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 |
melon
|
本周读经班进度《增一阿含经》卷 30〈37 六重品〉第 7 经的
同经异译是《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也就是《第一义空
法经》。
由於《第一义空法经》这一经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小的我一点
也不想读错,所以厚脸皮提出个人的理解,方便各位师兄纠正,
希望若错的话,也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谢谢!
====================================
《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
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
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
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
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
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CBETA, T02, no. 99, p. 92, c16-25)
====================================
《增一阿含经》卷 30〈37 六重品〉第 7 经:
「世尊告曰。彼云何[19]为名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时则起。亦
不见来处。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除假号法.因缘法。云何假
号.因缘。所谓[20]是有[21]则有。此生则生。无明[22]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
爱。爱缘[23]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
恼。不可称计。如是苦阴成此因缘。」
(CBETA, T02, no. 125, p. 713, c15-23)
====================================
以下是小的个人的不负责小理解:
====================================
这两经的「除俗数法」、「除假号法.因缘法」的「除」字,个
人是以「唯有」来理解。
六入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乍看之下似乎有六入这些「阴」
(暂时聚集的现象?),但其实若一个一个仔细观察,其中并找
不到一个实际存在的主体,而唯有缘起法(又名:俗数法、假号
法、因缘法)。
为什麽要称为「第一义空」?个人认为也许是因为无作者、无我、
无种(《杂2、54经》)、刹那生灭,所以空。
至於为什麽「缘起法」又称为「俗数法、假号法、因缘法」?个
人认为也许是因为:在缘起的原理之下,六入这些东西都是不实
而生的,只是为了方便称呼,所以才给这些暂时聚集的现象安立
一个世俗名相、一般性的说法(俗数法),或说一个暂时的假名
(假号法)。
换句话说,我个人的理解是,「俗数法、假号法、因缘法」若要
换另一个说法,也许接近《金刚经》的「实无XX,是名XX」。
这样?
====================================
还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互相漏气求进步,谢谢大家 <(_ _)>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1日 17:58:27 星期日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2 |
melon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六入这些「阴」
> (暂时聚集的现象?)
再次对照这两经,并参考另一部同经异译《佛说胜义空经》,
发现这几经都提到「苦阴」、「苦聚」、「苦蕴」,所以这里的
「阴」有可能指的不是「六入」而是「苦」,也就是我们经常读
到的「纯大苦聚」。
=========================
《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
「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佛说胜义空经》:
「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
=========================
可是我还是不太懂这三部同经异译经文当中的「阴」、「苦阴」、
「苦聚」、「苦蕴」是什麽意思?他们跟「六入」的关系是什麽?
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谢谢!
====================================
《佛说胜义空经》:
佛世尊。一时在俱卢数国。与□刍众俱。
佛告诸□刍言。诸有法门我如前说。复有正法名胜义空。汝等谛
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诸□刍。此中云何名胜义空。谓眼生
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眼灭时亦无少法离散可去。诸□刍其眼
无实离於实法。以要而言。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
他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彼意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意灭时亦
无少法离散可去。诸□刍。彼意无实离於实法亦如前说。别法合
集。此合集法无实可得。因缘所生。此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
蕴生】。此所生法无实可得。生已即灭。由是无明灭。即行灭。
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
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
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即【一大苦蕴灭】。如是等所
说是为胜义空。诸□刍。诸有法门如前已说。今此正法汝等当学。
(CBETA, T15, no. 655, p. 806, c23-p. 807, a19)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1日 20:41:53 星期日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3 |
hank
|
由於这周进度是我导读,所以"负责任"(相对於标题)的回应 :Q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由於《第一义空法经》这一经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小的我一点
^^^^^^^^^^^^^^^^
在准备讲义时,一开始我也觉得这非常重要,必竟都说是"第一"了,
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但仔细研究,比对文意,及世尊到底要传达什麽重点?
