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
@Facebook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文以飨大众:

《增壹阿含经》卷7〈16 火灭品〉:「有此二法涅盘界。云何为二?有馀涅盘界、无
馀涅盘界。彼云何名为有馀涅盘界?於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
世,是谓名为有馀涅盘界。彼云何名为无馀涅盘界?於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
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
谓为无馀涅盘界。」(CBETA, T02, no. 125, p. 579, a13-21)

这段经文有些复杂,我想讨论的同学们都了解,只是为免其他同学没看懂,所以稍微
分析提供作参考:

「有馀」是形容词指「还有剩东西」,「有馀涅盘」是「还有剩东西的涅盘」,也就
是还没有完全涅盘。

本经中说的「断五下分结」是断了

1. 身见(执著於有恒常不变的自我)、

2. 戒取(执著於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

3. 疑(对於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

4. 贪欲、

5. □恚。

断除五下分结,即为第三果阿那含圣者,因为断尽了任何跟欲界的牵连,所以又称「
不还果」,原则上是投生五不还天然後证阿罗汉果。所以说「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
世,是谓名为有馀涅盘界。」

至於证得阿罗汉的圣者,证得彻底的解脱,因此是「什麽都不剩的涅盘」,也就是完
全涅盘(息灭烦恼)啦。

要注意的是,在经中「有馀涅盘」还有另一种用法,和此经的用法不同的,是指阿罗
汉圣者还没有灭度前,在人间行走,还有一个身体。由於还有「身体」,因此有的经
中也称灭度前的阿罗汉圣者已是「有馀涅盘」,是证涅盘,能解脱而且也有解脱智慧
了,但还有身体 = 「还有剩东西的涅盘」。因此「有馀涅盘」严格说来不是一个专
有名词,只是用「有馀」(还有剩东西)作形容词,但可能指以上二种不同的状况。

鸡婆补充一些,仅供参考 :)
Wed Jan 09 23:16:28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
@Facebook
彼云何名为有馀涅盘界?於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馀涅盘界

...

断五下分结者为三果阿那含圣者,是否为断欲贪之心解脱呢?

~~~~

於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
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馀涅盘界。

...

断五上分结者为四果阿罗汉圣者,是否为断无明之慧解脱呢?

後学合十
Wed Jan 09 23:41:1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3
@Facebook
所以後期以及现在一般流行说的"小乘"没断馀苦的有馀涅盘, 佛才是证无馀涅盘, 可
能和原来的说法有出入了.
Thu Jan 10 09:50:53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4
@Facebook
回锺兄所问,个人认为如此,断欲则心解脱成阿那含,断无明则慧解脱成阿罗汉。

经典原文是「离贪欲(或欲贪)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此处「贪欲」若解为
「欲界的贪」,那就是一个三果、一个四果。但也有学者(如庄春江居士)解为此处
的「贪」是三界的贪,而判定此贪是与无明在证阿罗汉时一起断。

三果、四果的境界,我无法妄言,只能就经文作讨论,以避免偏差 :)
Thu Jan 10 10:16:50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5
@Facebook
补充 邱大刚 最上面的提文说明。

「有馀涅盘」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涅盘,是烦恼寂灭,虽然寂灭烦恼,还「有剩馀」
,剩馀什麽?剩馀习气。

印象中有两个故事跟这件事有关,但是现在查找不到这俩故事的经典出处,所以讲错
请大家指正,如果有同学能帮忙找出故事的经典出处,就更好了。

01.有位阿罗汉尊者,某日过一河时,对河神说:「小妹,借条路过。」河神就照他
话做了,但想想心里又觉得委屈,就跑到佛陀那告状,说尊者轻慢她。佛就把这位尊
者请来,当面问有此事否?尊者答说,有。佛就要尊者跟河神道歉。尊者就跟河神说
:「对不起,小妹。」河神就说:「你看,他又喊我小妹了。」佛这时就问河神,「
他向你道歉的时候,是怀著贪、□、痴呢?还是不贪、不嗔、不痴?」河神回说,「
不怀贪、□、痴。」佛就说,「阿罗汉已经弃舍了三毒,如果还有轻慢心,无有是处
。」这事就这样平息了。然後,佛就讲这位尊者和河神的往劫多生因缘,河神都是尊
者的小妹,他喊习惯了,这一世虽已证阿罗汉,但积习未完全清除。

02.另一个故事是迦叶尊者,闻歌起舞的传闻。
Thu Jan 10 11:16:15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6
@Facebook
谢谢 RG Shi 法师补充。RG Shi 所举第一个是律和论中所载(包含□婆沙论、大智
度论、僧□律等),尊者毕陵伽筏蹉神通很大,但五百世当婆罗门的习气使得他讲起
话较轻蔑,要过河时,会喊「小婢!止流!」河水就会分两边让他过(比摩西还厉害
),偏偏他要去化缘天天会经过恒河,恒河神就天天被他说是小婢,最後气不过就告
到世尊那。後来就如 RG Shi 所说。

我个人觉得这事没什麽,连佛陀都会有背痛,佛陀也没用超能力灭他的背痛,而且世
间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举个例,英国人的英文才是标准、还是美国人的英文才是标
准?还是莎世比亚200年前的英文才标准?这「习气」只是种世间运作的习惯,没有
标准可言。我想,证阿罗汉的人,恐怕不见得讲英文没有腔调或口音,这恐怕也算「
习气」吧 :D 但完全无关贪□痴。

第二个例子比较可能有争议,我就不敢乱讲了 :)
Thu Jan 10 11:52:5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7
@Facebook
嘻嘻,有没有熟读经典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感恩大刚说出故事的出处。  :P
Thu Jan 10 12:57:5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8
@Facebook
大家多讨论...

ㄟ...很好ㄚ...

