湿,养育除其不净。
     所谓先圣法律,正是其母乳哺之恩。」」
     (CBETA, T11, no. 317, p. 889, c8-20)
    ===========================


   ◎ 「死」的痛苦,因为我们大家都还没经验,所以也帮大家补充一下。
       以下是临命终时身体的痛苦:
    ===========================
   《修行道地经》卷1〈5 五阴成败品〉:
   「其人疾病如是身[32]中刀风起,令病者骨节解。有风名[33]科,断
     诸节解;有风名震,令筋脉缓;有风名破骨,消病人髓;有风名[34]
     减,变其面色,眼、耳、鼻、口、咽喉皆[35]青,出入诸孔断绝破
     坏,[利-禾+皮]剥其身;复有一风名曰[36]止□,令其身[37]内及
     膝、肩、[38]□、背、脊、腹、[39]齐、大小之肠、肝、肺、心、
     脾并馀诸[40]藏,皆[41]令断绝;有风名旋,令其肪血及大小便、
     生藏熟藏,所食不通,寒热悉[*]乾;有风名节间,令诸[42]支节,
     或缩或伸,而举手足欲捉虚空,坐起烦愦,有时[43]笑戏,又复[44]
     大息,其声恳恻,节节[45]以断,筋脉则缓,髓脑为[46]消,目不
     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别香,口不知味,身冷气绝,无所复识,心
     下尚□,魂神续在,挺直如木,不能动摇。」
     (CBETA, T15, no. 606, p. 185, c7-20)
    ===========================



以上,谢谢大家。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10:58:02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2
hank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世尊成佛後,首先宣扬「四圣谛」: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3 次循序
>    渐进的解说 4 圣谛,3x4=12)。


  谢谢 melon 的整理!!

  直到看到这篇,我才清楚到底什麽是『三转十二行』

  下面再将它引用出来,实在是太棒了!

>   (《杂阿含经》卷15第379经、《增一》卷14〈24高幢品〉第5经)
>    ◎ 初转:
>       苦 — 有苦(八种苦)
>       集 — 有集(苦因)
>       灭 — 有灭(涅盘)
>       道 — 有道(八正道)
>    ◎ 二转:
>       苦 — 当知「苦」
>       集 — 当断「苦因」
>       灭 — 当证「涅盘」
>       道 — 当修「八正道」
>    ◎ 三转:
>       苦 — 已知「苦」
>       集 — 已断「苦因」
>       灭 — 已证「涅盘」
>       道 — 已修「八正道」




 ● 多禅坐,就能对四圣谛如实知。(《杂阿含经》卷16第428-429经)

    相信有打坐定课习惯的师兄,看到这一定会会心一笑。
    从上面 melon 的整理,知道四圣谛是『如来真实义』,从428-429经,
    又可得知,禅坐是能真正使真实义显现的方法!

    读经 + 实修 = _______  (大家心中各有答案 ^^)


 -------------------------------------------------------------------
 |                  《杂阿含经》卷16第428经                        |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勤禅思,正方便起,内寂其心。所以者何? |
 |  比丘禅思,内寂其心成就已,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谓此苦圣谛如 |
 |  实显现,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显现。」佛说此经 |
 |  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


  谢谢 melon 的整理!!
Sat Feb 27 14:30:33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3
melon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谢谢 melon 的整理!!
>   直到看到这篇,我才清楚到底什麽是『三转十二行』
>   下面再将它引用出来,实在是太棒了!
> >   (《杂阿含经》卷15第379经、《增一》卷14〈24高幢品〉第5经)
> >    ◎ 初转:
> >       苦 — 有苦(八种苦)
> >       集 — 有集(苦因)
> >       灭 — 有灭(涅盘)
> >       道 — 有道(八正道)
> >    ◎ 二转:
> >       苦 — 当知「苦」
> >       集 — 当断「苦因」
> >       灭 — 当证「涅盘」
> >       道 — 当修「八正道」
> >    ◎ 三转:
> >       苦 — 已知「苦」
> >       集 — 已断「苦因」
> >       灭 — 已证「涅盘」
> >       道 — 已修「八正道」


谢谢 Hank 的捧场嘿~其实这些都只是我以为我读到的,并不一定就没有
误读,所以才会尽量附上原文出处,供大家亲自回原文比对 :P

这也算是我提供给大家的读经小乐趣吧:「欢迎来找碴」这样 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14:50:54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4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人生一切的苦,总不离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
> 而这些总归是五蕴所造成的。怎麽说呢:
> 宇宙一切外在、身心,都是五蕴、六入组成的。当人的「六入」接「触」
> 到六境,就产生「受」,包括苦受(容易引起□心)、乐受(容易引起
> 贪心)或不苦不乐受(容易引起痴心)。
> 「受」之後 → 「爱」→ 取 → 有 → 生→ 老死 →...,十二因缘的
> 纯大苦聚因此周而复始。
> 所以,换句话说,彻底离苦(苦)的方法,只要能於五蕴或六入离「爱」
> (集),十二因缘的锁链就会断掉,我们也就能究竟涅盘(灭),之後,
> 我们一切的身、语、意都会完全合乎八正道(道)。
> (melon 注:灭和道的关系,小的其实并不清楚 >"<)

