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增上品第三经
#1
大愚若智
上周的进度增上品第三经有一名词解释四事行迹: 乐行迹所行愚惑。乐行迹所行速疾。
苦行迹所行愚惑。苦行迹所行速疾。

当天有两种看法,大家可继续讨论。

首先先贴巴利本的解释。

乐行迹所行愚惑「有一类人,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贪欲者,不常受由贪欲生起之苦、忧
;也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恚……;也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愚痴,不常受由痴生起之苦
、忧。於彼现起软之五根时……彼由於此等五根之软性,故对於灭尽有漏,获得迟钝之
无间〔道定〕。比丘!此名乐迟通行。」

乐行迹所行速疾:和上面一样,差别是五根迅猛锐利,能迅速证果。

苦行迹行於愚惑「有一类人,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贪欲者,常受由贪欲生起之苦、忧;也
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恚者,常受由□恚生起之苦、忧;也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愚痴者,
常受由愚痴生起之苦、忧。於彼现起软之五根……彼由於此等五根之软性,故对於灭尽有
漏,获得迟钝之无间〔道定〕。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苦行迹行於速疾:和上面一样,差别在於五根很迅猛锐利,能迅速证果。

我觉得这解释有问题的是在於前面部份关於苦行与乐行的解释,因为世尊在後面有提到
「当求方便。舍前三行迹。後一行者当共奉行。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
若依上面的解释,我倒认为是第二类当共奉行。

所以我觉得修改前面对乐行与苦行的解释为乐行指的是有贪欲而行五欲之乐的行为,第
一种人是五欲炽盛:

「或有一人贪欲炽盛。□恚.愚痴炽盛。所行甚苦。不与行本相应。彼人五根愚□亦不
捷疾。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慧根.定根。若以愚意求三昧尽有漏者。
是谓名为乐行迹钝根得道者也。」

但是凭藉著微弱的五根作用力而渐次得道,可能一世,也可能要好几世才能得道。

昨天看善聚品第一经就是在讲信进念定慧五根,经中有提到:

「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须陀洹。得不退转法。必成至道。」

这里没有提到根力强弱与得道的快慢,而是强调若修行此五根必成至道,所以可以确定
第一种人是可以得道的。

第二种人经中云:

「或有一人无欲.无□。然於贪欲。□自偏少不□□。为□恚.愚痴极为减少。五根捷
疾无有放逸。」

乐行利根者也是享五欲之乐(恒自),只是程度相当轻(偏少不□□)。

第三种人是苦行钝根者,经中云:

「或有一人□意偏多。□恚.愚痴炽盛。彼以此法而自娱乐。」

这类人只有对□意较多,我猜只是意念较多,并没有真正的行为,所以相对前面者言,对
其他五欲的贪应该是没有的,这种人虽行苦行但并不完全清净,因为□恚.愚痴炽盛,所
以五根的作用力也是微弱的,但还是可以慢慢得道。

最後一种人是世尊所赞许的,经中云:

「或有一人少欲少□。无有□恚。亦不起想。行此三法。尔时。有此五根。无有缺漏。」

第四种人少欲少□行苦行,又无有嗔恚,亦不起想,於五根无有缺漏,难怪是世尊所赞
许的。

最後一段,世尊说:

「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以得便成道。久存於世。所以然者。不可以乐求乐。
由苦然後成道。」

这里就比较不清楚最後两句的意思,可能世尊是在这里赞叹头陀苦行的难得而要弟子不要
贪著五欲的享受,或许当时僧团里有些人是不自觉的贪著五欲,例如托钵专走有钱人住的
地方之类的,世尊才提醒大家不要以乐求乐。

以上是第一种看法,第二种看法是认为前三种人是无法得道的,前两种人是贪著五欲而自
娱,想要以此种方法而得道是不可能的,第三种人是当时外道有很多奇怪的苦行,如吃屎
睡钉床,让身体很冷或很热之类的奇怪苦行,想以此种苦行而得道也是不可行的,第四种
才是世尊所赞许的头陀苦行。所以世尊在最後才说不可以乐求乐,由苦然後成道。