~~~~~~

我个人看法:

於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
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馀涅盘界。

...

断五上分结者为四果阿罗汉圣者,是否为断无明之慧解脱呢?

~~~~~~

断五上分结,就是已断无明而生明...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之慧解脱..

至於断五下分结者为三果阿那含圣者,是否为断欲贪之心解脱呢?

这就是有讨论之处...

但我的立场,这也是随因缘而论ㄚ...

勿自我主观的认为,应该是真正断欲贪呢?还只是断欲界之贪,色.非色界之欲贪未断
,佛陀所说的心解脱呢?

而对应於三果阿那含圣者,那是可以确认无误(也是有馀涅盘者),是断欲界之欲贪,而
色.非色界之欲贪尚未断,只因还有五上分结:色爱.无色爱.我慢.掉举.无明结ㄚ
...(即色.无色欲贪在)

好....

若是如此...

回归缘起12支...

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那要受灭?爱灭呢?

六根尘识触..只是六根尘识触自然生灭.集灭而已,此六根尘识触中没有我及我所....

可称为心解脱呢?或是有馀涅盘呢?

这是我的看法...不代表大家....

(其实问题,是否还有未清楚否在?那有馀涅盘.VS心解脱呢?)

注:断除五下分结,即为第三果阿那含圣者,因为断尽了任何跟欲界的牵连,所以又
称「不还果」,原则上是投生五不还天然後证阿罗汉果

若依经,应该不是原则上ㄛ..而是肯定.确定上(大刚兄,不好意思,挑文字毛病,先说抱
歉ㄟ)

而三果圣者,应该还是受後有,,此有只是在投生五不还天
Thu Jan 10 13:29:30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9
@Facebook
我也来提供一个例子 -- 有些省份的人很豪爽, 讲话很大声豪迈... 但讲话大声, 在
某些社会中, 是粗俗、没有文化. 相反的, 讲话不大声豪迈, 到讲究豪爽的省份, 却
可被嫌小家子气. 那谁才对? 这种文化习惯, 没有一定怎样, 只是不同地区、不同人
的不同习气.  在人世间越久, 经验越丰富, 福德经验越多, 越能面面俱到. 但佛教
中不须要能言善道、不须要对世界所有文化风俗都了解, 才能解脱.
Thu Jan 10 13:31:0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0
@Facebook
文雄兄~~

您的意思是??可否再深入点...

或说:若苦已完全灭尽,习性是否还在否?
Thu Jan 10 13:45:4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1
@Facebook
我的意思是习气是 "假议题", 习气没有真理可言, 习气只是约定俗成, 会随不同时
间地点而有不同观点, 因此 '有习气' 跟解脱不解脱没什麽关系, 解脱不解脱是不因
语言、时间、地点有不同定义的.
Thu Jan 10 14:26:32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2
@Facebook
我猜我知道大刚兄的意思, 经中说有的阿那含圣者在中有证阿罗汉 (人世间一入灭就
证阿罗汉), 因此还没有出生在五不还天时, 就已证阿罗汉了. 因此不是所有阿那含
圣者一定要出生在五不还天吧?
Thu Jan 10 14:28:1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3
@Facebook
经文: "命终时而得五下分结尽,中般涅盘。若不得中般涅盘,而得生般涅盘。若不
得生般涅盘,而得无行般涅盘。若不得无行般涅盘,而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得有行般
涅盘,而得上流般涅盘。" 这是经中说的五种阿那含... 如果我了解不对, 请更正我
3Q
Thu Jan 10 14:33:28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4
@Facebook
如是如是~~

佛陀所证的是真理,此真理就是能够真正灭苦之道..当有灭尽苦,才有真正解脱之说..

佛陀并未说,此真理,是要去灭习性(气)的...

但必竟所谓习性(气),若仍在...那是?

因为不少教派,仍会以此习气等来大作文章...

