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第一义空
#1
@Facebook
今天在看以往旧信件, 在讨论杂阿含卷十三第三三五经 第一义空,蔡老师分享一些心
得. 同时前後有几封讨论大刚兄也有加入. 看是否要把这些相关信件放入读经拾得或
是进阶辨正中 :


第一义空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2
@Facebook
用这样刻薄的语气,批评大乘佛教公平吗?

 --->「第一义的意思就是 "基本定义"。学术的功能就是把一件事情复杂化,以便把
那件事讲得很清楚,同时要让人听得很□糊才行,这一点大乘学者可说深得□中三昧
。」
Sun Apr 06 18:23:27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3
@Facebook
且举大智度论的十八空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一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初品中十八空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
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
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
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外空者,外法、外法空。
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
声、香、味、触、法亦如是。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
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问曰:诸法无量,空随法故,则亦无量,何以但说十八?若略说,应一空,所谓一切
法空。若广说,随一一法空,所谓眼空、色空等甚多,何以但说十八空?答曰:若略
说则事不周,若广说则事繁。譬如服药,少则病不除,多则增其患;应病投药,令不
增减,则能□病,空亦如是,若佛但说一空,则不能破种种邪见及诸烦恼;若随种种
邪见广说空,空则过多,人爱著空相,堕在断灭;说十八空,正得其中。
Sun Apr 06 18:40:50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4
@Facebook
对空的分类 部派 也时有讨论

1.『舍利弗阿□昙论』卷一六(大正二八.六三三上)说:

「空定(有)六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

2.『小部』的『无碍解道』,有「空论」一章。先引『相应部』「六处相应」的「空
」经,然 後广列二十六空,一一的给以说明。二十六种空是(11):

  「空空,行空,坏空,最上空,相空,消除空,定空,断空,止灭空,出离空,内
空,外 空,俱空,同分空,异分空,寻求空,摄受空,获得空,通达空,一性空,
异性空,忍空 ,摄持空,深解空,及正知者流转永尽一切空性中胜义空」。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7.html
Sun Apr 06 18:45:50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5
@Facebook
^ ^

这些对空的的不同定义,也许没有载於阿含经中,但毕竟是不同流派对佛法的诠释,
何必这样挑剔得出乎常情呢?
Sun Apr 06 19:06:09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6
@Facebook
^ ^

这样的分类,不都是为了配合不同佛教流派的教学善巧?
Sun Apr 06 19:14:57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7
@Facebook
蔡大德可能是您误会了文章的意思,abstsai(蔡老师)在文中批评的是大乘"学者"而
非大乘佛教。而且批评的大都是大小乘相争中不依经论的大乘学者言论。蔡老师的文
章甚多,举出一篇给您参考一下。另外,蔡老师的笔调比较诙谐麻辣,看多了就会适
应 :Q~~~

http://buddhaspace.org/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aHelp/4/F0010014&nu
m=5
Tue Apr 08 08:58:53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8
@Facebook
狮吼最难得一点就是一切回归佛陀的教导; 当一些人大谈小乘不究竟时, 提倡从四阿
含下手, 当一些人大谈大乘非佛说时, 会去真言般若华严净土等部找出佛陀的说法.
当大家大谈某大师某教授如何说时, 会主张从经直接找佛陀的答案.这是一般在主流
佛法或是佛教团体中很难见到的.
Tue Apr 08 09:23:36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9
@Facebook
^^

蔡老师的本意应该不是批评大乘经论,不过"大乘教派学者"这□畴挺广的,我觉得要
有人去澄清一些莫须有的批评,至於他们所说合不合道理那是可以再讨论的~~~
Tue Apr 08 13:03:07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0
@Facebook
蔡尚葳 如果您有兴趣, 可以至 buddhaspace.org 上看过去十几年来BBS上的讨论,
或是精华区的内容, 会比较了解一些过往经历, 很多大题目已经都讨论过了: 几个大
马蜂窝如华严无弥陀, 法华经, 十念不是念十声, 不必念佛也可往生西方等等, 当时
也是烽火连天.

虽然如此, 但是狮吼上从不党同伐异, 可是久而久之, 自然留下来的就是同样羽毛的
鸟了:  认同不分大小乘直接读经, 一切以佛经为主要依据, 小心的尽可能剔除灌水
加料的部分, 还原找出佛陀真实教法, 而不是某大师某法师说的为主.

