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
@Facebook
各位师兄好,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 当依自洲而自依,当依法洲而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因为出现的频率颇高,约略可以猜出意思,但不完全,能否请教比较完整的意义,例
如,自州,法州,不异州,不异依等等。末学为初读佛经的新生,很多经义仍不甚了
了,盼各位师兄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Wed Aug 07 01:56:2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2
@Facebook
我抛砖先给大家作参考。  :)

自洲: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

法洲:以佛法为洲,依靠佛法,相信佛法的力量。

不异州,不异依:除这两者外,不依靠其它了。
Wed Aug 07 08:55:5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3
@Facebook
Chakwos Liu 说得好。引申来说,「自洲」可指如实观察自身五阴(《杂阿含经》第
36经),依据四念处修行(《杂阿含经》第638经),离於三毒修证佛法(《羯腊摩
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证得涅盘(《大般涅盘经》卷六)。以上这些经
的意涵都很相近,强调亲自体证佛法。另一方面,在还没有亲自体证佛法前,则是依
「四大教法」也就是依经、依律的「法洲」来查核了。
Wed Aug 07 09:04:4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4
@Facebook
谢谢二位的回答,果然就清楚很多了。:)
Wed Aug 07 10:29:3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5
@Facebook
经典上的标准答案是这样

《杂阿含经》卷24: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
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
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也就是自己(自洲、自依)修行四念处(法洲、法依).

至於伽蓝经、四大教法, 也都是一些判断准则, 但方法与内容略有差异. 前者是判断
哪一种说法才是真实? 後者是判断哪一种说法才是佛说.
Wed Aug 07 11:30:3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6
@Facebook
谢谢 Heaven !
Wed Aug 07 11:31:32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7
@Facebook
刚在将这讨论加入「进阶辨正」,发现 Melon Lien 所写的读经拾得指出:

根据佛光电子大藏经的解释,自洲(attadipa)(巴),巴利文之 dipa 有二义:一、灯
,二、洲,相当於梵文之 dipa(灯)及 dvipa(洲),故「自洲」於他经亦有作「自灯
」。

例如「自洲自依」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似乎也翻成「自炽然」。

根据 Melon 这样的发现,以「自炽然」为关键字,就找到很多部相关经典了,的确
清楚的定义是「四念处」。下封再贴上经文。
Wed Aug 07 18:24:45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8
@Facebook
以下罗列相关的经文:

《杂阿含经》卷2第36经佛陀提到要自依、法依、不异依後,表示要观察五受阴的因
缘而生忧悲恼苦,知无常则可断此因缘。

《杂阿含经》卷24第638经则定义四念处是自依、法依、不异依:「若比丘身身观念
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
,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
行法,获无比法?於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
,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
游戏。」(CBETA, T02, no. 125, p. 607, b17-22)

《增壹阿含经》卷43〈47 善恶品〉:「云何,比丘!能自炽然,兴隆法乐,无有虚
妄,自归最尊?於是,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忧愁;
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观
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
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
乐,自归最尊。诸有将来、现在比丘,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
(CBETA, T02, no. 125, p. 783, a19-29)

《长阿含经》卷2:「云何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
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
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15, b7-12)

《长阿含经》卷6:「云何比丘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
法,勿他归依?於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
内外身身观,精勤无懈,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
自炽燃,炽燃於法,不他炽[8]燃;自归依,归依於法,不他归依。」(CBETA, T01,
no. 1, p. 39, a26-b3)

另外还有一些经文的概念是类似的:

《羯腊摩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表示不能因种种原因而轻信自称的真理,要
依是否离於贪、□、痴、不善来判断是否是正法:(节录增支部3集66经/给瑟目大经
(庄春江译) )「你们不要因口传、不要因传承、不要因传说这样、不要因经藏之教
、不要因逻辑推论、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论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见解、不
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门是我们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们!如果当你
们自己知道:『这些法是不善的,这些法是有罪的,这些法是智者所责备的,完成与
受持这些法导致不利与苦。』时,那时,葛拉嘛们!你们应该舍断。」

《长阿含经》卷1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於是法躬自作证,谓四念处、四神
足、四意断、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
一师受,同一水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
有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理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
比丘言:『云何?诸贤!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胜?何
者为负?』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我义如是;汝句如是,汝义如是;汝句亦胜
,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
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受,同一师,同一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
快得安乐。」(CBETA, T01, no. 1, p. 74, a13-27)

《大般涅盘经》卷六则表示究竟的依止处是亲证涅盘,例如《大般涅盘经》卷6〈4
如来性品〉:「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
。」(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Wed Aug 07 18:26:51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9
@Facebook
有趣的一点是《长阿含经》卷12那段,跟《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羯腊摩经》)
的意思很相近。在《伽蓝经》中没有明白的指出这是自依、法依,先前我只是觉得义
理相关,所以提到此经。但在《长阿含经》则有一段和伽蓝经内容相近的经文中,明
白地提到「自炽然」(自洲)。
Wed Aug 07 20:08:5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0
@Facebook
我随喜加问一个问题:

大德们,通常在查过这些资料、讨论(听闻)过後、乃至自己研读过後,你们会怎样处
理呢?
Wed Aug 07 20:12:5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1
@Facebook
拿来日常生活用/思惟/观察。
Wed Aug 07 20:19:19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2
@Facebook
好问题!读经的用处可多啦!