以上如有缺漏,还请补充。
Wed Jun 2 08:01:31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上品第三经
#2
Heaven
※ 引述《bachida (大愚若智)》之铭言:
> 上周的进度增上品第三经有一名词解释四事行迹: 乐行迹所行愚惑。乐行迹所行速疾。
> 苦行迹所行愚惑。苦行迹所行速疾。

前阵子刚好看到《清净道论》有类似的分类:

四法:即为定的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
自最初的入定直至各禅的近行生起,(中间)继续(从事於)定的修习而称为
「行道」。从近行以後直至安止所起的慧称为「通达」。这种行道对於有些人是苦的
--因诸盖等的障碍法的现行故为苦难;亦即修行不乐的意思。或对有些人没有障碍
是乐的。通达亦对有些人是迟的--钝的不得速起的;或者对有些人是速的--不钝
的而得速起的。
《清净道论》--第三 说取业处品

以上的苦行道或乐行道是指修行得定是容易的或困难的。後面迟道达与速通达是指
由定而生慧的速度是快的或慢的。

这些看似有点关系,又有点不像,供参考。

> 最後一段,世尊说:
> 「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以得便成道。久存於世。所以然者。不可以乐求乐。
> 由苦然後成道。」
> 这里就比较不清楚最後两句的意思,可能世尊是在这里赞叹头陀苦行的难得而要弟子不要
> 贪著五欲的享受,或许当时僧团里有些人是不自觉的贪著五欲,例如托钵专走有钱人住的
> 地方之类的,世尊才提醒大家不要以乐求乐。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 世尊的意思大概是 "(涅盘)乐不是由(欲)乐可以得到的",
否则大家由乐至乐, 一乐到底, 就没有人愿意花工夫修行了.

修行是要辛苦下苦工的(不一定是苦行), 才能达到涅盘之乐.

> 以上是第一种看法,第二种看法是认为前三种人是无法得道的,前两种人是贪著五欲而自
> 娱,想要以此种方法而得道是不可能的,第三种人是当时外道有很多奇怪的苦行,如吃屎
> 睡钉床,让身体很冷或很热之类的奇怪苦行,想以此种苦行而得道也是不可行的,第四种
> 才是世尊所赞许的头陀苦行。所以世尊在最後才说不可以乐求乐,由苦然後成道。

我是觉得依经文来说, 四种都可以得道. 只是迟速与方法,方向不同.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n 2 18:33:31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上品第三经
#3
melon
※ 引述《bachida (大愚若智)》之铭言:
> 上周的进度增上品第三经有一名词解释四事行迹: 乐行迹所行愚惑。乐行迹所行速疾。
> 苦行迹所行愚惑。苦行迹所行速疾。

这一经小的实在读不是很懂,要是有同经异译就好了。若综合两位
师兄的看法,有没有可能接近於:

[乐行迹所行愚惑]
→ 轻松修行,但五根钝根,最後得到无漏?(三毒强、五根弱)

[乐根行迹速疾]
→ 轻松修行,且五根利根,最後得到无漏。(三毒弱、五根强)

[苦行迹行於愚惑]
→ 努力修行,但五根?根,最後得到无漏。(三毒强、五根弱?)

[苦行迹行於速疾]
→ 努力修行,且五根利根,最後得到无漏。(三毒弱、五根强)


小的是将「苦行迹」解读为「努力修行的行为」。所以这一经的大意
也许是说:

不管三毒是强是弱,五根是钝是利,修行得轻松或努力,都可能得到
无漏。不过比丘们不应该以乐求乐,而应该选择努力不放逸的修行方
式。

类似这样吗?

不过若是这样的话,那麽第二类得[乐根行迹速疾]也是「五根捷疾无
有放逸」,最後的结果也是「尽有漏成无漏」,这不是也很好吗?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6月 4日 16:47:54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上品第三经
#4
大愚若智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也许是说:
> 不管三毒是强是弱,五根是钝是利,修行得轻松或努力,都可能得到
> 无漏。不过比丘们不应该以乐求乐,而应该选择努力不放逸的修行方
> 式。
> 类似这样吗?