苦集灭道之间的因果关系是

苦(果) -> 集(苦之因) -> 灭(果) -> 道(苦灭之因)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观察到世间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有苦, 继而可发现苦是有原因的 => 渴爱 (苦集)
即然苦是有因缘而生成, 则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灭谛 => 苦灭可证
苦若可以止息, 则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谛 => 苦灭的原因.

所以道谛并不是在证涅盘之後才提出, 重点不只是证涅盘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证涅盘的方法.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Feb 27 21:10:56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5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苦集灭道之间的因果关系是
> 苦(果) -> 集(苦之因) -> 灭(果) -> 道(苦灭之因)
>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 观察到世间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 有苦, 继而可发现苦是有原因的 => 渴爱 (苦集)
> 即然苦是有因缘而生成, 则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灭谛 => 苦灭可证
> 苦若可以止息, 则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谛 => 苦灭的原因.
> 所以道谛并不是在证涅盘之後才提出, 重点不只是证涅盘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证涅盘的方法.


太好了,感谢 Heaven 师兄补充,小的刚好就是卡在这里 >"<

因为有经文说到:四圣谛是有明确次第的,一定是苦→集→灭→道,
不能跳级。可是这样一来,苦集灭道的顺序,小的就有点兜不拢了,
反而是 Heaven 师兄这样解,感觉好像比较顺 :P


* 四圣谛的修证,不能越次。
===========================
《杂阿含经》卷15第397经:
「「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未无间等,而[2]欲苦灭道迹圣谛
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譬如有人言我欲取[3]□提罗叶,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无是处故。如是言我於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未无
间等,而欲得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CBETA, T02, no. 99, p. 107, a8-14)
===========================


* 四圣谛的次第,像阶梯,登上这一阶,才能登下一阶。
===========================
《杂阿含经》卷16第436-437经:
「佛告阿难:「譬如四&#38565;梯[*]升[8]於殿堂。若有说言不由初[9]&#38565;,
而登第二、第三、第四[*]&#38565;[*]升殿堂者,无有是处。

如是,阿难!若於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
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不应说。所以者何?若於苦圣谛未无间等,而
於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CBETA, T02, no. 99, p. 113, b3-10)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2:52:18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6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苦集灭道之间的因果关系是
> > 苦(果) -> 集(苦之因) -> 灭(果) -> 道(苦灭之因)
> > 我想可以如此思惟
> > 观察到世间有苦(八苦, 三苦, 一切皆苦...)
> > 有苦, 继而可发现苦是有原因的 => 渴爱 (苦集)
> > 即然苦是有因缘而生成, 则只要止息苦之因, 苦必然可以止息 => 灭谛 => 苦灭可证
> > 苦若可以止息, 则要有止息苦的方法 => 道谛 => 苦灭的原因.
> > 所以道谛并不是在证涅盘之後才提出, 重点不只是证涅盘者才能完全符合八正道,
> > 而是行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助道品) 是证涅盘的方法.
> 太好了,感谢 Heaven 师兄补充,小的刚好就是卡在这里 >"<
> 因为有经文说到:四圣谛是有明确次第的,一定是苦→集→灭→道,
> 不能跳级。可是这样一来,苦集灭道的顺序,小的就有点兜不拢了,
> 反而是 Heaven 师兄这样解,感觉好像比较顺 :P

或者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并不冲突?例如:

当有人已经到达目的地(灭)後,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恍然大悟原来灭贪
爱(灭)最快的捷径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报给大家知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绕远路的时间。这样?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3:18:11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7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或者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并不冲突?例如:
> 当有人已经到达目的地(灭)後,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恍然大悟原来灭贪
> 爱(灭)最快的捷径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报给大家知
>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绕远路的时间。这样?


