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1
邱大刚
    一般佛学辞典,若是要精简的说,就说三昧的义译为正受。

    不过今天覆习「观色无常」一文,看到其中引用的《杂阿含经》
经文,有对这二者作区别。查佛学百科,的确也有论中是有区别。
不知道大家就《杂阿含经》本身的用词而言,觉得「三昧」与「正受」
两者的注释,若要考量这不同点,如何写才正确严谨?(先不考虑其
他经,毕竟各经翻译有时会有些差异。)

    以下这段引用字蔡老师「观色无常」一文:

依佛所教的方法去“观”,也叫禅定,有禅定就会有三昧,三昧在别的经典里也叫作
正受,但是“三昧”和“正受”这二词,世尊在《杂阿含》里是有差别的,我们来了解
一下:(杂阿含八八三经)p0222

====================================
(八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种禅。
1-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
2-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
3-有禅三昧善。亦正受善。
4-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

第一类禅,三昧很好,但正受不好。这是什?戒行不足者的三昧也。像是提婆之类
的神通者。
第二类禅,正受很好,但三昧不好。也就是有些大德戒行圆满,智慧解脱,不过从
来没听过有什神变之境的。
第三类禅,三昧很好,正受也很好。例如那些老老老师兄阿罗汉们就是三昧和正受
都很强。
第四类禅,三昧不好,正受也不好。像我们这些後世小子们,好心作卦歹心作卦,
别说戒行圆满啦,连要好好的收收心也没法子。像我们这类的虽然也叫行禅,不过
是第四名的禅。(反正有五名内啦 Orz)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Fri Feb 11 03:44:40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2
melon
以下是小的个人的想法,没有经证,只是很奸诈的想趁此机会顺便
请大家帮忙看看我有没有自以为是的太离谱,谢谢!

我相信每一种文化,对於生活中越常被经验到的事情,依照其所经
验到的深浅不同的程度,应该会有越多相关的形容词汇。例如佛教
相当重视「禅定」,所以表达「禅定」深浅不同程度的词汇也有无
数种。

我记得之前站上好像有讨论提过,1-4 禅(三昧)的每一种都有接
近其 100 % 状态的「近行定」。所以也许通过该「三昧」的「近行
定」而正式 100 % 达到该禅时的状态,就叫该三昧的「正受」?

不过,禅定是一种中性的力量,好人坏人都能练成,就看练的人要
把这个强大的力量导向什麽方向(最好的方向当然就是导向解脱的
智慧),经上就说有无量种种「三昧」。

所以我猜想,也许有些三昧本身比较奇怪,例如叫做「把一切众生
都观为石头三昧」(我先乱讲)。这种三昧的出发点和解脱无关,
但当一旦 100 % 达到该禅的正受状态时,反而有助於开发无常无我
的解脱智慧。这种的就叫「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

又或者有另一种「观极细微想蕴三昧」(我瞎掰的)。练的时候满
心高兴,以为可以好好的观「想蕴无常」,谁知道一旦入该三昧的
「正受」,却不小心一定就是八万四千劫,根本忘记要在三昧中作
慧观,再回头已百年身。这种的就叫「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

这样?:p

又,蔡老师的解释,好像是把「三昧」解为神通(或「定」),
而「正受」解为「戒」、「慧」?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1年 2月11日 10:10:32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3
Heaven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一般佛学辞典,若是要精简的说,就说三昧的义译为正受。
>     不过今天覆习「观色无常」一文,看到其中引用的《杂阿含经》
> 经文,有对这二者作区别。查佛学百科,的确也有论中是有区别。
> 不知道大家就《杂阿含经》本身的用词而言,觉得「三昧」与「正受」
> 两者的注释,若要考量这不同点,如何写才正确严谨?(先不考虑其
> 他经,毕竟各经翻译有时会有些差异。)
>     以下这段引用字蔡老师「观色无常」一文:
> 依佛所教的方法去“观”,也叫禅定,有禅定就会有三昧,三昧在别的经典里也叫作
> 正受,但是“三昧”和“正受”这二词,世尊在《杂阿含》里是有差别的,我们来了解
> 一下:(杂阿含八八三经)p0222
> ====================================
> (八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 有四种禅。
> 1-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
> 2-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
> 3-有禅三昧善。亦正受善。
> 4-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 ====================================

看了一下南传的译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83.htm

虽然没有答案, 但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感觉 "禅定" 本身包含的项目就很多, 所以细分就可以有
某某方面善, 某某方面不善.