□这是第三种看法 :) 反正现在大家还在集思广益,想法多多益善。

我是认为乐行是指有贪著五欲的行为,苦行是指行头陀苦行。
所以世尊才提醒大家不要以为一二种也能解脱,第四种才是最特洞的,也是世尊所
赞许的。

> 不过若是这样的话,那麽第二类得[乐根行迹速疾]也是「五根捷疾无
> 有放逸」,最後的结果也是「尽有漏成无漏」,这不是也很好吗?
Fri Jun 4 21:46:09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上品第三经
#5
Heaven
我找了几部不同的经论, 看来各有说法, 可以互为参考. 不过主要是二种看法,
一种苦乐是根据三毒多寡来分, 三毒重者为苦, 大概是修行困难故.
另一种是得初禅至四禅为乐, 不得为苦.
我想禅定与三毒也有关系, 因为初禅以上则能降伏五盖, 三毒重者则不易得禅定.

不过这些都无法顺利与北传增壹阿含的经文对读...
让我觉得增壹阿含是不是哪里错了?


此经的苦乐是指贪□痴轻重不同, 故修行的苦乐有所不同. 三毒重则修行苦.
迟速则是因五根利钝而有迟速之别.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即: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又,何者是苦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炽盛,而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又,
本性□亦炽盛,而屡受由□所受之苦忧。又,本性痴亦炽盛,而屡受由痴所生之苦
忧。彼显现此等软五根,[谓]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彼此等五根软
故,为尽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亦炽盛,……受,彼显现此等上五根
,[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
此名苦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不炽盛,不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本
性□亦不炽盛……本性痴亦不炽盛,不屡受由痴所生苦忧,彼显现此等软五根,
[谓]是信根……慧根。彼之此等五根软故,为尽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
此名乐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本性贪不炽盛,不屡受由贪所生之苦忧。本
性□亦不炽盛,不屡受由□所生之苦忧。本性痴亦不炽盛,不屡受由痴所生苦忧。
彼显现此等之上五根,[谓]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彼此等之五根上
故,为尽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速通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此经的苦乐是依修止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别.
「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世间有不喜想,...无常想住。...安住死想。」
这些大概是无法证入初禅, 只能生起近行定的修定, 所以为「苦」.
若有初至四禅, 则为「乐」.
迟速则是因五根利钝而有迟速之别.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三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於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於一切世间有不喜想,
於诸行有无常想住。复在彼内心,安住死想。彼依止此等五有学力住,[谓]是信
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彼显现此等之软五根,[谓]是信力……慧力。彼
之此等五根软故,为尽诸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苦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於身循观不净,於食有违逆想,於一切世界有不喜想,
於诸行有无常想住。复於内心,安住死想。彼依止此等五有学力住,[谓]是信力……
慧力。彼显现此等之上五根,[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诸漏而
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苦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乃至……具足初静虑住,寻与伺寂
静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住。离喜之贪故……乃至……於身受乐,而圣者
是舍,说有念是乐住,具足第三静虑住。又,断乐故,又,断苦故,前已灭喜、忧
故,是不苦不乐,是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住。彼依止此等之五有学力住,(谓)
是信力……慧力,彼显现此等之软五根,[谓]是信根……慧根。彼此等五根软故,
为尽诸漏,而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迟通行。
    诸比丘!又,云何是乐速通行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具足初静虑住……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住…
…乃至……具足第三静虑住……乃至……具足第四静虑住。彼依止此等之五有学力
住,[谓]是信力……乃至……慧力。彼显现此等上五根,[谓]是信根……乃至……
慧根。彼此等五根上故,为尽诸漏,而速得无间[道定]。诸比丘!此名乐速通行。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此处的苦乐是指是否有得「根本静虑」。
========================================================================
《瑜伽师地论》卷26:
「谓或有行迹是苦迟通。或有行迹是苦速通。或有行迹是乐迟通。或有行迹是乐速通
。当知此中若钝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迟通。若利根性补特
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速通。若钝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
迹名乐迟通。若利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速通。如是名为由行
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CBETA, T30, no. 1579, p. 426, c5-13)
========================================================================

