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1
五五
今天导读八难品,发现其中的第三经读起来比较多疑问,
只是当时讨论没有结果,因此特来板上请教大家。 ^^


◇ 第一个疑问:
◇ 什麽是父母之力?

在第三经一开始没多久有提到世尊跟五百童子比力气一事,
童子们看到世尊轻易的把石头丢到外太空,便问世尊说:
「如来以何力移动此石,为神足之力,为用智慧之力安处此石乎?」

如来则回答说:
「吾亦不用神足之力,亦复不用智慧之力,吾今用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那麽什麽是父母之力呢?

对於父母之力,我的看法是天生父母给的力,也就是凡常之力,
但若是如此的话,则为什麽五百童子都没有办法轻易的移动石头?

且在接著世尊说的譬喻中,有个地方觉得很不顺:

-----------------------------------
「吾今当与汝引譬,智者以譬喻自解。童子当知,十骆驼之力,不如一凡象力;
 又复十骆驼及一凡象之力,不如一迦罗勒象力;…
 复取计□之,复不如一道树下坐菩萨之力;
 复取计□之,复不如一如来父母遗体之力。
 吾今以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

在上述经文中的道树下坐菩萨指的是谁?若是表示未成佛前的世尊,
那是否就表示若成佛之後,肉体的力量也会变大? @@"

或是父母之力不是肉体的力量而是另有所指?


◇ 第二个疑问:
◇ 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识摩比丘尼还是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

接下来经文提到有个叫君茶罗系头比丘尼:

-------------------------------
尔时,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婆罗陀长者女,此比丘尼便作是念:
「吾闻世尊取灭度不久,然日数已尽,今宜可往至世尊所亲觐问讯。」
-------------------------------

在世尊为她开导之後,该比丘尼最後也取证入灭了:

------------------------------------
是时,比丘尼思惟义已,即於座上得三达智。是时,比丘尼白佛言:
「我不堪见世尊取灭度,唯愿听许先取灭度。」是时,世尊默然可之。
是时,比丘尼即从座起,礼世尊足,寻於佛前,身飞虚空,作十八变:
或行、或坐、或复经行,身放烟火,踊没自由无所触碍,或出水火, 遍满空中。
是时,比丘尼作无央数之变已,即於无馀涅盘界而取灭度。
------------------------------------

若依整部经文的顺序来看,君茶罗系头比丘尼可说是最後一位取证的比丘尼了,
然而世尊却说:「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智慧捷疾者。所谓君茶罗比丘尼是也。」

若对照到增一阿含卷三,可以知道智慧聪明及最後取证的比丘尼是不同的两位:

--------------------------
智慧聪明。所谓识摩比丘尼是。…
我声闻中最後第一比丘尼。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是。
--------------------------

那麽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识摩比丘尼还是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


◇ 第三个疑问:
◇ 什麽是分别三衣?


最後到了双树下,经文上提到的分别三衣不知是什麽意思?

---------------------------------
是时,世尊分别三衣。尔时阿难白佛:「以何等故,如来今日分别三衣?」
佛告阿难:「我以当来之世檀越施主故,分别此衣耳。
欲使彼人受其福,故分别衣尔。」
---------------------------------

以上的疑问多谢大家解惑。 <(_ _)>
Sun Sep 5 23:42:48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2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今天导读八难品,发现其中的第三经读起来比较多疑问,
> 只是当时讨论没有结果,因此特来板上请教大家。 ^^
> ◇ 第一个疑问:
> ◇ 什麽是父母之力?
> 在第三经一开始没多久有提到世尊跟五百童子比力气一事,
> 童子们看到世尊轻易的把石头丢到外太空,便问世尊说:
> 「如来以何力移动此石,为神足之力,为用智慧之力安处此石乎?」
> 如来则回答说:
> 「吾亦不用神足之力,亦复不用智慧之力,吾今用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 那麽什麽是父母之力呢?

