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罗列相关的经文:
《杂阿含经》卷2第36经佛陀提到要自依、法依、不异依後,表示要观察五受阴的因
缘而生忧悲恼苦,知无常则可断此因缘。
《杂阿含经》卷24第638经则定义四念处是自依、法依、不异依:「若比丘身身观念
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
,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
行法,获无比法?於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
,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
游戏。」(CBETA, T02, no. 125, p. 607, b17-22)
《增壹阿含经》卷43〈47 善恶品〉:「云何,比丘!能自炽然,兴隆法乐,无有虚
妄,自归最尊?於是,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忧愁;
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观
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
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
乐,自归最尊。诸有将来、现在比丘,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
(CBETA, T02, no. 125, p. 783, a19-29)
《长阿含经》卷2:「云何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
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
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15, b7-12)
《长阿含经》卷6:「云何比丘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
法,勿他归依?於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
内外身身观,精勤无懈,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
自炽燃,炽燃於法,不他炽[8]燃;自归依,归依於法,不他归依。」(CBETA, T01,
no. 1, p. 39, a26-b3)
另外还有一些经文的概念是类似的:
《羯腊摩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表示不能因种种原因而轻信自称的真理,要
依是否离於贪、□、痴、不善来判断是否是正法:(节录增支部3集66经/给瑟目大经
(庄春江译) )「你们不要因口传、不要因传承、不要因传说这样、不要因经藏之教
、不要因逻辑推论、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论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见解、不
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门是我们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们!如果当你
们自己知道:『这些法是不善的,这些法是有罪的,这些法是智者所责备的,完成与
受持这些法导致不利与苦。』时,那时,葛拉嘛们!你们应该舍断。」
《长阿含经》卷1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於是法躬自作证,谓四念处、四神
足、四意断、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
一师受,同一水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
有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理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
比丘言:『云何?诸贤!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胜?何
者为负?』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我义如是;汝句如是,汝义如是;汝句亦胜
,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
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受,同一师,同一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
快得安乐。」(CBETA, T01, no. 1, p. 74, a13-27)
《大般涅盘经》卷六则表示究竟的依止处是亲证涅盘,例如《大般涅盘经》卷6〈4
如来性品〉:「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
。」(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