========================================================================
《阿□达磨集异门足论》卷7〈5 四法品〉:
「四行者。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云何苦迟通行。
答静虑不摄下品五根。是名苦迟通行。云何苦速通行。答静虑不摄上品五根。是名
苦速通行。云何乐迟通行。答静虑所摄下品五根。是名乐迟通行。云何乐速通行。
答静虑所摄上品五根。是名乐速通行。」
(CBETA, T26, no. 1536, p. 395, b11-17)
========================================================================



以下二经没有提出苦乐速迟的内容, 但表明「乐速通行」是较好的.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六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即:苦迟通行……乐速通行是。
    诸比丘!此中苦迟通行,诸比丘!此者具有两种劣行之名。此行以苦救名劣;
此行以迟1故亦名劣。诸比丘!此行所具之两者,皆名劣。
    诸比丘!此中苦速通行,诸比丘!此行苦故名劣。
    诸比丘!此中乐迟通行,诸比丘!此行迟故名劣。
    诸比丘!此中乐速通行,诸比丘!此两者皆名妙行。此行乐故名妙,此行速故
亦名妙。诸比丘!此行两者皆名妙。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行。」
========================================================================

========================================================================
    汉译南传大藏经 长部经典三 二八 自欢喜经

...前略...
     复次,世尊!世尊对行道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四种之行道,是:
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世尊!此中所谓苦
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亦为愚钝故,依此三义,被称为鄙陋者。世尊!
此中所谓苦行道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
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为愚钝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行道速通达
者,世尊!是易乐、亦有利根故,依此二义,被称为优异殊胜者。世尊!关於行道,
此是无上之法。
========================================================================


这一经是谈舍利弗目犍连的修行.
目犍连是「苦速通行」, 舍利弗是「乐速通行」.
我忘了以前在哪里看过一些介绍, 里面提到目犍连是精进苦行, 七天证阿罗汉.
舍利弗则采乐行, 所以 14 天「才」证阿罗汉, 大概与此有关.
========================================================================
    汉译南传大藏经 增支部经典二 四集 第二 行品
          一百六十七
    一时,具寿舍利弗,诣访具寿摩诃目犍连住处。至已,与具寿摩诃目犍连相互
庆慰,交谈感铭之语已,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告具寿摩诃目犍连言:
    「友!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乃至……友!此等是四通行。
    友!汝依此等四通行之何种行,无所取,令心由漏获解脱?」
    「友舍利弗!此等是四种行。四者为何?
    苦迟通行……乃至……友!此等是四通行。友!此等四通行中,依苦速通行,
我无所收,由漏心解脱。」

      一百六十八
    一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诣访具寿舍利弗住处,……坐於一面之具寿摩诃目
犍连,告具寿舍利弗言:
    「友!此等是四种行……乃至……友!此等是四种行。
    友!汝依此等四种行之何种行,无所收,由漏心获解脱?」
    「友目犍连!此等是四种行……乃至……此等四种行中,依乐速通行,我无所
取,由漏心获解脱。」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Jun 5 14:41:16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上品第三经
#6
大愚若智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找了几部不同的经论, 看来各有说法, 可以互为参考. 不过主要是二种看法,
> 一种苦乐是根据三毒多寡来分, 三毒重者为苦, 大概是修行困难故.
> 另一种是得初禅至四禅为乐, 不得为苦.
> 我想禅定与三毒也有关系, 因为初禅以上则能降伏五盖, 三毒重者则不易得禅定.
> 不过这些都无法顺利与北传增壹阿含的经文对读...
> 让我觉得增壹阿含是不是哪里错了?

Heaven的推论是合理的,因为cbeta里找的到资料(包含论里的资料)都是如heaven所
述,不过就是和增一阿含这一经的最後一段搭不起来。以後这段经文要如何解释,
编辑小组可能要伤脑筋了。

> 此经的苦乐是指贪□痴轻重不同, 故修行的苦乐有所不同. 三毒重则修行苦.
> 迟速则是因五根利钝而有迟速之别.
Mon Jun 7 11:31:13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