对读 No.135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卷1:
(诸力士)白世尊曰:「此之举指,为是大圣父母恩养乳哺力耶?神足智慧意行力
乎?」答曰:「乳哺之势,非馀力也。若吾建设神足之力,则能移此三千大千佛
之世界」(CBETA, T02, no. 135, p. 858, a27-b2)

在此处用「父母恩养乳哺力」,看起来就是指天生父母给的力了。

不过故事有比较夸张,阿含经的大石是「长百二十步,广六十步」。
到了力士移山经,就变成「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数字一样,单位不同了。

> 对於父母之力,我的看法是天生父母给的力,也就是凡常之力,
> 但若是如此的话,则为什麽五百童子都没有办法轻易的移动石头?

同样是父母之力,现在也有人可以用牙齿拉动火车,这只是不同人的力量不同吧。
力士移山经有用到人的比喻:

白象力百,当龙力一;龙力百,当可畏力士力一;
可畏力士力百,当段力士力一;段力士力百,当崩堕力士力一;
崩堕力士力百,当大破坏力士力一;大破坏力士力百,当半人乘力士力一;
半人乘力士力百,当人乘力士力一;人乘力士力百,当大人乘力士力一;
无央数不如如来.至真.等正觉乳哺之力。

不过这些人的力量最少都比一万只白象还大,是真的有点难以相信。^^

> 且在接著世尊说的譬喻中,有个地方觉得很不顺:
> -----------------------------------
> 「吾今当与汝引譬,智者以譬喻自解。童子当知,十骆驼之力,不如一凡象力;
>  又复十骆驼及一凡象之力,不如一迦罗勒象力;…
>  复取计□之,复不如一道树下坐菩萨之力;
>  复取计□之,复不如一如来父母遗体之力。
>  吾今以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 -----------------------------------
> 在上述经文中的道树下坐菩萨指的是谁?若是表示未成佛前的世尊,
> 那是否就表示若成佛之後,肉体的力量也会变大? @@"

道树下坐菩萨倒也不一定指世尊,应该是遍指所有即将成佛的菩萨。
不过世尊也包含在内,所以成佛後力量变大,也符合经中之意。

况且,道树下的悉达多尊者是苦行六年的力量,成佛後不再苦行,
更有力气也是合理的。:Q

我想这些都是比喻居多,重点是想彰显无常之力无人能敌吧。

*** *** ***

扯远一点~~

在大智度论中,是如此描述佛陀的父母遗体之力。

《大智度论》卷21〈1 序品〉:「佛身功德,身力胜於十万白香象宝,
是为父母遗体力;若神通功德力,无量无限。」
(CBETA, T25, no. 1509, p. 220, a1-3)

在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也有一段经文,提到密迹金刚的金刚杵没有人可以移动,
最後请目连尊者用神通力想移动,结果:

《大宝积经》卷14:
「奋其神足而欲移之。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上下。而不能摇金刚大如毛发。」
(CBETA, T11, no. 310, p. 75, c13-14)

目连尊者也是问佛,这是什麽力啊?尊者与佛陀对答如下:

《大宝积经》卷14:「(尊者问)又此密迹今所有力。父母遗体之力也为神足力乎。
佛言。父母遗体之力也。」(CBETA, T11, no. 310, p. 75, c29-p. 76, a2)

到了大乘经典,连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用神通之力还比不上菩萨的父母之力,
的确是愈来愈有戏剧张力了。 :)

以上参考参考..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Sep 7 14:59:33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3
邱大刚
Heaven 的回覆很赞。

