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1
@Facebook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

T02n0150Ap0878b03(05)□行在□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贤者布施有五品。

T02n0150Ap0878b04(02)□何等五?一者为贤者信与布施,二为多与,

T02n0150Ap0878b05(03)□三为自手与,四为时与,五为不侵他人与。

关於<多与>的意思是什麽?

..........................

还有这段也看不太懂,感谢站上师兄姐解答>///<

T02n0150Ap0878b09(03)□何等为多与?当如上头说,亦从父母得爱敬难,

T02n0150Ap0878b10(01)□兄弟亦敬难,妻子亦敬难,儿从奴婢亦敬难,

T02n0150Ap0878b11(01)□知识边人亦敬难,五种亲属皆敬难,

T02n0150Ap0878b12(04)□是比丘从多与福自手与得。
Fri Jul 12 17:19:50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2
@Facebook
呵呵, Delacia Li 大德会读不太懂是正常的,因为大正藏这一段标点错了,校勘用
字的选用也不合宜,把标点及校勘选对就容易读了,而且相关概念在很多其馀经文也
有说明,可对照还原即可。我再找时间说明。
Sun Jul 14 15:18:33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3
@Facebook
「与」就是「给」的意思,「多与」就是「多给」,也就是不吝惜的多布施。

此经中讲贤人的布施有五种,哪五种?

1. 信与布施:基於对三宝信心的布施。(不会布施完又後悔等等。)

2. 多与:多布施,不吝惜。

3. 自手与:亲手布施,而没有高傲的心态。

4. 时与:时机很对的布施,例如施给旅途中的人、病人、饥荒时等,而不是锦上添
花。

5. 不侵他人与:如法布施,而不是抢别人的东西而布施,例如帝王加税来布施是不
对的,侠盗罗宾侠抢别人的东西去布施也不太如法 :-)

这几种正确的布施在佛经都很常提到,只是名词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

《中阿含经》卷16〈1 王相应品〉:「至心施与,自手与,自往与,至信与,知有业
、有业报与。」(CBETA, T01, no. 26, p. 532, b16-17)

《优婆塞戒经》卷4〈19 杂品〉:「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
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CBETA, T24, no. 1488, p. 1054,
b1-3)

《须达经》卷1:「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
行施与。」(CBETA, T01, no. 73, p. 879, b4-5)

《佛说布施经》卷1:「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CBETA, T16, no. 705, p. 812,
c14-19)

Delacia Li 提出的《七处三观经》中的「多与」,在其他经中是译为「至心施」;
「不侵他人与」,在其他经中是译为「如法施」之类的。

(待续)
Sun Jul 14 15:41:5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4
@Facebook
而 Delacia Li 提到的第二段,则是因为大正藏的句读及校勘选字错误,造成难以理
解。例如大正藏中的「当」字,在宋、元、明三本藏经都是作「富」,实际上也要选
用「富」字才正确,而不是如大正藏误抄为「当」,这整段依照「宋、元、明」本的
校勘选字,而不是依大正本的校勘选字,就比较容易懂了。直接说结论吧,正确的经
文句读及选字应该为:

<<<<<<<<<<<<<<<<<<<<<<<<<<<<<<<<<<<

《七处三观经》卷1:「信与布施得何等福?

信与者,为得与者为得富多,所有多财产、多珍宝、多可意、多好器物,世间亦信信
者,是比丘信布施福。

何等为多与富?

如上头说,亦从父母得爱敬难,兄弟亦敬难,妻子亦敬难,儿从奴婢亦敬难,知识边
人亦敬难,五种亲属皆敬难,是比丘从多与福。

自手与,得何等自手与为富?

如上说,亦为家中所有意,得乐、乐得,第一可、第一衣、第一床卧、具自意乐,色
声香味细滑自意得乐,是比丘为从自手与得福。

何等为时与福?

时与福者,为富如上说,亦命欲尽时,财产珍宝物现在对,如意不散四面,是比丘时
与福。

何等为比丘不侵他人行布施福?

不侵他人持戒行布施者,为富如上说,若所有从精进治生,自从手臂勤力,寒苦致犯
治得,便从是无有能横夺福者,县官盗贼水火皆不能得害,亦无有用费不可意,是比
丘不侵他人行布施福。」(CBETA, T02, no. 150A, p. 878, b6-25)

>>>>>>>>>>>>>>>>>>>>>>>>>>>>>>>>>>>

原来这段是讲贤人的五种布施,分别会有什麽样的果报:

1. 「信与布施」能成为有钱人;

2. 「多与」不仅有钱,而且五种亲属都会敬爱你,而不像很多有钱人被自己家人或
熟人所轻视;

3. 「自手与」不仅有钱,而且全家都能得到第一名牌包包等等,不会买到烂货或假
货。

4. 「时与」不仅有钱,而且不会说生个重病就散尽家财。

5. 「不侵他人与」不仅有钱,而且家产不容易被人抢夺。

简单讲,要怎麽收获、先那麽栽,怎麽样对人的,自己未来就会获得那样的果报。

此段经文讲的是这五种布施的果报。但这五种布施要怎麽做,才是尽善尽美呢?不妨
参考《增壹阿含经》佛陀为弥勒的开示:

<<<<<<<<<<<<<<<<<<<<<<<<<<<<<<<<<<<

《增壹阿含经》卷19〈27 等趣四谛品〉:「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
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

於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8]作斯念:『一切
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

「复次,菩萨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不生著
[9]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
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著。

「复次,弥勒!菩萨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
三法,具足六度。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
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10]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11]兴□恚,修
行慈心,勇猛[12]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
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

「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萨欲施之
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弥勒!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45, b3-24)

[8]作=施【宋】【元】【明】。[9]想=相【圣】。[10]食已=以【宋】【元】【明
】。[11]兴=与【宋】【元】【明】。[12]精进=精勤【宋】【元】【明】。

>>>>>>>>>>>>>>>>>>>>>>>>>>>>>>>>>>>

的确布施与果报是对应关系,例如「至心施」(多与),连家眷也不吝惜布施(全家
出动而布施?),因此得到的果报就是家眷也敬爱你。如果能善巧的、圆满的布施,
也就能获得对应的果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Sun Jul 14 16:03:31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5
@Facebook
当然,弥勒是下一尊佛,他行的是真正彻底的菩萨道,也是前几天讨论到《中阿含经
》中记载基於「阿罗汉成就十支」而「生无量善法者,彼则修习,令满具足」的成佛
之道。

而我们斗升小民,则量力而为,不须要立刻抛头颅撒热血的身命布施啦,毕竟佛陀也
说过财物要分为几分,其中一分作为布施即可。等到像弥勒一样下一世就成佛了,那
种功力或许比较有办法做一些不可能的任务的布施了 :D
Sun Jul 14 16:20:02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教关於佛说七处三观经(十六) 闻如是: 一时
#6
@Facebook
谢谢邱师兄解答~
Sun Jul 14 16:29:1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