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本经可看出:为人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 > 呼应《长阿含经》卷8〈9众集经〉提到「五喜解脱」:闻法、
> > 受持讽诵、为他人说、思维分别、於法得定等五项,都能得到
> > 喜 → 轻安 → 定 → 得实知见而证解脱。
> > 这点在卷2第50经读经拾得有提过类似的,但这一经似乎更明
> > 显。
> 卷2第50经的读经拾得似乎以前删掉了,好像是因为该经文
> 原先的重点不完全如原读经拾得所讲的,为免误导所以删除。
> Melon 说的结论对,会加到本经的读经拾得。不过发现《长
> 阿含经》卷8这边须要校勘,其实应该是「五解脱入」,「喜」
> 是大正藏多加的赘字,可以比对《长阿含经》卷9的「五解脱入」
> 以及《杂阿□昙心论》对於「五解脱入」的解说。
我将《长阿含经》相关经论及南传比对如下,供作参考:
南传《长部尼柯耶》:
哪些是应该被证知的五法呢?五解脱处:学友们!这里,
1. 比丘的大师或其他老师地位的同梵行者
2. 详细地教导他人如所闻、如所遍学得的法
3. 详细地诵读如所闻、如所遍学得的法
4. 心随寻思、随伺察,以意随观察如所闻、如所遍学得的法
5. 某个定相被他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虑、善通达
他如是如是地在那些法上成为道理的经验者与法的经验者,当他是道理的经
验者与法的经验者时,则欣悦被生;当已欢悦时,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
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住於乐;心乐者,则入定。
《杂阿□昙心论》卷1〈1 界品〉:「五解脱入者,
一者佛说即得解脱,
二者闻已思惟得,
三者因自诵经得,
四者因为他说法得,
五者观因缘得也。」(CBETA, T28, no. 1552, p. 873, b25-26)
《长阿含经》卷8:「复有五法,谓五解脱入。若比丘精勤不懈,乐闲静处,
专念一心,未解得解,未尽得尽,未安得安。何谓五?
1. 於是,比丘闻如来说法,或闻梵行者说,或闻师长说法,思惟观察,分
别法义,心得欢喜,得欢喜已,得法爱,得法爱已,身心安隐,身心安
隐已,则得禅定,得禅定已,得实知见,是为初解脱入。
2. 於是,比丘闻法喜已,受持讽诵,亦复欢喜,
3. 为他人说,亦复欢喜,
4. 思惟分别,亦复欢喜,
5. 於法得定,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51, c3-12)
《长阿含经》卷9:「云何五难解法?谓五解脱入:若比丘精勤不懈,乐闲
静处,专念一心,未解得解,未尽得尽,未安得安。何谓五?
1. 若比丘闻佛说法,或闻梵行者说,或闻师长说,思惟观察,分别法义,
心得欢喜,得欢喜已,便得法爱,得法爱已,身心安隐,身心安隐已,
则得禅定,得禅定已,得如实智,是为初解脱入。
2. 於是,比丘闻法欢喜已,受持讽诵,亦复欢喜,
3. 为他人说,亦复欢喜,
4. 思惟分别,亦复欢喜,
5. 於法得定,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53, c14-23)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