以下插花无关原主题的 XD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在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也有一段经文,提到密迹金刚的金刚杵没有人可以移动,
> 最後请目连尊者用神通力想移动,结果:
> 《大宝积经》卷14:
> 「奋其神足而欲移之。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上下。而不能摇金刚大如毛发。」
> (CBETA, T11, no. 310, p. 75, c13-14)
> 目连尊者也是问佛,这是什麽力啊?尊者与佛陀对答如下:
> 《大宝积经》卷14:「(尊者问)又此密迹今所有力。父母遗体之力也为神足力乎。
> 佛言。父母遗体之力也。」(CBETA, T11, no. 310, p. 75, c29-p. 76, a2)
> 到了大乘经典,连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用神通之力还比不上菩萨的父母之力,
> 的确是愈来愈有戏剧张力了。 :)

密迹金刚不是地球人,地球人当然没办法跟他比 XD

CBETA 查了一下「密迹金刚」,看来他真是有名,从阿含到华严到宝积,
时常在佛陀附近的虚空中隐身护卫佛陀。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2010年 9月 7日 17:48:0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4
五五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况且,道树下的悉达多尊者是苦行六年的力量,成佛後不再苦行,
> 更有力气也是合理的。:Q
Heaven 师兄这一段解得真妙。 XD

其实读经那天我们有在猜这段会不会是在暗指菩萨不如世尊,
而前面如来与五百童子比力气那一段则是在暗指一切众生亦不如世尊,
不过我个人是不太认为世尊本人会觉得其它人皆不如他,

但毕竟学法弟子个个都很祟拜他(+1 :Q),
所以经文会变成比较夸张些也是有可能的。 ^^"

> 我想这些都是比喻居多,重点是想彰显无常之力无人能敌吧。
嗯嗯,我也觉得重点就在这里,比力气也许是为了衬托出「无常力」的可怕:

----------------------------
是时,童子复白佛言:「颇更有力出此力者乎?」
世尊告曰:「亦有此力出诸力之上。何者是?所谓无常力是。」
----------------------------
Tue Sep 7 22:19:35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5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第二个疑问:
> ◇ 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识摩比丘尼还是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
> 接下来经文提到有个叫君茶罗系头比丘尼:
> -------------------------------
> 尔时,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婆罗陀长者女,此比丘尼便作是念:
> 「吾闻世尊取灭度不久,然日数已尽,今宜可往至世尊所亲觐问讯。」
> -------------------------------
> 在世尊为她开导之後,该比丘尼最後也取证入灭了:
> ------------------------------------
> 是时,比丘尼思惟义已,即於座上得三达智。是时,比丘尼白佛言:
> 「我不堪见世尊取灭度,唯愿听许先取灭度。」是时,世尊默然可之。
> 是时,比丘尼即从座起,礼世尊足,寻於佛前,身飞虚空,作十八变:
> 或行、或坐、或复经行,身放烟火,踊没自由无所触碍,或出水火, 遍满空中。
> 是时,比丘尼作无央数之变已,即於无馀涅盘界而取灭度。
> ------------------------------------
> 若依整部经文的顺序来看,君茶罗系头比丘尼可说是最後一位取证的比丘尼了,
> 然而世尊却说:「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智慧捷疾者。所谓君茶罗比丘尼是也。」
> 若对照到增一阿含卷三,可以知道智慧聪明及最後取证的比丘尼是不同的两位:
> --------------------------
> 智慧聪明。所谓识摩比丘尼是。…
> 我声闻中最後第一比丘尼。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是。
> --------------------------
> 那麽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识摩比丘尼还是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

不是识摩比丘尼,经文有点错误,增壹阿含中的「识摩」应该依宋元明版的
「谶摩」比丘尼才对,也有经文称为「差摩」,这样就比较能查到资料了。

至於「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是谁,我也不知道。
有可能这「拔陀军陀罗拘夷国」不是指人名,而是国名或地区名,
那麽这是指「君茶罗系头比丘尼」就有可能了。

不过我在南传中阿含查到有一经「教难陀迦经」,此经相对於杂阿含是卷11的
(二七六)经,此经在最後为五百比丘尼授第一果记。

在南传的经文中,则有记载者:「五百比丘尼,是最後比丘尼,彼等亦是预流者,
不恶趣法、决定者,而[善]正觉究竟。」

所以「最後比丘尼」,也有可能是这五百比丘尼,那麽「拔陀军陀罗拘夷国」
就当成地区名才能配合的起来了。

以上只是猜想而已。

至於那五百比丘尼是授记初果或第四果?我自己是看的有点模糊。

> ◇ 什麽是分别三衣?

