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就是「给」的意思,「多与」就是「多给」,也就是不吝惜的多布施。
此经中讲贤人的布施有五种,哪五种?
1. 信与布施:基於对三宝信心的布施。(不会布施完又後悔等等。)
2. 多与:多布施,不吝惜。
3. 自手与:亲手布施,而没有高傲的心态。
4. 时与:时机很对的布施,例如施给旅途中的人、病人、饥荒时等,而不是锦上添
花。
5. 不侵他人与:如法布施,而不是抢别人的东西而布施,例如帝王加税来布施是不
对的,侠盗罗宾侠抢别人的东西去布施也不太如法 :-)
这几种正确的布施在佛经都很常提到,只是名词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
《中阿含经》卷16〈1 王相应品〉:「至心施与,自手与,自往与,至信与,知有业
、有业报与。」(CBETA, T01, no. 26, p. 532, b16-17)
《优婆塞戒经》卷4〈19 杂品〉:「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
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CBETA, T24, no. 1488, p. 1054,
b1-3)
《须达经》卷1:「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
行施与。」(CBETA, T01, no. 73, p. 879, b4-5)
《佛说布施经》卷1:「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CBETA, T16, no. 705, p. 812,
c14-19)
Delacia Li 提出的《七处三观经》中的「多与」,在其他经中是译为「至心施」;
「不侵他人与」,在其他经中是译为「如法施」之类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