发现,第一义空经,不像字面上那麽重要 ^^"
"第一"应只是表达最初、一开始、不同的意思,而不是最重要、最关键。
在增一阿含中,世尊有详细说明,及最後提出结论,在杂阿含中较
没那麽详尽。
世尊只是提出:有二种情况。除了因缘法外,
还有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详:《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
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
重点是要实修四念处中的身念处:
本经後面世尊的结语:
三百六十骨 在此人身中
古佛之所演 我今亦说之
筋有五百枚 脉数亦如是
虫有八万种 九万九千毛
【当观身如是 比丘勤精进】(身念处)
速得罗汉道 往至涅盘界
此法皆空寂 愚者之所贪
智者心欢悦 闻此空法本
在闲居之处。坐禅思惟。勿有懈怠。
【今不修行。後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训。】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这两经的「除俗数法」、「除假号法.因缘法」的「除」字,个
> 人是以「唯有」来理解。
「除」字之前都是用「除了」来解释。
以「唯有」来理解,带入经中,文意也都能通顺。
这两种解释,末学没仔细去研究,无法提出更清楚的解释。 ^^"
Sun Aug 1 22:10:06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4 |
melon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由於这周进度是我导读,所以"负责任"(相对於标题)的回应 :Q
谢谢 Hank 的回覆,Hank 本周的导读真是精彩,感谢您!^_^
> 在准备讲义时,一开始我也觉得这非常重要,必竟都说是"第一"了,
> 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 但仔细研究,比对文意,及世尊到底要传达什麽重点?
> 发现,第一义空经,不像字面上那麽重要 ^^"
> "第一"应只是表达最初、一开始、不同的意思,而不是最重要、最关键。
> 在增一阿含中,世尊有详细说明,及最後提出结论,在杂阿含中较
> 没那麽详尽。
对呀,《杂阿含经》多半是「略说法」,似乎比较少「广解义」,
所以得多找几部经来对读。
不过个人认为「第一义」、「胜义」若要翻成白话,可能接近於
「佛法中的佛法、核心法义中的核心法义」,这点倒可能和许多
人的见解不同 :P
是说没关系啦,互相漏气求进步咩~
> 世尊只是提出:有二种情况。除了因缘法外,
> 还有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详:《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
> 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
请问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是指什麽呢?^_^"
> 重点是要实修四念处中的身念处:
> 本经後面世尊的结语:
> 三百六十骨 在此人身中
> 古佛之所演 我今亦说之
> 筋有五百枚 脉数亦如是
> 虫有八万种 九万九千毛
> 【当观身如是 比丘勤精进】(身念处)
> 速得罗汉道 往至涅盘界
> 此法皆空寂 愚者之所贪
> 智者心欢悦 闻此空法本
> 在闲居之处。坐禅思惟。勿有懈怠。
> 【今不修行。後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训。】
>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Hank 说的对!的确世尊在《增一阿含经》当中勉励我们,最重
要的,就是要精勤实修,在禅定中思惟观察世间的一切现象都
是「缘起性空、有业报而无作者」的:
=========================
《增壹阿含经》卷30〈37 六重品〉:
「比丘当知,因缘合会,乃有此身耳。又复,比丘,一人身中骨
有三百六十,毛孔九万九千,脉有五百,筋有五百,虫八万户。
比丘当知,六入之身有如是灾变。比丘,当念思惟,如是知患:
谁作此骨?谁合此筋脉?谁造此八万户虫?
尔时,彼比丘作是念思惟,便获二果:阿那含、若阿罗汉。」
(CBETA, T02, no. 125, p. 714, a20-26)
=========================
(注:如是「知」患,元明本为「知」,大正藏为「之」。)
也就是说,修行者应当思维的是什麽?就是在看似实有的身体当
中,去观察思维:
「谁作此骨?谁合此筋脉?谁造此八万户虫?」
然而若仔细去找,就会发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没有「谁」在
其间运作,身体只是父母合会而有、因缘而有,并无身体之实,
唯有身体这个假名。
然後以身体为所缘,透彻观察「缘起」,就能证得三果或四果。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读法,若读错还请多多包涵指正。
谢谢 Hank 总是提醒大家要多多实修,观「空」真的必须在禅定
中才观得起来。小的我也会以能作观(如缘起观、界分别观等等)
为目标,多多练习修定的 :)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这两经的「除俗数法」、「除假号法.因缘法」的「除」字,个
> > 人是以「唯有」来理解。
> 「除」字之前都是用「除了」来解释。
> 以「唯有」来理解,带入经中,文意也都能通顺。
> 这两种解释,末学没仔细去研究,无法提出更清楚的解释。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2日 6:57:24 星期一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5 |
Heaven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六入这些「阴」
> > (暂时聚集的现象?)