不知道...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Sep 10 23:02:05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6
五五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不是识摩比丘尼,经文有点错误,增壹阿含中的「识摩」应该依宋元明版的
> 「谶摩」比丘尼才对,也有经文称为「差摩」,这样就比较能查到资料了。

我用的 CBETA 是 2008.02,上头写的是「识摩」,看来真的得更新版了。^^"

之前一直没更新是因为怕更新之後书签会不见,
不知有没有办法把 CBETA 的书签抓出来,等安装好新版时再汇入呢?

> 所以「最後比丘尼」,也有可能是这五百比丘尼,那麽「拔陀军陀罗拘夷国」
> 就当成地区名才能配合的起来了。
> 以上只是猜想而已。

不过顺著师兄的猜想也让经文读起来顺些,也许最後的比丘尼是一群人,
而在其中也有最有智慧的比丘尼。

> > ◇ 什麽是分别三衣?

我用「分别三衣」在 CBETA 上找不到其它的资料。

若说三衣指的是三种袈裟的话,说是为了比丘还比较合理,
但为什麽是为了檀越施主?这个逻辑我还真连不起来。 @@
Sat Sep 11 11:34:08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7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不是识摩比丘尼,经文有点错误,增壹阿含中的「识摩」应该依宋元明版的
> > 「谶摩」比丘尼才对,也有经文称为「差摩」,这样就比较能查到资料了。
> 我用的 CBETA 是 2008.02,上头写的是「识摩」,看来真的得更新版了。^^"
> 之前一直没更新是因为怕更新之後书签会不见,

最新版还是 "识摩" , "谶(其实是异体字)摩" 是在校勘中,
我已建议 CBETA 采用 "谶摩" 才比较合理.

> 不知有没有办法把 CBETA 的书签抓出来,等安装好新版时再汇入呢?

2008 年之前的版本, 书签是在

C:\CBETA\CBReader\Bookmark\bookmark.bmk (视自己安装的目录而定)

只要将它备份起来即可.

2009 之後的版本书签是在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XX\Application Data\CBETA\CBReader\Bookmark

XXX 是使用者名字. 更精确一点是在命令提示字元视窗下执行
set APPDATA
就会看到该目录.

更详细的备份说明可以参考 C:/CBETA/CBReader/help/backup_setting.htm

> > 所以「最後比丘尼」,也有可能是这五百比丘尼,那麽「拔陀军陀罗拘夷国」
> > 就当成地区名才能配合的起来了。
> > 以上只是猜想而已。
> 不过顺著师兄的猜想也让经文读起来顺些,也许最後的比丘尼是一群人,
> 而在其中也有最有智慧的比丘尼。
> > > ◇ 什麽是分别三衣?
> 我用「分别三衣」在 CBETA 上找不到其它的资料。
> 若说三衣指的是三种袈裟的话,说是为了比丘还比较合理,
> 但为什麽是为了檀越施主?这个逻辑我还真连不起来。 @@

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故事是佛陀将金缕衣交付迦叶尊者之事,
但时间似乎不对....

如果是为了檀越施主, 可能是指保留下来, 让後世可以礼敬, 成为众生福田.
不过没找到相关资料可参考...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Sep 11 14:04:55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八难品第三经的疑问
#8
Heave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我用「分别三衣」在 CBETA 上找不到其它的资料。
> > 若说三衣指的是三种袈裟的话,说是为了比丘还比较合理,
> > 但为什麽是为了檀越施主?这个逻辑我还真连不起来。 @@
> 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故事是佛陀将金缕衣交付迦叶尊者之事,
> 但时间似乎不对....
> 如果是为了檀越施主, 可能是指保留下来, 让後世可以礼敬, 成为众生福田.
> 不过没找到相关资料可参考...