但三昧与正受各是指什麽方面? 却也看不出来. :(

依丁福保辞典, 三昧是 sama^dhi , 正受是 Samaya
我想就是类似的词如禅, 定, 三昧, 等至, 等持...都可能译为正受,
这得看到原文才知道是哪一个词译过来的.

如果是一般的经文, 或许就写明禅定一词有多种译法, 如:
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为禅,二名为定,三名三昧,
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
但细微处应该是多少有点不同的。
(大乘义章的经文是给大家看看的,放在阿含经中可能不太适合)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Feb 17 01:14:17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4
邱大刚
    不好意思,因为最近都在出差而且事忙,所以回信晚了。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想最简单而稳当的方法,就是把「三昧...又译为正受」
的「又译为」之後拿掉即可。因为那是辞典的整理,但显然在经中不一定如此,
因此就每次遇到三昧、正受时,分别解释即可。

    而大家提供的资讯,则可摆在「进阶辨正」供有志者参考。

    另外也谢谢 golzen 大德在「法境」讨论的发文。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Feb 19 16:39:01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5
hank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铭言:
> 当然,
> 阁下崇尚原始佛教的教义,
> 当然会觉得大乘义章不适合阿含经,
> 这是很正常的。

  EVA 认识 Heaven 师兄吗?

  若自称是佛弟子,出言是否该谨慎些?

  您说的"当然"就真的是那麽的"当然"吗?

  若不是,是否就妄语了呢?

  若心怀不善,是否就恶口了呢?





  世尊有教我们怎麽去辨别是否为佛说

  不论後人怎麽的贴大、小乘、原始佛法…标签

  这些都不会是阻碍和与人争辩的重点





  世尊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若对方不接受,他不会争论,

  所以世尊走过的地方,总是留下平静详和,不会带来

  纷乱不安与争论。





  看现在其他站上的佛教版,真是如战场般,各方坚持己论,

  战来战去,让人怀疑佛陀是怎麽教的,怎会"弟子"们自己

  打成一团…  还都正义感十足,自认是正统佛教的护法。

  这种的争论方式,是会帮了佛教,还是灭了佛法?

  会不会争到後来只是剩各种标签,没了佛法真实义?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Tue Feb 22 02:08:52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6
Heaven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看了一下南传的译本
> > 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为禅,二名为定,三名三昧,
> > 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
> > 但细微处应该是多少有点不同的。
> > (大乘义章的经文是给大家看看的,放在阿含经中可能不太适合)
> 当然,
> 阁下崇尚原始佛教的教义,

我想,凡身为佛弟子,崇尚原始佛教的教义应该是再自然也不过了吧?!
在这个时代,去佛已二千多年,无缘亲自接受世尊的教导,
学习佛法当然就是希望能找到佛陀最原始的教法。
谁会希望学到不纯、加料过的佛法呢?

只是所谓原始佛法,不是直接贴上标签说某经是,某经不是,
这都是要大量依经依律去了解内容才行的。

> 当然会觉得大乘义章不适合阿含经,
> 这是很正常的。

我提及大乘义章不适合放在阿含经,并不是与原始不原始有关。
其实我已经写出理由了,杂阿含经 883 经文是指出三昧与正受是有差异的。
而有些经文却是单纯指出他们都是禅定的别名,反而会让人以为二者是相同的。
这类解释的角度恰好与杂阿含经 883 不同,所以这类解释就不适合拿来解释该经。
大乘义章只是我刚好查到,就顺手举出来的例子而已。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Feb 23 04:24:24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与「正受」的注释
#7
邱大刚
    在经考据後,注释如下:

三昧:心定於一处(或一境)而不散乱。又译为「三摩提」、「三摩地」,义译为「等持」
。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正定现前」
,音译为「三摩[金本]底」。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Feb 28 08:35:28 2011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