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未初禅亦可能依慧解脱] <杂阿含、十四、三四七>
#1
邱大刚
感谢 hank 转述大愿法师此段采信南传译本,而有更合理的解释。
也感谢庄春江居士的翻译,让我们能作确实的比对。

这段《杂阿含经》的经文是蛮难搞的,简单讲,阿含经中常讲阿罗汉
必须定慧兼具,但这段讲有比丘说自己是「慧解脱」,而且没有初禅
、二禅、三禅、四禅。

相对应的南传经文,这边不是讲说比丘们没有初禅、二禅、三禅、四
禅,而是讲说这些比丘们没有神通以及无色定。这听来蛮合理的,在
佛教来说,的确神通和四无色定不是证阿罗汉的条件,阿罗汉的确不
须要有神通,虽然说证阿罗汉之後若想要的话是可以修成神通(但阿
罗汉本身也不见得有兴趣修成神通了)。另外,『摩诃僧□律』也有
相对应的记载,和南传相近。因此较有可能北传杂阿含经误译此段。

1.  杂阿含经: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所传
2.  相应部尼柯耶:上座部的「分别说部」所传
3.  摩诃僧□律:大众部所传

2、3记载得都一样,只有1出现不同的记载,而且此记载有违四阿含
其馀大多数经文的记载,因此1误译的可能性较高。也就是说「阿罗
汉不见得有神通和四无色定」,而不是「阿罗汉不见得有初禅至四禅
」。

Ab Tsai 的解释法是将北传这边的「慧解脱」认定为不是「阿罗汉」,
只是某种形容词,是说比丘自己很有信心以後将能达成阿罗汉,而反
对解说此经讲「有慧解脱阿罗汉」(热狗阿罗汉)。现在看到南传及
『摩诃僧□律』,都没讲初禅至四禅,看来这段经文的确不宜用作「
慧解脱阿罗汉」存在的证据。

南传注释书倒是在此经文注释「有慧解脱阿罗汉」,虽然南传此段经
文没这麽讲。不知道南传注释书为什麽这边会冒出慧解脱阿罗汉?南
传法师有「纯观乘者」的修法,因此南传反而有人在此段改采信北传
《杂阿含经》的说法。这也蛮有趣的,北传有法师采信南传此段,而
南传有法师采信北传此段。甚至学者 Combrich 教授认为北传的《杂
阿含经》中的须深经比巴利藏的该经更「原始」,不过 Combrich
教授对此段北传经文的解读似乎有误。

可注意的是,我没记错的话,南传注释书以及很多古代的「论」都号
称是实修极高的圣者著的,但里面明明白白就是有错误,例如认为意
根所依在心脏(现代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跟脑有关而不是心脏),以及
有慧解脱阿罗汉。除了可能是传抄当中的错误外,一种解释是那些论
著的作者不见得真的是阿罗汉,另一种解释是阿罗汉不是「全知」的
,仍然是要根据世间的义理来作事情的判断,如果他们的师父跟他们
说某种理论,而这种理论不算是违反他们自证的解脱境界,那麽他们
也只是随俗而说。(例如纵使阿罗汉自己是俱解脱,但自己是俱解脱
不代表其他人绝对没有慧解脱的,而其师父说过有慧解脱阿罗汉,可
能也就这样传下去了?)

基於依法不依人的立场,个人较倾向认同此处不代表有慧解脱阿罗汉,
阿罗汉的基本定义还是定慧兼具的。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这
些就要由每个人自行研习後判断了,最好是证个阿罗汉了 :)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Jan 19 01:49:0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未初禅亦可能依慧解脱] <杂阿含、十四、三四七>
#2
hank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感谢 hank 转述大愿法师此段采信南传译本,而有更合理的解释。

既然有提及,补充一下资料

1、心解脱断欲贪、慧解脱断无明。慈莲寺所讲的慧解脱,是这个慧
解脱断无明的慧解脱。既然已断无明,当然就是阿罗汉了。因此有「
慧解脱阿罗汉」。 注(1)

2、初~四禅,世尊未成正觉前,外道就已用四禅这个名词了。世尊也
尽量用既有的名词,「外道说有,我亦说有」,但为避免混淆,真正
要说,最好是用「七觉支」来说明四禅;尽量不要用四禅来解说佛法
的解脱过程,而是用七觉支。

3、七觉支中,完成舍觉支,断无明生明,成阿罗汉。用七觉支的舍
觉支来解说第四禅「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因此才说完成阿罗
汉,必须俱足四禅。但此四禅并非外道之前修的四禅,只是勉强用来
述说而已。

4、须深想来学禅定神通,但世尊却叫他不论知不知,且先随意回答
世尊,接著世尊却对他说十二缘起,并非对他说四禅,奇不奇怪?接
著「慧解脱」也在这经出现,奇怪+1

5、依大愿法师的经验解说,开法眼(正思惟了解十二缘起),是用思
惟即能开法眼。须深听完世尊,一问一答引导须深思考十二缘起之下
,开了法眼,已「先知法住」完成了。这个状态下的须深,应该就是
蔡大说的"慧解脱",当然尚不是阿罗汉。经中也常出现,听完世尊说
法,当下就得法眼净、开法眼。

6、之後须深再进入一下个实证阶段,现观十二缘起、四圣谛,四念
处满足、舍觉支满足(佛陀说的第四禅)、七觉支满足,断无明生明,
才成就阿罗汉。此阶段的须深,是完成了「後知涅盘」。

佛陀是"发现"法尔如是的真理,因此实证到的真理都是一样的,不论
几仟年前或後。

上面论述是我个人整理自慈莲寺网站 【阿含菩提道】,不代表寺方。
http://www.tzulien.org.tw/?p=2162
http://www.tzulien.org.tw/?p=2169


注(1)
→心解脱,断欲贪,是证三果,还没自证阿罗汉。但因为三果不复还生
  此世,所以要自证就能自证:

《杂阿含经(一八八)》:「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杂阿含经(一)》: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慧解脱断无明,十结都已断除,是现今已证得阿罗汉,故经中是以现
  法自知作证来描述,而不是只有心解脱时的若欲自证。

《杂阿含经(四二)》: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杂阿含经(二一一)》:亦当不久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Tue Jan 22 21:57:2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