我查 "分别衣" , 找到一些可能有关的资料, 似乎和僧制有关,
或许可以请教出家众可以知道较清楚.


T24n1458_p0550b02□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7]五
.........
T24n1458_p0553b28□若□刍有馀长衣。合分别者。或已成衣。或未
T24n1458_p0553b29□成衣。应於阿遮利耶邬波擪耶处。作委寄意
T24n1458_p0553c01□而分别之。或馀尊人。或同梵行者。其委寄人
T24n1458_p0553c02□持戒多闻所有德行。过於己者委寄为善。应
T24n1458_p0553c03□如是说。具寿存念。我□刍某甲有此长衣。
T24n1458_p0553c04□[9]未为分别。[10]是合分别。[11]我今於邬波驮耶
T24n1458_p0553c05□处。而作分别。以邬波驮耶[12]作委寄者。我今
T24n1458_p0553c06□持之。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其委寄人假令身
T24n1458_p0553c07□在大海之外。遥为委寄分别无犯。为分别时
T24n1458_p0553c08□不应对彼。委寄之人应共馀者。而为分别。委
T24n1458_p0553c09□寄之人不应取彼分别之物。又复不应见。委
T24n1458_p0553c10□寄人身死之後。众取其衣作亡人物分之。此
T24n1458_p0553c11□是作法。与委寄人非[13]是实施。其委寄人虽复
T24n1458_p0553c12□身死。未闻已来并成分别。若闻死已。应指馀
T24n1458_p0553c13□人为委寄者。其委寄人不应言请。亦勿告知。
T24n1458_p0553c14□若五条七条有盈长者。并须分别。长僧伽胝
T24n1458_p0553c15□不应分别。直尔而畜。为利他故。谓若见有受
T24n1458_p0553c16□近圆人。无大衣者应与。所以佛令□刍分别
T24n1458_p0553c17□衣者。防二种过。若不分别有盈长过。若不听
T24n1458_p0553c18□畜有阙[14]乏过。异诸俗人及外道故。凡畜衣者
T24n1458_p0553c19□须知五事。一明畜人。二明受处。三明避就。四
T24n1458_p0553c20□明弃舍。五明受用。



