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Lucangel Su 所写的学术界看法:
在SN的大品中
“Pa?cim?ni, bhikkhave, uddhambh?giy?ni sa?yojan?ni. Katam?ni pa?ca?
R?par?go, ar?par?go, m?no, uddhacca?, avijj?□ im?ni kho, bhikkhave,
pa?cuddhambh?giy?ni sa?yojan?ni. Imesa? kho, bhikkhave, pa?canna?
uddhambh?giy?na? sa?yojan?na?等该类似句型在大品就出现十一次
这段翻成中文即是
比丘们!有这五上分结,哪五种呢?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比丘们!这些
是五上分结。
根据B.C.Law等学者的分析,这一类简□的陈述句型且重复多次,是属於古文层的特
色,所以五上分结包含无明的句型算是经典中古老的部分。这也是为何我说五上分结
的争议不大,因为这可以先从巴利佛典确认属於古老的部分。(所谓的古老是指比阿
育王时代古老,接近佛世的意思)
其中,我们可以在可以在SN45.181上分经找到这段文字,在注解SN的注释书
Saratthappakasini中,解释上分经的部分有以下的说明
Sa?yojan?n?ti bandhan?ni.Uddhambh?giy?n?ti upariko??h?siy?ni. Sesa?
sabbattha utt?natthamev?ti。
这几句翻译成中文如下:
Sa?yojan?n?ti bandhan?ni。
结是指结缚, 拘束
Uddhambh?giy?n?ti upariko??h?siy?ni。
上分意思是指位於上方房内。
Sesa? sabbattha utt?natthamev?ti。
剩下所有的意思很明显。(意指除了上分结的定义外,上分经其它的部分意思很浅显
易懂不用再解释)
如果根据tika的补充,所谓的上方房内就是指色界与无色界。
所以我们可以从上分经的注释得知上分结是指导致阿那含投生在色界与无色界未能从
轮回解脱的束缚,然後从上分经等经文可以得知上分结有五种,分别是色贪、无色贪
、慢、掉举、无明。
另外,根据南传法句经370跟SN.1.5,我们可以找到这首偈
Pa?ca chinde pa?ca jahe, pa?ca cuttari bh?vaye;
Pa?ca sa?g?tigo bhikkhu, oghati??oti vuccati。
以下是现行的中文翻译
断五舍五,修五,超越五种执著的比丘,称为渡过瀑流。
其中第一句,根据南传的法句经注:可以知道断五的五指五下分结舍五的五是指五上
分结, 所以这看得出来分别说部在五上跟五下的部分,经典的传承跟解释上是很传
统且有一致性。
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在SA的1002跟1312都有看到疑似类似内容的偈:
断除五舍五,增修於五根,超越五和合,比丘度流渊
自古来偈颂的翻译方是大多偏於直译 ,所以根据意思跟格式推断应该与SN 1.15出於
同源。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怀疑这一处的断除五的五是指五下分结,舍五的五是指舍五
上分结,这就留待日後有理想的杂阿含原典的文本跟注释书去印证这点。
虽然在SA270有五上分结的名相并没有称此为五上分结或上分结,但在SA490有五下分
结的名相并称此为五下分结,若因此认为杂阿含没有说五上分结或上分结实属证据极
为薄弱,因为此说会与SA490的说法与语言逻辑矛盾。就以往我跟身边法友分析文本
的经验看来,这应该是翻译或传抄有疏失造成。这部分也留待日後有理想的杂阿含原
典的文本跟注释书去印证。
虽然目前没有理想的杂阿含文本可以做为校正,但我可以提供一个文献的资料供大家
参考,在吉尔吉特写本的长阿含的修身经(K?yabh?van?的中译)中,佛陀有提到他证
得最後果证,并宣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此时佛陀有强调□
无明退,明生起□(吉尔吉特写本的原文是:'vidy? virakt? vidy? cotpann?yad)。
根据考证,这部经是属於(根本)说一切有的经典,根本说一切有是属於西北印的一个
支派,□本文雄等学者依照目前现有的文本判断,根本一切有的经藏内容多与说一切
有相同。所以根据汉传的资料再搭配吉尔吉特写本的资料跟巴利佛典看来,上座部体
系都是认为无明最後断。此外,大□婆沙论卷四十九、阿□达磨发智论卷三也有五上
分结记载且都包含无明,这也可以作为佐证。
如果有人对吉尔吉特写本K?yabh?van?这部经的内容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考MN36经
,这两部经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连句型都有些类似。差异只是一个是巴利语一个是
梵语。
另外,我并不认为探讨佛法非得以SN或SA为主不可,现在研究原始佛教的学者也不会
有SN或SA一定比较古老或比较近佛说的观点。不管哪部Nikaya或阿含内容都是有新有
旧。不必坚持必须是SN或SA的记载才算数。主张SN或SA最古或者最初结集所结集的法
都在SN或SA内,都只是对於佛教史不了解所造成的迷思。
c.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4859264248200/permalink/5695444064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