有缘您可以看一看 buddhaspace.org 上的精华区几个大主题的讨论(大小马蜂窝),
也许会明白他的本意是不是批评大乘经论, 是不是莫须有的批评. :)
Tue Apr 08 13:33:18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1
@Facebook
^ ^就该文来看

也许蔡老师批评的"可怜大乘人"仅只是某研究大乘经的学者或某宗派的祖师法师,但
大乘人同样也可指龙树 无著 世亲 法显 玄奘 智□等任何一位祖师学者,看人怎麽
解读八~~~~

P.S我对蔡老师没有甚麽想法
Tue Apr 08 19:42:08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2
@Facebook
^ ^

第一义空经 也有同本异译(佛说胜义空经)

俱舍论、顺正理论也有引用该经

对读来看 第一义空 为 胜义空(相对於俗数法)

               俗数法    为 法假(法之名言施设)、别法合集因缘所生

和照字面上解释的 "Super Number One"的确是差多了

如果要解释第一义为 "空的基本原理""简单扼要","定义清楚"

感觉和胜义这词不相关连

也许胜义空只是和俗数法相对的一个名词

用来表显涅盘的离言法性。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6.htm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5/0655_001.htm
Tue Apr 08 20:27:25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3
@Facebook
[但大乘人同样也可指龙树 无著 世亲 法显 玄奘 智□等任何一位祖师学者],大小
乘好像是後人去分门别类出来的名词,所谓的大乘人也可指谁谁谁,我到觉得这是给
这些前辈们戴帽子,他们如果有这种你是大乘我是小乘,我想他们也不会被人尊敬,
所谓的看人怎麽解读恐怕就很容易沦为谁为大乘谁又小乘了,你要看当时发文的那个
环境和更早前些的状况才有办法知道为什麽作者会这麽写,别把前辈们拖下水了。
Tue Apr 08 21:04:47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4
@Facebook
^ ^

恩恩 我有看蔡老师在狮子吼的一些文章,他批评的是"自居大乘"的某法师学者。
Tue Apr 08 21:50:23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5
@Facebook
对经典有不同的看法,只要依据经文提出合理的见解,都是很欢迎的。这也是当初
abstsai(蔡大) 所提倡的回归经典、佛子躬自读经悟经、以经解经实证佛法、依法不
依人…等等的立场。蔡老师并不以权威自居,狮吼站上大家的看法也不见得一致。
Wed Apr 09 23:41:15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6
@Facebook
随喜大家的讨论。能实事求事,找出任何人所说有不完善的地方,依法不依人,的确
是狮子吼站的风格及大家所赞同的态度 :)

该讨论出自 BudaHelp 版约2000多篇,是1997年12月底的讨论,当时是有少数自命大
乘甚至自命大乘学者的人贬低四圣谛为小乘,说四圣谛不究竟,他的宗派的空才是第
一义,其中一位还是当年网上各站版主的头痛人物、自命圣人要和别人辩论。总之就
是在那一团混战中, Ab Tsai 回了这篇文章,原来「第一义空」在被误称为小乘的
《阿含经》中就清楚定义了,而不是少数假大乘人士故作玄虚的空。因此的确此文中
的「大乘学者」特有所指,此文发出後,假大乘学者就电电了 :)
Fri Apr 18 00:20:32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7
@Facebook
谢谢 刘言炜 的提出,会将此篇加入进阶辨正。另外,感谢蔡同学的指正,用词会稍
微修饰一下,毕竟当初的讨论有其时空背景,现在已不同时空了,用词修正可避免误
会。
Fri Apr 18 00:40:19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8
@Facebook
在「第一义空」的讨论中,有提到「“无因” 无作者的 “空” 义」。

当年看到这个形容时,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佛法是讲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的中道,那麽说「第一义空」是「无因」,合理吗?

过了很多年,才体会到这并没有不合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佛学上不论南北传等各宗
派都主张的:「涅盘不是任何事物的『果』」这个概念。因为如果涅盘是任何事物的
「果」,当涅盘的「因」去除後,涅盘不就会退失了吗?

而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涅盘是不会退失的,因此涅盘的确不是任何事物的「果」,不是
在因缘和合的有为法之内。如此也可以说涅盘是「无因、无作者」的,就如这边说第
一义空是「无因、无作者」的。

然而这毕竟是自证境界,是出世间的层次了,不是用来形容世间现象的。这样的抽象
说法容易被没有基础的人误解,甚至被外道故意曲解,因此对於未自证的人讲述佛法
,还是得由俗数法入手,由因缘来观察,由四圣谛为基准,由戒生定、依定发慧,才
不会空有口头禅 :-)
Sun May 04 20:51:43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19
@Facebook
^ ^

把原矿打磨成具璀璨光芒的金刚石

那明亮不能说是因打磨而有的

本地风光的显发

却也和打磨脱不了关系
Sun May 04 23:39:46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20
@Facebook
敬覆关於年长者请问大小乘何者非佛说/是佛说的问题.