T24n1451_p0292a22□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
T24n1451_p0292a23□卷第十九
..........
T24n1451_p0294a23□第五门第五子摄颂曰。
T24n1451_p0294a24□ 死後嘱授别  委寄者身死
T24n1451_p0294a25□ 他方通委寄  若死对馀人
T24n1451_p0294a26□缘在室罗伐城。时此城中有一长者诞生三
T24n1451_p0294a27□子。其最小者於佛法出家游行人间。去後未
T24n1451_p0294a28□久父便遇病。将死之际总命诸亲。告二子曰。
T24n1451_p0294a29□家中所有咸可收来。彼便集聚遣为三分。二
T24n1451_p0294b01□子人各与一。其馀一分与出家者。作是[4]记已
T24n1451_p0294b02□因即命终如有颂曰。
T24n1451_p0294b03□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T24n1451_p0294b04□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T24n1451_p0294b05□时彼二子如法焚葬忧惨而居。彼出家者闻
T24n1451_p0294b06□父身亡便生是念。我有兄弟今可言归为其
T24n1451_p0294b07□说法。既到舍已兄弟相见共尽哀情。兄曰弟
T24n1451_p0294b08□不须哭父亡之日。遣留一分财物相与。弟作
T24n1451_p0294b09□是念。如世尊说死後与者。不成善与遂不受
T24n1451_p0294b10□之。□刍白佛。佛言俗人死者有希望心。□刍
T24n1451_p0294b11□死时心无希望。此是俗人有希望心。取时无
T24n1451_p0294b12□过随[5]意应用。
T24n1451_p0294b13□缘处同前。时有□刍身婴疾病。告馀□刍曰。
T24n1451_p0294b14□当好[6]瞻侍我。我有衣暋酢酢酢跗軨彼便看
T24n1451_p0294b15□侍不久命终。彼见身死便取衣暋鮳已房中。
T24n1451_p0294b16□时诸□刍共来借问。亡者衣曡覆摺酢鮞。答
T24n1451_p0294b17□言彼已与我具告其事。□刍白佛。佛言彼之
T24n1451_p0294b18□愚人。生存在日何不相与死後方施。无如是
T24n1451_p0294b19□法云死方与。应索其物大众共分准分应与
T24n1451_p0294b20□缘处同前。时有□刍对彼□刍。分别衣物忽
T24n1451_p0294b21□尔身亡。彼□刍便取其物置己房中。[7]舁彼
T24n1451_p0294b22□□骸既焚烧已还[8]归房内。时知事人入亡者
T24n1451_p0294b23□室。次第观察见其衣曡浮鮫水罗。寻将此物
T24n1451_p0294b24□来至众内。□刍问曰。此物且来。馀有多物
T24n1451_p0294b25□何不将来。答曰房中唯此更无他物。馀人报
T24n1451_p0294b26□曰。有一□刍是其知友。若问彼者知其有无。
T24n1451_p0294b27□问彼答曰对我分别我取其衣。□刍白佛。佛
T24n1451_p0294b28□言此是作法不应便留可夺取共分。
T24n1451_p0294b29□缘处同前。时有□刍对彼分别衣。彼忽命过。
T24n1451_p0294c01□此便持衣舍与僧伽。大众问曰。此是谁物。答
T24n1451_p0294c02□言我物对彼分别。彼遂身亡我持此物舍与
T24n1451_p0294c03□大众。□刍白佛。佛言作法应尔虽对分别物
T24n1451_p0294c04□不属彼当自取用。
T24n1451_p0294c05□缘处同前。复有□刍对他□刍分别衣物。所
T24n1451_p0294c06□对□刍忽然归俗。後时忆念彼某甲□刍。曾
T24n1451_p0294c07□於我所分别其衣。我虽还俗彼物属我。我宜
T24n1451_p0294c08□就索既至彼已报言圣者仁曾对我。分别衣
T24n1451_p0294c09□物今可与我。□刍白佛。佛作是念由诸□刍
T24n1451_p0294c10□以彼□刍为委寄者。即还对彼而作分别有
T24n1451_p0294c11□如是过。是故我今制诸□刍。不应对彼委寄
T24n1451_p0294c12□之人分别衣物。作者得越法罪。
T24n1451_p0294c13□缘处同前。复有□刍对他□刍分别衣物。其
T24n1451_p0294c14□所对者是□诤人。常与□刍诤竞纷扰。既怀
T24n1451_p0294c15□□忿便欲出去。其分别衣人见去啼泣。报言
T24n1451_p0294c16□勿去虽复苦留而不肯住。诸人谓曰。汝勿留
T24n1451_p0294c17□此好为□诤[9]乱恼众人。答言如何我不留住。
T24n1451_p0294c18□我常对此分别衣物。馀处无有委寄之人。□
T24n1451_p0294c19□刍白佛。佛言若委寄□刍设居海外但令身
T24n1451_p0294c20□在。遥指委寄亦无有过。时有□刍於极远方。
T24n1451_p0294c21□指他□刍作委寄人。彼便命过□刍闻时。已
T24n1451_p0294c22□经多日不知云何。□刍白佛。佛言初既闻已
T24n1451_p0294c23□所有新旧物。即於馀人而作委寄。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Sep 11 15:15:06 2010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