首先要看这经文的内容是哪方面的,毕竟经文内容含括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通天文、
下通地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了:

如果是关於居士在家如何赚钱、如何如法生活的,就照做 :D

如果是关於佛法圣义谛的,就随文起观,或是之後静坐时观,或是偶尔就会想到。

如果是关於专有名词的,可以确认是否对佛教的一些基本定义有正确的了解。常常会
发现市面上说的名词定义,和佛经中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了解了经中怎麽说,能更
正确的理解原义。

还有点很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佛陀怎麽说。学佛这麽多年,加入过那麽多宗派和被附
佛外道骗,发现众说纷纭,不自己听听佛陀是怎麽讲的,不甘心啊。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人乱讲佛法时很容易就分辨了,起码知道这大师是不是挂羊头
卖狗肉的,像之前乱讲大般涅盘经的论文就是一例。

也有人读完《杂阿含经》全部卷50的当天,麻了几个月、本来想说完蛋了、可能会麻
一辈子的腿,突然不麻了。没想到阿含经也有这种神妙用途。

也有人读《华严经》读到一半,突然进入一种境界,发现周遭一切纷扰不再困扰,本
来被邻居办 party 吵得不耐烦,突然烦恼不见了,环境吵归吵,一切皆空,没什麽
可困扰的。

也有人读《金刚经》读一半,悟道了... ... ... 这个人叫六祖...

所以说,读经好处多,重点是把读经当作是佛陀在教我们,而不是混论文、打笔仗用
的。有闻思修、有佛陀的加持,赞啦!:)
Wed Aug 07 21:47:44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3
@Facebook
将 "洲" 译为 "灯" , 我忘了曾在哪位大师(大德)的文章中看到此事, 一时也找不到
.

只记得後来很多人在谈 "以自为光" , 应该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流传到最後都忘了原
意是 "四念处" , 很多人都理解(误解)成一切靠自己就对了.

这件事在 "台语与佛典" 的网站中, 有一篇谈及应该是译为 "洲" 才合理, 至於是不
是真有理, 有兴趣可参考看看. :)

http://tw.myblog.yahoo.com/yifertw/article?mid=2270&next=2263&l=f&fid=9

至於 "炽燃" 是不是由 "灯" 那句延伸出来的? 这我也没想过, 或是有其他不同的原
文? 也许要得查一下南北传的比对.
Wed Aug 07 23:47:3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4
@Facebook
谢谢 heaven 的补充!我每次看到有文章提到「净海法师译本」,都会想到是
heaven 吗? :D
Wed Aug 07 23:57:1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5
@Facebook
我哪有那个本事翻译啊? :p

刚顺手看了长阿含第六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06.htm

"炽燃" 在这里对应的南传并没有 "洲" (灯) 这个字. (更正: 我这里弄错了, 详见
下一则留言)

================

长阿含6经/转轮圣王修行经(第二分)(庄春江标点)

汝等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他归依。

================

长部26经/转轮王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你们要住於以自己为依靠,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以法为依靠,以法为归
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
Thu Aug 08 00:08:26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6
@Facebook
不对, 我弄错了, 虽然庄春江居士的译文中没有提到 "洲" , 但他的解释及巴利文是
有这个字的. 所以此处的 "炽燃" 的确有关.

其解释如下:

「自洲(SA);当自然法灯(MA);当自炽燃(DA);自炽然(AA)」,南传作「以自己为依
靠」(attad?p?),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be islands
unto yourselves),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with yourselves
as an island, SN.22.43)。按:「d?pa」有两个意思,一是「灯火」,一是「洲岛
」,後者又引申为「庇护所」。
Thu Aug 08 00:12:02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17
@Facebook
原始的「洲」的用法,并不是後来衍伸的「灯」等等…他只是很单纯的在说明是一个
「处所」。就是说你要先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状况、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有
一个认知。

自洲是自身所赖以存续的这些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处所」,称为「洲」。

法洲则是在这些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所展现出来的「真理」的「相」、「理」的
认知。

不异洲是不混淆、不扰乱,如实知、如实识、如实明白的意思。

所以修行人的依止,是在现在这个时间,当下这个地点,面对现在的这个人、群众、
村落之间,如何的去了解他的真实,明白那些是「合於律法」的,而不在「知见当中
」错乱。

所以说「自洲」、「法洲」、「不异洲」;「自依」、「法依」、「不异依」。意思
就是「如实见」、「如实知」、「如实解」、「如实行」。

要说合於四念处也是可以的。不过其实是在讲不同的东西;四念处只是「修行的作法
」,但这一段讲的是在进入四念处之前要准备的阶段。要严格一点的说,四念处(四
念住),只是这一段经文当中的「法依」而已。

只是翻译翻得很深奥,其实道理是很浅显的。
Wed Aug 28 01:36:57 2013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