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cbeta的搜寻认为是学佛』这是对得,我以前就犯过这种错误。也因此我觉
得应该由法次法向来讨论,也就是先将一棵树的树干画正确,这样再划上枝叶就不会
差太多。
世尊说『依义不依语』,因此私以为不能用『「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来判定该无禅定比丘『有没有证阿罗汉』,是因为
有已证及当证的差别。诸经藏都是後来集结的,也就是倒叙法。也因此以法次法向来
判别会比较精准,先□清几个重要观念。
而我以下所讨论的都是以『现证』来说,也就是依照该法门之後能证得,而不是以後
或是中阴证得如病比丘的例子。
A.解脱道的核心是四圣谛及八圣道及十二因缘。
以解脱道而言,最基本的法次法向就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我们所熟知的四
圣谛本身内含就具体而微的包涵了十二因缘及八正道。原因在於,其中『苦+集』就
是观十二因缘,说明生命轮转的原因,『灭+道』应用的就是八正道。而其他道品如
七觉支其实就是八圣道的其他叙述方式,如正定在七觉支就排很前面也就是定觉支,
而八圣道将正定放在最後面。
B.成就阿罗汉有三种方式: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三明、阿罗汉俱解脱
阿罗汉慧解脱的经文的法门如下,ke已经帮忙找出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阿含经》卷24〈4 因品〉:「「
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者,是谓比丘阿罗
诃,名慧解脱。」(CBETA, T01, no. 26, p. 582, a14-17)
同学找到本经後往前看,就会看到『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的详细说明,简单说就是
於四禅八定(除无想、非想非非想定)如实了知及对於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如实知非
涅盘
大生义经说得是和中阿含一模一样的法门,可知译经者的功力不是像我这种读国文的
,各位可以上下对照一下大生义经和中阿含经所说慧解脱阿罗汉的经文。
《大生义经》卷1:「佛言阿难:「
如是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汝等诸□刍!当如实了知,於
行坐语言,常当称赞此等法门,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如是乃至第七识所住处,及二非识住处法门***,亦复如是,於行坐语言,常当称
赞诸佛所说,生净信心,如实了知;若了知者,即得慧解脱阿罗汉果。」
(CBETA, T01, no. 52, p. 846, b3-9)
上述大生义经的节录经文一样详细说明七识住的内容,和中阿含说明是一样的。得证
之後当然对於世尊所说无有怀疑。
『...於行坐语言,常当称赞诸佛所说,生净信心,如实了知;若了知者,即得慧解
脱阿罗汉果』
Ke所提出『顺逆身作证成就游』的经文,出自说明完『阿罗诃慧解脱』後继续说明『
阿罗诃俱解脱』的法门,两法门在中阿含摆在一起如下:
《中阿含经》卷24〈4 因品〉:「
「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者,是谓比丘阿罗诃,
名慧解脱。
(上面说明阿罗诃慧解脱,下面就是阿罗诃俱解脱)
「复次,阿难!有八解脱。云何为八?
色观色,是谓第一解脱。
复次,内无色想外观色,是谓第二解脱。
复次,净解脱身作证成就游,是谓第三解脱。
复次,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无量空处成就游,是谓第
四解脱。
复次,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无量识处成就游,是谓第五解脱。
复次,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第六解脱。
复次,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第七解脱
。
复次,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解脱身作证成就游,及慧观诸漏尽知,是谓第
八解脱。
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及此八解脱,顺逆身作
证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
(CBETA, T01, no. 26, p. 582, a14-b4)
由两者的法门可明显看出,『阿罗诃慧解脱』就是标准的止道(四禅八定正受),『阿
罗诃俱解脱』是标准的观道(其实是先入止後,行观道,由上述俱解脱经文可得知。
这和常听到的"纯观"是不一样的)。但两者都同入四空处并如实了知其非涅盘。而『
阿罗诃俱解脱』之所以是俱解脱,就是因为该行者一样能入止道(所以一样入四空天
),差别在於行者在入止後修观察智,因此能观察内色外色(第一解脱至第三解脱)。
换句话说,以八解脱道(观道)解脱的行者同时具有止道和观道的能力,所以才称之为
『俱解脱』,全才型阿罗汉的意思。所以经文中世尊说:
『阿难!(1)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2)及此八解脱,
顺逆身作证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
而『顺逆身作证成就游』如ke所说,就是能自在出入任何禅境,如初禅入空处,空处
回三禅。