~~~

至於阿那含不还果..

既然依经,就是不还果,那当然就不包含世间入灭证阿罗汉(应),

那应该算是在此生已经完全灭苦之阿罗汉,不再受後有...

若有不还果在,当然还有後有至不还天而生...

我个人看法...
Thu Jan 10 14:41:58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5
@Facebook
[举手]两个问题:

01.有漏和无漏的差别在哪?怎样是「尽有漏」?怎样是「成无漏」?

02.为什麽不是「成无漏」「尽有漏」?而且在「尽有漏成无漏」後面还有事情?
Thu Jan 10 15:30:0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6
@Facebook
先贴一段经文

《杂阿含经》卷2:

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

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有漏、是取,彼识能生爱
、恚,是名有漏法。

云何无漏法?诸所有色无漏、非受,彼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彼色不生爱、恚;如
是受、想、行、识,无漏、非受,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贪、恚,是名无漏
法。」

(CBETA, T02, no. 99, p. 13, b25-c3)
Thu Jan 10 15:51:1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7
@Facebook
忍兄~~

如是受、想、行、识,无漏、非受,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贪、恚,是名无
漏法。」

1.非受?

2.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贪、恚,是名无漏法~~~彼识?

对应於缘起...

哇...

好料ㄚ..

哈哈...

感恩师兄....
Thu Jan 10 15:57:5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8
@Facebook
钟耀隆 怎样对应到缘起呀?分享来听听呀。
Thu Jan 10 16:09:15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19
@Facebook
这问题大...

