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断一切计
#1
邱大刚
许多禅师教导弟子不要有「分别心」。在《阿含经》的用词中,「分别」却通常是
正面的词汇,代表解析,有分别才能分辨种种邪见。

其实在《阿含经》中,「计」这个词的意义即相当於後世翻译的「分别心」一词。
「计」是计度、思量、认为、分别的意思,尤指根据「我」而有的计度。由於认为
有「我」,而有人、我的分别,也产生了种种对立。这正是经中说由於有我、我所,
而产生贪、□、痴的原理。

《杂阿含经》卷八第226经中,佛陀教我们如何「断一切计」: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断一切计。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不计?谓不计我见色,不计眼我所,不计相属,若色、眼识、眼触、眼触
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不计乐我、我所,不计乐相属;不
计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如是不计者,於诸世间常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盘: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断一切计」也可以说是断除分别心:断除分别心并非没有知觉、没有智慧,而是
断除「六根是我、异我、相在」的「我见」,没有了我、我所的错误分别,而能於
一切事不执著。

第227经中说「如来以不计住故,离病、离痈、离刺」,就能如第199经描述的「越
於二,离诸相,寂灭解脱」。这也是後世所谓佛法即「不二法门」在《阿含经》的
出处,无有我、我所,远离一切诸相,不生因而不灭,三世平等,究竟涅盘。

自证自知而能超越语言、文字的「不二法门」,就从这□开始。

《杂阿含经》卷八经文及注解可参考: http://0rz.tw/1IQRN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Fri Nov 30 19:27:32 2012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断一切计
#2
邱大刚
    经由 Ken Su 居士建议,为避免初学者不了解阿含中所说「分别」
的意义,而和外道的「不分别」搞混,我先此文修改如下:


许多禅师教导弟子不要有「分别心」。在《阿含经》的用词中,「分别」却通常是正
面的词汇,代表解析,有分别才能分辨种种邪见。佛陀一再教导弟子要善分别诸法
,若不能善分别,反而是「痴」,

其实在《阿含经》中,「计」这个词的意义较接近後世论师说的「分别心」一词。
「计」是计度、思量、认为、分别的意思,尤指根据「我」而有的计度。由於认为
有「我」,而有人、我的分别,也产生了种种对立。这正是经中说由於有我、我所
,而产生贪、□、痴的原理。

第226经中,佛陀教我们如何「断一切计」,也可以说是断除分别心:断除分别心
绝非没有知觉、没有智慧、不懂捡择,而是断除「是我、异我、相在」的「我见」
,没有了我、我所的错误分别,而能於一切事不执著。

第227经讲「不计住」,不应该思量「是我、异我、相在」的「我见」,才能无所
执取、无所染著,才能如卷2第39经等经所说的「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
长增广」(CBETA, T02, no. 99, p. 9, a18-19),也就是由「不计住」而「识无
所住」,才能解脱。

佛弟子必须要能善巧的解析、分别诸法,同时断除我、我所的执著,而能以平等心
待人接物,解脱自在的行走世间。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Jan 19 01:54:5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