> 再次对照这两经,并参考另一部同经异译《佛说胜义空经》,
> 发现这几经都提到「苦阴」、「苦聚」、「苦蕴」,所以这里的
> 「阴」有可能指的不是「六入」而是「苦」,也就是我们经常读
> 到的「纯大苦聚」。
> =========================
> 《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
> 「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 《佛说胜义空经》:
> 「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
这里的阴或蕴, 应该就是一般指的五阴、五蕴。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五蕴。
> =========================
> 可是我还是不太懂这三部同经异译经文当中的「阴」、「苦阴」、
> 「苦聚」、「苦蕴」是什麽意思?他们跟「六入」的关系是什麽?
> 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教,谢谢!
> ====================================
後面的 "苦聚" 则是指出因缘法由无明起, 最後的结果就是 "纯大苦聚".
纯粹说明缘起法现象之一.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Aug 2 15:15:04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6 |
Heaven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这两经的「除俗数法」、「除假号法.因缘法」的「除」字,个
> > 人是以「唯有」来理解。
> 「除」字之前都是用「除了」来解释。
> 以「唯有」来理解,带入经中,文意也都能通顺。
> 这两种解释,末学没仔细去研究,无法提出更清楚的解释。 ^^"
我看了一下列出的数经, 可能在用字上会有不同的理解.
底下这部经也可以参考: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
「若眼起时,亦不知来处;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
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因缘。
所谓因缘法者,缘是有是,无是则无....」
(CBETA, T02, no. 125, p. 819, c14-18)
因为这里没有用到「除」字,所以反而可以用来比对他经的意思。
由这几经看来,意思应该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除了」因缘法在造作之外,
没有任何作者在其中,也就是一切皆是因缘会合。
用「唯有」也可以,也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没有任何作者,「唯有」因缘会合。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Aug 2 15:32:08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7 |
hank
|
> > 世尊只是提出:有二种情况。除了因缘法外,
> > 还有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详:《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
> > 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
> 请问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是指什麽呢?^_^"
看板《BudaHelp》里第 18156篇 《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有详细的解析 ^^
Mon Aug 2 20:33:31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8 |
五五
|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很不错,刚看到底下这段文字时,
很难不令人想到《金刚经》。 :Q
--------------------------------------------------------------
然後。长者。
不起於色。亦不依色而起於识。
不起於声。不依声而起於识。
不起香。不依香而起於识。
不起於味。不依味而起於识。
不起细滑。不依细滑而起於识。
不起意。不依意而起於识。
不起今世.後世。不依今世.後世而起於识。
不起於爱。莫依爱而起於识。
--------------------------------------------------------------
《金刚经》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板 - 禅修的心态与调适讨论 BudaSitting
◆ 修改: 10/08/02 21:15:03 <220.137.78.123>
Mon Aug 2 21:14:31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9 |
melon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 > 《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
> > 「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 > 《佛说胜义空经》:
> > 「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
> 这里的阴或蕴, 应该就是一般指的五阴、五蕴。
>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五蕴。
> > =========================
> 後面的 "苦聚" 则是指出因缘法由无明起, 最後的结果就是 "纯大苦聚".
> 纯粹说明缘起法现象之一.
原来如此,这样读就很通了!
我原本还想说有没有可能因为世尊说六入、五蕴是世界边,所以可能
五蕴、六入就是苦聚之类的,我就知道是我想太多了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2日 22:00:43 星期一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0 |
melon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看了一下列出的数经, 可能在用字上会有不同的理解.