那小的试著再重组一次:

彻底了解苦(苦)之後,就知道苦的原因是来自贪爱(集);舍弃贪爱就
能证得涅盘(灭),证得涅盘後就清楚知道证得涅盘最快的路是八圣道(道)。

(而八圣道可能就涵括了一切佛法。)

这麽一来,一样是没有越次而证,但也是果→因→果→因,这样应该就跟
 Heaven 师兄说的意思比较接近了 :D

这样?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7日 23:35:21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8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或者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并不冲突?例如:
> > 当有人已经到达目的地(灭)後,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恍然大悟原来灭贪
> > 爱(灭)最快的捷径恰恰就是八正道(道),所以非常好心地报给大家知
> > 道,只要大家照著做,就能省下很多绕远路的时间。这样?
> 那小的试著再重组一次:
> 彻底了解苦(苦)之後,就知道苦的原因是来自贪爱(集);舍弃贪爱就
> 能证得涅盘(灭),证得涅盘後就清楚知道证得涅盘最快的路是八圣道(道)。

我觉得倒不用把 "贪爱" 太快放进来, 苦因有贪爱, 无明, 我见.... 其实很多,
而这也是四圣谛重要的一环, 是要去观察了解的.

可以再简单一点.

有苦.
苦是有因有缘的(有苦集)
苦即是有因有缘,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盘可证)
即然有涅盘, 必有达到涅盘的方法 (有灭苦之道)

若觉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开来依三转十二行相来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个.

(劝转:佛陀劝我们)
1.当证涅盘
2.当修八正道

(证转)
3.已证涅盘
4.已证八正道


依次第来说, 的确证涅盘之後, 才是八正道彻底的实践.
但 "2.当修八正道" -> "3.证涅盘" 却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重要次第.
这也没有违背佛说的次第.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Feb 28 00:49:12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9
Heave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有苦.
> 苦是有因有缘的(有苦集)
> 苦即是有因有缘,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盘可证)
> 即然有涅盘, 必有达到涅盘的方法 (有灭苦之道)
> 若觉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开来依三转十二行相来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个.
> (劝转:佛陀劝我们)
> 1.当证涅盘
> 2.当修八正道
> (证转)
> 3.已证涅盘
> 4.已证八正道
> 依次第来说, 的确证涅盘之後, 才是八正道彻底的实践.
> 但 "2.当修八正道" -> "3.证涅盘" 却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重要次第.
> 这也没有违背佛说的次第.

补充一点.

八正道与涅盘, 可以简单这样想:

修道->证涅盘->完成实践八正道

八正道可以在证涅盘前, 也有在证涅盘後, 时机不同而已.

我是要补充, 虽然八正道在证涅盘後才算完全实践, 但这和 "解脱知见" 似乎无关.
解脱知见应该是指确实知道自己已解脱, 也就是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那句阿罗汉自知自证的描述.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Feb 28 00:54:17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0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觉得倒不用把 "贪爱" 太快放进来, 苦因有贪爱, 无明, 我见.... 其实很多,
> 而这也是四圣谛重要的一环, 是要去观察了解的.
> 可以再简单一点.
> 有苦.
> 苦是有因有缘的(有苦集)
> 苦即是有因有缘, 必然有止息的一天.(有涅盘可证)
> 即然有涅盘, 必有达到涅盘的方法 (有灭苦之道)
> 若觉得次第很重要, 就展开来依三转十二行相来看, 我只列出其中四个.
> (劝转:佛陀劝我们)
> 1.当证涅盘
> 2.当修八正道
> (证转)
> 3.已证涅盘
> 4.已证八正道
> 依次第来说, 的确证涅盘之後, 才是八正道彻底的实践.
> 但 "2.当修八正道" -> "3.证涅盘" 却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重要次第.
> 这也没有违背佛说的次第.


真是有道理!难怪世尊常要我们修习多修习,不但要把心像铜盘一样时
时勤拂拭,还要视情形适度增减修法的方式(例如七觉支,也有次第,但
也能视情形增减轻重、调换顺序,还能和四念处互相配合,非常弹性活泼)。

又例如《杂阿含经》卷28第785经也提到:「若於有漏八正道当中,继续
思维其苦集灭道,就成了无漏八正道」(我记得当初这一经的导读小老师
好像就是 Heaven 师兄耶~XD)

所以想想佛法还真的是立体呼应,层层向上,实在很难一刀切两段这样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15:58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1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补充一点.
> 八正道与涅盘, 可以简单这样想:
> 修道->证涅盘->完成实践八正道
> 八正道可以在证涅盘前, 也有在证涅盘後, 时机不同而已.

非常同意!这样讲我就更了解了,谢谢 Heaven 师兄 :D

> 我是要补充, 虽然八正道在证涅盘後才算完全实践, 但这和 "解脱知见" 似乎无关.
> 解脱知见应该是指确实知道自己已解脱, 也就是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 那句阿罗汉自知自证的描述.

那我可以得寸进尺的顺便再问一个想问很久的问题吗 XD

请问真的有人得解脱,自己却不知不见的吗?

