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生死智通
#1
五五
上周读经时有讨论到几个问题,因时间有限,不能一次把所有的问题都列完,
那就容我陆续整理放上来吧,且这样也让问题看起来比较清楚简洁。 :)

在此先整理的问题是生死智通,不知大家觉得什麽是生死智通?


 ◎ 中阿含卷十九(八十)《迦□那经》

 诸贤!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学生死智通
 作证。诸贤!我以清净天眼出过於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妙与
 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


依文解意,生死智通是指「了解生死的运作道理」,这很容易地便令人联想到
宿命通,但因同经文中已有一段在描述宿命通了,所以感觉上应该不是。


 ◎ 中阿含卷十九(八十)《迦□那经》

 诸贤!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学忆宿命智通
 作证。诸贤!有行有相貌,忆本无量昔所经历,谓一生、二生、百生、千生
 、成劫、败劫、无量成败劫,彼众生名某,彼昔更历,我曾生彼,如是姓、
 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
 讫,此死生彼,彼死生此,我生在此,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
 、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讫。


看法一:

且对照这两段,经文次序上是先讲宿命通,再讲生死智通,因此生死智通是宿
命通的进阶,宿命是知道自己的因缘始末,生死智通是了解别人的因果。也就
是生死智通属於宿命通。


看法二:

生死智通便是天眼通,除了因为经文少了天眼通外,另一个理由在於经文上有
这句「清净天眼出过於人」。


看法三:

生死智通不属於任何一项,因以底下经文为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天眼与生死
智是不同的两项。若天眼是生死智通的话,又为什麽会分开。


 ◎ 杂阿含卷三十四(九六四)

 佛告婆蹉:「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得知
 界、果,觉了於界,知种种界,觉种种界。如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
 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
 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
 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
 、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是故,比丘!当修二法,修习多修习,修二法故
 ,知种种界,乃至漏尽。」


但若不属於六神通之一的话,这算是佛教特有的神通吗?
不过似乎鲜少听人提起,若不是刚好读到这一经,还真不知道有这个名目。 :Q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或者更好的解答。 :)
Tue Jan 10 00:06:14 2012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死智通
#2
果任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上周读经时有讨论到几个问题,因时间有限,不能一次把所有的问题都列完,
> 那就容我陆续整理放上来吧,且这样也让问题看起来比较清楚简洁。 :)
> 在此先整理的问题是生死智通,不知大家觉得什麽是生死智通?

「生死智通」应是指「天眼通」。
一、「神足通」:又名「神通智证通」。
二、「他心通」:又名「他心智证通」。
三、「宿命通」:又名「宿命智证通」,能够看到自己及众生《过去》好几世的事迹的能力。
四、「天眼通」:又名「生死智证通」,能以天眼之力观看众生的业行,以及死後的《未来》
     轮回去向。
五、「天耳通」:又名「天耳智证通」。
       如十地经论明地第三卷之五
T26n1522_p0158a28(04)□『生死智通者』。谁能见。以『天眼』见故。清净者审见故。
T26n1522_p0158a29(01)□过人者远见故。
T26n1522_p0158b01(12)□如经是菩萨以天眼界清净过人故。见何等事。谓众生生死等。
T26n1522_p0158b02(04)□如经《见诸众生若生若死乃至随所造业皆如实知》故。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死智通
#3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生死智通」应是指「天眼通」。
> 四、「天眼通」:又名「生死智证通」,能以天眼之力观看众生的业行,以及死後的《未来》
>      轮回去向。
谢谢果任师兄的意见,
看来你是投 [看法二] 一票了。 :)

最近看到《中阿含》的〈分别大业经〉後,突然有个看法,其实也不知道正不
正确,算是提供出来讨论与参考。 ^^

我在猜,或许天眼只是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能「观诸众生,死者、生者,善
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其所行,尽见尽知。」

但只能观察的话还不算是得到生死智通,因为在〈分别大业经〉中,佛陀曾举
过四种具有天眼的沙门、婆罗门,这四种具有天眼的外道,他们各别到看到这
四种现象,因此产生四种各种不同的见解:

 甲观察到有人此生行恶,死後到地狱:
 因此他认为若是此生恶行,死後一定到地狱。

 乙观察到有人此生行恶,死後到天界:
 所以他觉得若此生恶行,死後一定到天界。

 丙是看到有人此生行善,死後到天界:
 所以他认为应当行善,往生後必能在天界。

 丁则是看到有人此生行善,死後到地狱:
 所以他得到若是此生善行,死後一定到地狱的结论。

虽然他们也都有天眼,但这四种看法在佛陀眼中其实都是不完备的。若说天眼
便是生死智通的话,那麽说来甲乙丙丁应该都有生死智通了吧,而具有生死智
通者,在《中阿含》卷四十中曾提及,这可是得到三明中的第二明了:

 复次,梵志!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
 心,学於生死智通作证,我以清净天眼出过於人,见此众生死时生
 时,好色恶色,妙与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
 ,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
 ,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
 众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
 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上生天中。是谓我尔时中夜得此
 第二明达。

其实我还是有些怀疑啦。 :Q

所以我觉得具有生死智的人,应是指要能如实地观察到众生「随业受生」的情
形,什麽样「随业受生」的情形呢?如下《杂阿含》卷三十一(八八五)中所
提的: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於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
 、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
 、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
 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
 身坏命终,生於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Thu Jan 12 00:36:40 2012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死智通
#4
果任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生死智通」应是指「天眼通」。
> > 四、「天眼通」:又名「生死智证通」,能以天眼之力观看众生的业行,以及死後的《未
来》
> >      轮回去向。
> 最近看到《中阿含》的〈分别大业经〉後,突然有个看法,其实也不知道正不
> 正确,算是提供出来讨论与参考。 ^^
> 我在猜,或许天眼只是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能「观诸众生,死者、生者,善
> 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其所行,尽见尽知。」
> 但只能观察的话还不算是得到生死智通,因为在〈分别大业经〉中,佛陀曾举
> 过四种具有天眼的沙门、婆罗门,这四种具有天眼的外道,他们各别到看到这
> 四种现象,因此产生四种各种不同的见解:
>  甲观察到有人此生行恶,死後到地狱:
>  因此他认为若是此生恶行,死後一定到地狱。
>  乙观察到有人此生行恶,死後到天界:
>  所以他觉得若此生恶行,死後一定到天界。
>  丙是看到有人此生行善,死後到天界:
>  所以他认为应当行善,往生後必能在天界。
>  丁则是看到有人此生行善,死後到地狱:
>  所以他得到若是此生善行,死後一定到地狱的结论。
> 虽然他们也都有天眼,但这四种看法在佛陀眼中其实都是不完备的。若说天眼
> 便是生死智通的话,那麽说来甲乙丙丁应该都有生死智通了吧,而具有生死智
> 通者,在《中阿含》卷四十中曾提及,这可是得到三明中的第二明了:
>  复次,梵志!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
>  心,学於生死智通作证,我以清净天眼出过於人,见此众生死时生
>  时,好色恶色,妙与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
>  ,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
>  ,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
>  众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
>  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上生天中。是谓我尔时中夜得此
>  第二明达。
> 其实我还是有些怀疑啦。 :Q
> 所以我觉得具有生死智的人,应是指要能如实地观察到众生「随业受生」的情
> 形,什麽样「随业受生」的情形呢?如下《杂阿含》卷三十一(八八五)中所
> 提的:
>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於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
>  、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
>  、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
>  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
>  身坏命终,生於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这可能是指出天眼程度上的不同,就会产生对随业受生不能如实知。
    在其他经典可知以上五种神通,基本上一些外道修行者亦能透过神秘经验开发,甚至天、
龙、鬼、神等非人也具有若干通力,差别只在於程度上的不同。譬如四天王天的神通就不如三
十三天众,其他欲界天众不如第六欲天他化自在天众,欲界所有天众皆不如梵天众。又譬如一
般外道离欲仙不如比丘,一般比丘不如阿罗汉,阿罗汉不如辟支佛,辟支佛不如佛。
因此天眼在各不同沙门.梵志与佛所看层面与深度、时间劫数便有所不同。便产生天眼见诸众
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之有所不同。
因此在〈分别大业经〉才列出对沙门.梵志用较低浅的天眼看诸众生死时、随业受生的四个例
子。
1.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 命终。生善
处天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恶行。亦无身恶行
报。无口.意恶行。亦无口.意 恶行报。……….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一
向著说。此是真谛。馀皆虚妄。
2.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妄言乃至邪 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
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妙行。亦无身妙行报。
无口.意妙行。亦无口.意妙行报。………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此是真
谛。馀 皆虚妄。
3.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妄 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
处地狱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有身恶行。亦有身恶
行报。有口.意恶行。亦有口.意恶行报。…….如是见者。则为 正见。异是见者。……此是
真谛。馀皆虚妄。
4.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
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 作是念。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报。
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报。…….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此是真谛。
馀皆虚妄阿难。
但 佛以他的天眼看,不赞成此片面的看法。经内有另外谈。
至於是否要以佛的天眼看的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受
生如实知才算生死智通,那麽也就是说只有佛才生死智通。那就由各位同学找看其他资料佐
证。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死智通
#5
果任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至於是否要以佛的天眼看的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 生如实知才算生死智通,那麽也就是说只有佛才生死智通。那就由各位同学找看其他资料佐
> 证。

   就如《五五》师兄《杂阿含》卷三十一(八八五)中所提的: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於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
 、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

或许我们可如此说:「能用天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於恶
趣,随业受生如实知者称之为生死智通。」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