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两个觉放一起该做如何解?读不通~恳请赐教~ 贪"觉""觉"者,□觉觉者,害觉觉者~ ======================================== 杂阿含409经[正闻本601经/佛光本408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集於食堂,或有贪觉觉者,或□觉觉者,或害觉觉者。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坐具,於众前坐,告诸比丘: 「汝等莫起贪觉觉,莫起恚觉觉,莫起害觉觉,所以者何?此诸觉,非义饶益,非法 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盘。 。。。。。。。。 ========================================
第一个「觉」是名词:感官受刺激後对事物的辨识能力;第二个「觉」是动词:知晓 、感受到、意识到。也因此「莫起贪觉觉,莫起恚觉觉,莫起害觉觉」可简单解释成 「不要令贪欲生起,不要令□生起,不要令想加害别人的念头生起。」PS: 如有不足 之处,欢迎大家多补充。:)
跟平常所用的贪□痴有点不一样?贪□恶!?
这个问题牵涉到一些时代背景: 《杂阿含经》是刘宋(南北朝的南朝第一个)时期翻译的,是在唐代有系统的译经而 统一佛学翻译名相之前,因此一些名词的翻译,和大家熟悉的翻译比较不一样。 最有名的例子是《杂阿含经》的「五阴」,唐代後统一新译为「五蕴」。 另外像描述初禅的「有【觉】有观」,唐代後统一新译为「有【寻】有伺」。 Fjr Ken 问的「贪觉觉」就是这种例子,「觉」新译为「寻」,是寻求事理的较粗作 用。如 chakwos 说的,第一个可解为名词、第二个可解为动词,可说是「想到(寻 求)贪的想法(念头)」。 「贪觉觉、□觉觉、害觉觉」南传的相当经文为「欲寻、恶意寻、加害寻」。 这跟一般的「贪□痴」不太一样,这里是形容贪、□、还有□到要打架了! :D
这三者 "贪, □, 害" 与八正道的 "正志(正思惟)" 似乎有关联, 可参考看看: 《中阿含经》卷49〈1 双品〉: 「云何正志,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是谓正志。」 (CBETA, T01, no. 26, p. 736, a1-2)
理解了,法喜充满~感谢
再读一次~感觉用□觉"觉"比较有味道~
这连续两个「觉」,读音一样吗?
我觉得都是一样读作ㄐㄩㄝ□。ㄐ|ㄠ□的话是专指睡眠吧,在这里不恰当。
同意 chakwos 所说,我也觉得都读ㄐㄩㄝ□,只是名词动词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