而我们常常听到的三学『戒定慧』圆满,其实指的就是『『阿罗诃俱解脱』』。『戒
定慧』是意译,实做的翻译就是『戒止观』,其『观』义如上『阿罗汉俱解脱』经文
所述,观道行者因著止道基础能修观察智,而在入了想知灭处(灭尽定)後现证解脱慧
。也就是
1.依戒能定(戒满足)
2.依定能观(定满足,正受)
3.依观得慧(慧满足)
C.须深经中须深的疑问:如经文所述。
《杂阿含经》卷14:「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後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CBETA, T02, no. 99, p. 97, a16-21)
1.而该无禅定比丘相较於上述阿罗汉慧解脱,应可明白理解其差异不可谓不小。
2.须深的疑问是『无四禅八定如何自记说证阿罗汉者?』而非『无神通如何自记说证
阿罗汉者?』。
神通和禅定是不一样的,因为禅定是『系心一处or心一境性』如ke所知,而神通是入
禅定後修智通,我们熟知的五通就是入定之後所能修习的,如眼通或是神足通(如意
生身)。十几年前狮吼站讨论过得梦识法,入梦识身後之所以能遨游太虚其原因很简
单,因为那也是一种定。也因此西藏梦瑜伽里就讲得很清楚,梦瑜伽得要有止道的基
础。
最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世尊所说得八正道,也就是圆满的修行道迹。
世尊弟子和世尊的差别在於,世尊是自悟成佛,悟道後入诸定得六通,以此通智观察
众生不断死此生彼是由於十二因缘连锁不断,了悟了断除轮回因缘的锁链之方法为八
正道。此法就是阿罗汉三明,如罗云也示□过。不同点在於世尊是自悟成佛其『坎站
』和历程不一样(先不详述),所以同样是三明解脱世尊所能回忆起和能观察到的,才
能远远超过後来听他说法证阿罗汉的弟子。也因此世尊名为一切智者,相较於证阿罗
汉者所得的解脱智。
世尊在世时,证阿罗汉的弟子是没人敢说和世尊的智慧是一样的,只说解脱智一样,
这是内行人说内行话。
解脱道的实做理论不离八正道,而八正道的实修现世有圆满八支以及专心修前七支。
会产生专修前七支和现代人的生活型态不无关连,但法次法向都不离开世尊所说得八
正道,差别在於现证或当证而已。我们先聚焦在完整八正道後面两支,分别是正念和
正定。前面六支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
《中阿含经》卷49〈1 双品〉:「
云何正念?比丘者,观内身如身,观至觉、心、法如法,是谓正念。
云何正定?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正定。
云何正解脱?比丘者,欲心解脱,恚、痴心解脱,是谓正解脱。
云何正智?比丘者,知欲心解脱,知恚、痴心解脱,是谓正智也。是为学者成就八支
,漏尽阿罗诃成就十支。」(CBETA, T01, no. 26, p. 736, b14-21)
依正念而能入正定如上经文所述,原因在於正念的目的是要达到『缚识』,使行者能
自在控制住识。正念是现在很流行的,但世尊在阿含所说得正念是很活泼的,不同於
现在流行的正念(四念处)都被缩小到很窄的□围。世尊之所以是一切智,就在於能依
行者不同的根性,皆令其走向解脱道,而世尊为弟子所说得八正道,基本马步蹲好後
(完成一至六支),正念的实做就是十念法门,十念法门都能『缚识』,使行者能自在
控制住识,所才称为清净法。
世尊的弟子来自各种环境,早期弟子很多都有深厚实修基础如事火迦叶三兄弟,世尊
观其根性善用他们原本就有的本事,所以这些早期弟子一点就通。以十念中第一念『
念佛』为例,如果一个行者以前是婆罗门本身就有修观想的基础,世尊就会善用他的
长处介绍十念中的念佛,观佛清净身相,同样可以入止道。
《增壹阿含经》卷2〈3 广演品〉:「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
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
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盘。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中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
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
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
,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
情□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
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於生死。如来身者,
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
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
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盘。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
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554, a8-b10)
如上的念佛理论简说,实做详解就是在观法的经典里面如观无量寿经,而此法发展最
完备的坦白说就是本尊法。也因此一个修念佛法门的净土行者,如果能依念佛入念佛
三昧,该行者往生後反而很可能是证阿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