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了几部不同的经论, 看来各有说法, 可以互为参考. 不过主要是二种看法,
一种苦乐是根据三毒多寡来分, 三毒重者为苦, 大概是修行困难故.
另一种是得初禅至四禅为乐, 不得为苦.
我想禅定与三毒也有关系, 因为初禅以上则能降伏五盖, 三毒重者则不易得禅定.
不过这些都无法顺利与北传增壹阿含的经文对读...
让我觉得增壹阿含是不是哪里错了?
此经的苦乐是指贪□痴轻重不同, 故修行的苦乐有所不同. 三毒重则修行苦.
迟速则是因五根利钝而有迟速之别.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即: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又,何者是苦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炽盛,而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又,
本性□亦炽盛,而屡受由□所受之苦忧。又,本性痴亦炽盛,而屡受由痴所生之苦
忧。彼显现此等软五根,[谓]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彼此等五根软
故,为尽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亦炽盛,……受,彼显现此等上五根
,[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
此名苦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不炽盛,不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本
性□亦不炽盛……本性痴亦不炽盛,不屡受由痴所生苦忧,彼显现此等软五根,
[谓]是信根……慧根。彼之此等五根软故,为尽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
此名乐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不炽盛,不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本
性□亦不炽盛,不屡受由□所生之苦忧。本性痴亦不炽盛,不屡受由痴所生苦忧。
彼显现此等之上五根,[谓]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彼此等之五根上
故,为尽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速通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此经的苦乐是依修止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别.
「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世间有不喜想,...无常想住。...安住死想。」
这些大概是无法证入初禅, 只能生起近行定的修定, 所以为「苦」.
若有初至四禅, 则为「乐」.
迟速则是因五根利钝而有迟速之别.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三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於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於一切世间有不喜想,
於诸行有无常想住。复在彼内心,安住死想。彼依止此等五有学力住,[谓]是信
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彼显现此等之软五根,[谓]是信力……慧力。彼
之此等五根软故,为尽诸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於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於一切世界有不喜想,
於诸行有无常想住。复於内心,安住死想。彼依止此等五有学力住,[谓]是信力……
慧力。彼显现此等之上五根,[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诸漏而
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乃至……具足初静虑住,寻与伺寂
静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住。离喜之贪故……乃至……於身受乐,而圣者
是舍,说有念是乐住,具足第三静虑住。又,断乐故,又,断苦故,前已灭喜、忧
故,是不苦不乐,是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住。彼依止此等之五有学力住,(谓)
是信力……慧力,彼显现此等之软五根,[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软故,
为尽诸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具足初静虑住……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住…
…乃至……具足第三静虑住……乃至……具足第四静虑住。彼依止此等之五有学力
住,[谓]是信力……乃至……慧力。彼显现此等上五根,[谓]是信根……乃至……
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诸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速通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此处的苦乐是指是否有得「根本静虑」。
========================================================================
《瑜伽师地论》卷26:
「谓或有行迹是苦迟通。或有行迹是苦速通。或有行迹是乐迟通。或有行迹是乐速通
。当知此中若钝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迟通。若利根性补特
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速通。若钝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
迹名乐迟通。若利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速通。如是名为由行
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CBETA, T30, no. 1579, p. 426, c5-13)
========================================================================
========================================================================
《阿□达磨集异门足论》卷7〈5 四法品〉:
「四行者。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云何苦迟通行。
答静虑不摄下品五根。是名苦迟通行。云何苦速通行。答静虑不摄上品五根。是名
苦速通行。云何乐迟通行。答静虑所摄下品五根。是名乐迟通行。云何乐速通行。
答静虑所摄上品五根。是名乐速通行。」
(CBETA, T26, no. 1536, p. 395, b11-17)
========================================================================
以下二经没有提出苦乐速迟的内容, 但表明「乐速通行」是较好的.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六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即:苦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此中苦迟通行,诸比丘!此者具有两种劣行之名。此行以苦救名劣;
此行以迟1故亦名劣。诸比丘!此行所具之两者,皆名劣。
诸比丘!此中苦速通行,诸比丘!此行苦故名劣。
诸比丘!此中乐迟通行,诸比丘!此行迟故名劣。
诸比丘!此中乐速通行,诸比丘!此两者皆名妙行。此行乐故名妙,此行速故
亦名妙。诸比丘!此行两者皆名妙。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
汉译南传大藏经 长部经典三 二八 自欢喜经
...前略...
复次,世尊!世尊对行道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四种之行道,是:
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世尊!此中所谓苦
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亦为愚钝故,依此三义,被称为鄙陋者。世尊!
此中所谓苦行道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
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为愚钝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行道速通达
者,世尊!是易乐、亦有利根故,依此二义,被称为优异殊胜者。世尊!关於行道,
此是无上之法。
========================================================================
这一经是谈舍利弗目犍连的修行.
目犍连是「苦速通行」, 舍利弗是「乐速通行」.
我忘了以前在哪里看过一些介绍, 里面提到目犍连是精进苦行, 七天证阿罗汉.
舍利弗则采乐行, 所以 14 天「才」证阿罗汉, 大概与此有关.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七
一时,具寿舍利弗,诣访具寿摩诃目犍连住处。至已,与具寿摩诃目犍连相互
庆慰,交谈感铭之语已,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告具寿摩诃目犍连言:
「友!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乃至……友!此等是四通行。
友!汝依此等四通行之何种行,无所取,令心由漏获解脱?」
「友舍利弗!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乃至……友!此等是四通行。友!此等四通行中,依苦速通行,
我无所收,由漏心解脱。」
一百六十八
一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诣访具寿舍利弗住处,……坐於一面之具寿摩诃目
犍连,告具寿舍利弗言:
「友!此等是四种行……乃至……友!此等是四种行。
友!汝依此等四种行之何种行,无所收,由漏心获解脱?」
「友目犍连!此等是四种行……乃至……此等四种行中,依乐速通行,我无所
取,由漏心获解脱。」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