个人尚未见法入流,但谨凭个人有限的知见提供一些意见互相讨论,还请不吝给予意见
指教.

所谓佛说与非佛说,个人认为应该要同时从教理.历史考据.可修行实证等多方面来进
行验证,方能逐渐摸索出自己学佛的道路.

推荐可透过庄春江居士的工作站网站学习阿含经与相应部:
http://agama.buddhason.org/AgAs.htm

理念:阿含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佛教各宗派发展的根源,佛弟子毕生中必读的圣典
。

使命:学习阿含经、推广阿含经之学习(无关大小乘之争)。

其中博士比丘的观点提到:

□台湾第一位博士比丘(1973)印顺法师(1906-2005)说:

以《杂阿含经》(《相应部》)为本的「四部阿含」(四部可以别配四悉檀),是佛法的
「第一义悉檀」,无边的甚深法义,都从此根源而流衍出来。(《契理契机之人间佛
教》p.30/正闻/1989)

□台湾第二位博士比丘(1975)圣严法师(1930-2009)说:

我在33年前,也曾一度埋首於四部阿含,并作了大量的笔记,故我也知道阿含圣典,
是大小诸宗佛法的根本,是一切佛法的源头活水。(〈序杨郁文居士《阿含要略》〉
/东初/1993)

这就是为何个人建议先别著墨於大小乘之争,而建议先阅读杂阿含/南传相应部的缘
故。正确的说法在杂阿含中,八圣道就是大乘(度苦的大车子),声闻指的就是 佛
陀的弟子,而小乘一词含有「低劣的乘」的意思,建议持五戒者勿随意以此称呼 佛
陀的弟子。

如前文所述,个人认为因缘法/四圣谛/八正道为佛教的核心教义(这仍无关大小乘之争
),而世间对佛教而言就是我们的五受阴六处入处(六根六境为缘生六识)的这个世间.

先由持戒守护六根,接近或达到初禅正受(言语止息)後以如实观察五阴六入处的生灭
法,方能见法入流(见北传杂阿含第262经/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2.htm

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
盘,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一般人常说的所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灭)是入流初果圣者以上的证量
,无法作为禅观的入手处(看阐陀就知道了,他作了几十年 佛陀的车夫),个人以为拿这
三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灭)来作为禅观对象的中观大乘是无法见法入流解脱
诸苦的。

接著,瑜伽唯识以第八阿赖耶识来说明从它开展出第七、第六识,然後来说明为什麽
有生死轮回(如有分心/根本识/阿赖耶识等理论说法作为轮回主体),但这不符合
原始契经杂阿含/相应部的共说,请详见杂阿含39经/南传:相应部22相应54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9.htm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
攀缘识住,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於受、想、行中
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
没、若生长增广。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
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无法离开六根六境的因缘而独自来去甚至作为轮回主体。请详见
杂阿含287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5经:
http://mypaper.pchome.com.tw/dickdick/post/1263067421(如理作亦推求因缘时
,「这个识的再次返还,是因为这个识并不能〈na〉超越〈param〉名色而移动〈离
去〉。」)

如来藏主张佛性本具且为常乐我净,这已经与因缘法的说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
无)开始有较明显的出入。试问,不修行世间/出世间八正道如何学习佛法?

菩萨一词本为专门叙述佛陀过去世传说本生因缘寓言故事,之後却变成多生多世不求
脱离世间不求离苦的神格化形象,只为符合众生情感的期待(不再只有七世轮回就入
涅盘的初果圣者),甚至有不断烦恼/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的理论,试问这是否
已经与原初的佛说(教人什麽是苦,以及苦的止息)相去甚远?

祝平安。
Tue May 20 10:37:04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21
@Facebook
大小乘都是佛说,为什麽硬要分出何者非佛说/是佛说?
Tue May 20 15:24:14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一义空
#22
@Facebook
佛有时会让弟子去说,度一些自己度不了的众生。

如果不得解脱,佛说也没用;如果能得解脱,弟子说也是佛法。

不知大德解脱否?或许「解脱」不在关键名单上。  ^_^  :D
Wed May 21 00:30:38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