例如《增一阿含经》卷17〈25四谛品〉第6经提到,有人心中无结,自己却不知道。
(《杂阿含经》好像也有提到类似的,不过我一时忘记第几经了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23:36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2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杂阿含经》好像也有提到类似的,不过我一时忘记第几经了 :P)

找到了,是《杂阿含经》卷33第936经的「身证」:
==================
《杂阿含经》卷33:
「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自>身]
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28:28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3
sici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补充一点.
> 八正道与涅盘, 可以简单这样想:
> 修道->证涅盘->完成实践八正道
> 八正道可以在证涅盘前, 也有在证涅盘後, 时机不同而已.

    想到melon前面提到的,前者是有漏八正道,後者是无漏八正道

    不知有没有人已提过这样的看法?


> 我是要补充, 虽然八正道在证涅盘後才算完全实践, 但这和 "解脱知见" 似乎无关.
> 解脱知见应该是指确实知道自己已解脱, 也就是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 那句阿罗汉自知自证的描述.
Sun Feb 28 08:41:51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4
sici1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找到了,是《杂阿含经》卷33第936经的「身证」:
> ==================
> 《杂阿含经》卷33:
> 「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自>身]
> 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
  ^^^^^^^^^^^^^^^^^^^^^^^^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目前理解有二个方向:
    1.《金刚经》:世尊! ....阿罗汉道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否? 否也! 世尊!

    2.安住时,实无所见,也实无所断。

      「能见」「所见」双冥,大概已超越「见」「所见」的对立。

      提供参考罗~~
Sun Feb 28 08:50:15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5
Heaven
> 请问真的有人得解脱,自己却不知不见的吗?

依杂阿含经的说法, 真正解脱者, 是 :

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例如《增一阿含经》卷17〈25四谛品〉第6经提到,有人心中无结,自己却不知道。

我想这里的无 "结", 或是中阿含卷 22 第 87 经 秽品 提到的无 "秽"
并不是指那种永久断除的解脱力量, 只是一般性的描述.

例如有人不吸毒, 但不是很清楚对毒的害如实知以及很清楚知道这件事碰不得.
这就算无结而不知.

这种缺点就是或许某一天有人诱惑他吸食, 他就陷进去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Feb 28 14:21:50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6
Heaven
> ==================
> 《杂阿含经》卷33:
> 「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自>身]
> 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这并不是 "有漏断而不自知" , 而是还没有有漏断.

依经文来说, 这是於佛得净信, 应该有初果, 所以不堕恶趣,
已证八解脱, 禅定力可达灭尽定, 不过还不到有漏断.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Feb 28 14:37:31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7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请问真的有人得解脱,自己却不知不见的吗?
> 依杂阿含经的说法, 真正解脱者, 是 :
> 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 例如《增一阿含经》卷17〈25四谛品〉第6经提到,有人心中无结,自己却不知道。
> 我想这里的无 "结", 或是中阿含卷 22 第 87 经 秽品 提到的无 "秽"
> 并不是指那种永久断除的解脱力量, 只是一般性的描述.
> 例如有人不吸毒, 但不是很清楚对毒的害如实知以及很清楚知道这件事碰不得.
> 这就算无结而不知.
> 这种缺点就是或许某一天有人诱惑他吸食, 他就陷进去了.


妙喻啊!:D

那下周小的导读到这经时,Heaven 师兄的可以譬喻可以借我用吗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2月28日 17:00:38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不负责读经小整理] 四圣谛:苦、集、灭、道
#18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 > 《杂阿含经》卷33:
> > 「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自>身]
> > 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
> > (CBETA, T02, no. 99, p. 240, a18-21)
> > ==================
> 这并不是 "有漏断而不自知" , 而是还没有有漏断.
> 依经文来说, 这是於佛得净信, 应该有初果, 所以不堕恶趣,
> 已证八解脱, 禅定力可达灭尽定, 不过还不到有漏断.


哦~原来这里的「不见」有漏断,是「还没有」有漏断啊~原来小的
过去一直都读错了,难怪一直搞不懂为什麽有漏断了居然自己还会不
知道说~ >"<

谢谢 Heaven 师兄指正 ^_^

所以看来灭尽定好像不是一定非得四果圣者才能证得呢?(是说也不
关我的事啦 XD)

顺便附上《杂阿含经》卷33第936经文片断小整理,供大家参考。若小
的整理有误也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谢谢!

(1)八解脱具足身作证,以智慧见,有漏断知。是〈阿罗汉〉。
(2)八解脱自作证具足住,不见有漏断,乃至〈身证〉。
(3)初果以上。於正法律如实知见,不得见到,乃至〈信解脱〉。
(4)五根五力增上智慧。不堕恶趣,乃至〈随法行〉。
(5)五根五力少慧。不堕恶趣,乃至〈随信行〉。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3月 2日 1:30:43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