> 底下这部经也可以参考:
>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
> 「若眼起时,亦不知来处;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
> 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因缘。
> 所谓因缘法者,缘是有是,无是则无....」
> (CBETA, T02, no. 125, p. 819, c14-18)
> 因为这里没有用到「除」字,所以反而可以用来比对他经的意思。
> 由这几经看来,意思应该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除了」因缘法在造作之外,
> 没有任何作者在其中,也就是一切皆是因缘会合。
> 用「唯有」也可以,也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没有任何作者,「唯有」因缘会合。
太棒了!果然清楚,这样就全部串起来了!读经果然要对读才是王道啊!
谢谢 Heaven 师兄!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2日 22:02:08 星期一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1 |
melon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请问另一种六入的"功能"运作情形不同於因缘法,是指什麽呢?^_^"
> 看板《BudaHelp》里第 18156篇 《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 有详细的解析 ^^
谢谢 Hank 提供参考资料!^^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2日 22:02:42 星期一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2 |
melon
|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很不错,刚看到底下这段文字时,
> 很难不令人想到《金刚经》。 :Q
> --------------------------------------------------------------
> 然後。长者。
> 不起於色。亦不依色而起於识。
> 不起於声。不依声而起於识。
> 不起香。不依香而起於识。
> 不起於味。不依味而起於识。
> 不起细滑。不依细滑而起於识。
> 不起意。不依意而起於识。
> 不起今世.後世。不依今世.後世而起於识。
> 不起於爱。莫依爱而起於识。
> --------------------------------------------------------------
> 《金刚经》
> --------------------------------------------------------------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
>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
下周 chakwos 导读的进度《增一阿含经》卷31〈38 力品〉第 4 经,
好像也有点呼应《第一义空经》耶,都是在讲缘起法,此有故彼有,
此灭故彼灭。
chakwos 加油,到时候就把大家都当西瓜就好了(我本来就是 melon
所以没差)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2日 22:04:09 星期一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3 |
Heaven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我原本还想说有没有可能因为世尊说六入、五蕴是世界边,所以可能
> 五蕴、六入就是苦聚之类的,我就知道是我想太多了 :P
五蕴为无常, 苦, 空, 无我.
所以说五蕴为苦聚, 这也没错, 只是原经文没有这样直接连结.
简单来说, 五蕴为无常, 最容易观察.
无常的变化中没有作者, 所以无我.
而这种有业报无作者, 此经称为 "第一义空".
在此 "空" 背後, 并不是一切皆无, 而是一切皆为因缘会合.
也不是没有业报.
而依十二缘起来说, 最後是 "纯大苦聚".
此经就把无常,苦,空,无我串在一起了.
南传版本没有同一经, 南传也较少谈 "空", 多谈 "无常, 苦, 无我".
但由此经来看, 此 "空" 不离 "无常, 苦, 无我".
故也没有偏离世尊在阿含中的教导.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Aug 4 12:05:07 2010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4 |
melon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五蕴为无常, 苦, 空, 无我.
> 所以说五蕴为苦聚, 这也没错, 只是原经文没有这样直接连结.
> 简单来说, 五蕴为无常, 最容易观察.
> 无常的变化中没有作者, 所以无我.
> 而这种有业报无作者, 此经称为 "第一义空".
> 在此 "空" 背後, 并不是一切皆无, 而是一切皆为因缘会合.
> 也不是没有业报.
> 而依十二缘起来说, 最後是 "纯大苦聚".
> 此经就把无常,苦,空,无我串在一起了.
真的耶,太棒了,Heaven 师兄不说我还没发现呢!
> 南传版本没有同一经, 南传也较少谈 "空", 多谈 "无常, 苦, 无我".
> 但由此经来看, 此 "空" 不离 "无常, 苦, 无我".
> 故也没有偏离世尊在阿含中的教导.