看大家怎想啦...

~~~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取.有
.........省略

对应上面之.

1.非受

2.那彼识

无明断...才算是真正无漏无取...是否?

那佛说:四识住,是甚麽识住否?为何会四识住?

我没答案...

大家自由发挥,也许大家谈,答案就会出来....

佛陀自证缘起ㄛ,才自证涅盘....
Thu Jan 10 16:12:55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0
@Facebook
说明下, 我说 "习气是假议题", 意思是没什麽好吵的 :) 不是要批评哪个宗派. 习
气没有标准的对错, 就难以讨论. 阿含经也说佛的世间的一些能力比阿罗汉强, 但解
脱的智慧是一模一样的, 贪□痴永尽, 三毒永尽. 恒河神那件事, 我记得最後佛陀结
论是那位尊者没有错、没有犯戒、没有三毒, 而且是天人都该尊敬.
Thu Jan 10 17:39:23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1
@Facebook
《□婆尸佛经》卷1:「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婆尸菩萨,复观蕴等法,

入彼三摩地,智观现前时,

惑苦业习气,一切皆不生,

如飘兜罗绵,刹那不可住。

成就佛菩提,涅盘吉祥果,

如月大圆明,光?十方界。」」(CBETA, T01, no. 3, p. 156, b22-28)

---------------------------------------------

打开CBETA,键入「习气」,缩小搜寻□围到「阿含部类」,按下有著放大镜图示的
搜寻键,只有一笔资料。心想:「现代的科技太神了!不用饱读诗书,就学富五车了
。」

「入彼三摩地,智观现前时,惑苦业习气,一切皆不生。」

南无毗婆ㄕ佛
Thu Jan 10 17:52:2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2
@Facebook
:)  也说明一下,我提「习气」的问题,重点不是放在圣人那边的涅盘境,而是注意
到凡夫这□的生死境。这件事情可以在修行上帮助我们,也可以对自己做阻碍。因为
是两面刃,所以我站在凡夫的立场,就会注意它。为什麽要注意这种佛都很少提的事
呢?因为我想转凡为圣,而佛已经成佛了呀。 哈哈哈  3:)
Thu Jan 10 18:06:5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3
@Facebook
凡僧云水说得好. 我们读经的人, 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不足, 想依照佛陀留下的教导
不偏不倚的修行. 如果是我慢心重的人, 常会说不须要读经, 自己修最好, 或是依主
观断章取义经文... 所以我觉得在这社团的人都可以放心, 对经典的意义如果有误解
, 法友要软言诚挚的更正就可以了, 不须要反应过度, 或是想严词的更正... 如果一
定要完全不会犯错的人才能读经, 那变成只有佛才能读经了 :D
Fri Jan 11 20:39:2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4
@Facebook
哇, 凡僧云水找到的经文很有启发性. "惑业苦" 是十二因缘的一种总结的称法, 由
惑(无明,十二因缘第一支)感召业(十二因缘中间整串)而得苦(最後一支)... 如果用
这定义, 成阿罗汉的条件是断尽十二因缘, 现观四圣谛, 那阿罗汉就没有 "习气" 耶
... 我猜後世有些论中说的习气定义可能不同吧...
Fri Jan 11 20:44:53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5
@Facebook
前面说的 "五阿那含之中般涅盘", 我查经确认了. 法友可以查 "五种阿那含" 或
"五不还", 其中一种就是 "中般涅盘". 《杂阿含经》卷29:「有比丘五下分结尽,
得阿那含,生般涅盘,不复还生此世。」(CBETA, T02, no. 99, p. 209, c25-26)

阿那含的 "生般涅盘", 定义是在人间舍报的中阴身时立刻证阿罗汉入涅盘, 因此还
没往生五不还天就涅盘了... :)
Fri Jan 11 21:21:3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RG Shi 法师在「佛法、佛学与佛教」社团提出了一段经
#26
@Facebook
吴文雄既然对《□婆ㄕ佛经》的引文有兴趣,小的就在这多分享一点不是靠现代科技
得到的一滴心得。 3:)  上面最後列的四句偈,有两点我个人特别感兴趣:01.「智
观现前时」+「一切皆不生」,「智观」在何时会现前呀?不现前时,生不生呀? 嘻
嘻嘻  3:)  ;02.「惑苦业习气」,为什麽不提「惑业苦」就好了,还加个「习气」
呢?加个「习气」不打紧,还把「惑业苦」的顺序变成「惑苦业」让「业」和「习气
」做一堆呢? 3:)  嘻嘻嘻  大家一起加油在修行上努力吧! ^_^
Fri Jan 11 21:39:4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