可惜南传的尼科耶我还没读过,北传的四阿含直接在经名就有
「空」字的我目前也只读过 4 部,然後每部都很难懂 >_<:
1. 《第一义空法经》(《杂阿含经》卷 13 第 335 经)
2. 《大空法经》(《杂阿含经》卷 12 第 297 经)
3. 《大空经》(《中阿含经》卷 49〈191 双品 大空经〉)
4. 《小空经》(《中阿含经》卷 49〈190 双品 小空经〉)
然後好像这四部所提的「空」也有点不太一样?《杂阿含经》
这两经的「空」似乎大致等於「缘起性空」、无常、无我?
至於《中阿含经》这两经我就几乎完全读不懂啦 >_<
1.《第一义空法经》:从六入观察「缘起法」的苦、无常、无我。
2.《大空法经》:佛法离有、无二边,「缘起法」才是中道。
3.《大空经》:
* 「外空」:正观一切外相无常变易,离於贪爱。
* 「内空」:得初禅後要如何念内、外空才能证四禅的修行指南?
(雾萨萨... @_@)
4. 《小空经》:「没有」就是空 → 四空定?(... @_@ 直接放空)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5日 22:12:14 星期四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5 |
melon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观「空」真的必须在禅定
> 中才观得起来。
我原本以为《第一义空法经》所提的这种三昧,有可能就是三三昧中的
「空三昧」?但又好像不太一样?不知道应该如何将以下这些法义来做
对读或连结呢?
(melon 注:以下整理的正确性有待商榷,还请大家不吝指正,谢谢!)
●《第一义空法经》:以六入为缘,观一切都是缘起,苦、空、无常、
非我非我所。
● 圣法印:空 → 无想(相) → 无所有 → 我、我所都是因缘所生,无常
变易 → 离慢、知见清净 → 涅盘寂静。
● 三三昧、三解脱门(也有经文说圣法印 = 三解脱门):
1. 空三昧(空解脱门):於五蕴观空、无常、变易。
2. 无想(相)三昧(无想解脱门):於六入都无想念。
3. 无所有(无作、无愿)三昧:三毒断。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5日 22:17:32 星期四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6 |
melon
|
真巧,本周读经班进度刚好也有呼应的经文耶 :D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
> 「若眼起时,亦不知来处;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
> 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因缘。
> 所谓因缘法者,缘是有是,无是则无....」
> (CBETA, T02, no. 125, p. 819, c14-18)
=======================
《增一阿含经》卷 32〈38 力品〉第 9 经:
「当熟观眼。此眼非我。[17]我亦非彼有。亦非我造。亦非彼
为。乃从无有中而生。[18]已有便自坏败。亦非往世.今世.
後世。皆由合会因缘。所谓合会因缘者。缘是有是。此起则起。
此无则无。此灭则灭。[*]眼.耳.鼻.口.身.意亦[19]复
如是。皆悉空寂。」
(CBETA, T02, no. 125, p. 724, b12-19)
=======================
> 因为这里没有用到「除」字,所以反而可以用来比对他经的意思。
> 由这几经看来,意思应该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除了」因缘法在造作之外,
> 没有任何作者在其中,也就是一切皆是因缘会合。
> 用「唯有」也可以,也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没有任何作者,「唯有」因缘会合。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7日 22:22:20 星期六
|
|
|
Re: [不负责读经小心得]《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17 |
melon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底下这部经也可以参考:
> 《增壹阿含经》卷49〈51 非常品〉:
> 「若眼起时,亦不知来处;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
> 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因缘。
> 所谓因缘法者,缘是有是,无是则无....」
> (CBETA, T02, no. 125, p. 819, c14-18)
> 因为这里没有用到「除」字,所以反而可以用来比对他经的意思。
> 由这几经看来,意思应该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除了」因缘法在造作之外,
> 没有任何作者在其中,也就是一切皆是因缘会合。
> 用「唯有」也可以,也就是眼生、眼灭,这中间没有任何作者,「唯有」因缘会合。
今天读经班读到这一经了 ^_^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1日 12:18:34 星期日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