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1
@Facebook
怎麽消业、灭业?最根本的就是由戒生定、依定发慧。

《杂阿含经》第563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1.html#五六三

即提到了「戒吐宿业、定至四禅、慧断宿业」的次第,详情可见经文,就不覆述了。

戒、定、慧的次第,也可参考《杂阿含经》卷33第934经的叙述:「此圣弟子住於戒
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受持学戒,受持学戒具足已;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
四禅具足住;如是三昧具足已,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如实知,此苦灭如实知,此
苦灭道迹如实知;如是知、如是见已,五下分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贪欲
、□恚,此五下分结断,於彼受生,得般涅盘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彼当尔时,成
就学戒、学三昧、学慧、学解脱,复於馀时尽诸有漏,无漏解脱、慧解脱,自知作证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CBETA, T02, no. 99,
p. 239, a17-28)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尔时,无畏离车[10][十六],是尼犍[11][十七]弟子、聪明童子[12]离车,是阿耆□[十八]弟子,俱往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於一面坐。时,无畏离车语尊者阿难:「我师尼犍子灭炽然法[13],清[14]净超出,为诸弟子说如是道:『宿命之业,行苦行故,悉能吐之。身业不作,断截桥梁,於未来世无复诸漏,诸业永尽;业永尽故,众苦永尽;苦永尽故,究竟苦边。』尊者阿难,此义云何?」

Sat Oct 04 14:07:52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2
@Facebook
可注意此经特别提到「受持如是具足净戒,宿业渐吐」这句话。

曾见有前辈因为看到《中阿含经》提到耆那教是以苦行消业,而认为「随缘消旧业、
莫更造新殃」和耆那教类似、不符佛法。

若持平以佛教来看佛教,而不是以外道来定义佛教,随缘若能「具足净戒」则可有「
宿业渐吐」的效果,只不过当然最後还是要有「慧」才能「断宿业」,这是佛教的根
本。

当然,若随缘却不具足净戒,则只是外道的混日子,混再久还是在轮回中,无法解脱
。
Sat Oct 04 14:14:16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3
@Facebook
此《杂阿含经》卷33第934经会不会这一段来自於阿难系某一分裂部派:说一切有部
的阿含经,其中【五下分结】思想这部分是受了此部派的迦旃延尼子之【发智论】影
响而有的,且发智论的著作始因又来自於比此论还要更早一百多年前;佛教第一个论
藏之【舍利弗阿□达磨】,此阿□达磨自又来自於佛教分裂後的优波离系部派所编辑
的佛教史上第一流传论著,属於後造、非第一集结之经传。

而此部派论师的立场属於:【无明最後断除】的次第。

而其馀南北传阿含(相应)的因缘法、缘生法;也就是佛陀经传内的立场则是【无明最
先断】的:十二因缘观集灭、明见古仙人之八圣道,如实四谛三转十二行、修证七菩
提支等法次法向。

-----------------------

我没有恶意,也没有懂很多,就只懂目前所明白的.. .  .

我赞叹脸书一切贴张友善正面的文章~~

^^

主要是想表达:

【宿业的消除与净化】论点上:【宿业】有点较分别观、宿命观,而修证上的消业、
净化较属於耆那修行立场(果上修)。而个人认为佛陀教化比较倾向於因上修的【防止
缘的支助】成为【无效业】,如此把惑业全部断尽,不再感果等不再受生的解脱之道
;涅盘(止息)。

其实我只是想说:标题字眼的使用,好像与内容格格不入。但是又说到内容,虽然字
句般若分别观看是可贵,但次第颠倒是因为依部派论师为首的教传原故,与原典之佛
陀无明先断的十二因缘观教化刚好相反。

当然这只是一时兴起随口分享而已,不谈是非对错标准,因为我不一定是较靠近正确
的.. .  .

若有得罪,请多包容

呵呵~~
Sat Oct 04 19:48:43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4
@Facebook
谢谢莫兄指教,其实您引用的这段说法,本身恐怕不无疑义,绕了许多的「论」但逻
辑推论是否严谨,依个人所知,学术界对此说法不认同的居多,在其他版面有很多网
友讨论过,我就不多嘴了。不过,佛陀教导我们依经、依律,依法不依人,相信是共
识 :)

回到此议题本身:我也认同最重要的是「防止缘的支助」,此经文中说是「具足智慧
」则能「业更不造,宿业渐已断」。

但这不代表「宿业的消除与净化」这一类主题下完全没有佛法的成份,虽然这议题有
方便法和究竟法主客异位的问题,在现世也常被和外道法搞混。

耆那教有这法义也不代表就不是佛教的,就像四禅八定,许多外道也有,但有谁能持
平的说佛教不讲四禅八定呢? 本经里面提到的「尼犍」正是耆那教主呢 :)

重点在於「宿业的消除与净化」当中讲的是什麽,讨论佛法是要思维法义,最好能避
免看到「宿业」两个字就开枪 :D 此经中讲得很清楚,「具足净戒」有「宿业渐吐」
的效果,这虽然不如以解脱慧断除十二因缘的锁链来得根本,但在逻辑上及佛教因缘
法义上是合理的。就逻辑上来看,有人认为「具足净戒」不能「宿业渐吐」吗?难道
「具足净戒」会「宿业渐增」?可以说这不是根本,但不能否定有正面效果,否则由
戒生定的初禅须要「离欲恶不善法」是怎麽离的?恶不善法的消失无因无缘吗? :)

我想莫兄也认同「具足净戒」本来就是不管哪一传佛法都再三强调的,其馀反而是枝
节 :)

亲自读经的好处,实在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师怎麽说,不如自己多读经、多打
坐。对於只相信阿含经或尼柯耶的人,没好好读个几遍以闻思修,更是难以想像啊~
Sat Oct 04 20:22:36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5
@Facebook
另外也提醒一下,本经其实不是「来自於阿难系某一分裂部派:说一切有部」所「造
」的经文,更跟「发智论」或「舍利弗阿□达磨」这些论师没有关系。最简单的一个
证据,就是在分别说部的南传经文也有一样的叙述:

增支部3集75经/尼乾陀经

「无畏!这里,比丘是持戒者,……(中略)在学处上受持後学习。他不作新业,旧
业经一再接触而作终结,灭尽是直接可见的、即时的、请你来见的、能引导的、智者
应该自己经验的。 」

亲自闻思修、持过八关斋戒以上的净戒修习的话,不须要比对经文也知道具足净戒的
效果,而且也知道「由戒生定」是多麽的自然、多麽的水道渠成,经文接著也记载了
:

「无畏!当那位比丘这麽戒具足时,他从离欲、离不善法後,进入後住於有寻、有伺
,离而生喜、乐的初禅」

这当中的实践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所可道尽,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
Sat Oct 04 20:37:14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6
@Facebook
感谢大德善意的回覆唷~~

Sadhu~

^^
Sat Oct 04 22:12:11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7
@Facebook
也感谢莫兄提出讨论 :) 现在市面上各式观点很多,很多新观点我刚看到时也会楞一
下,过一阵子读经时才发现被唬了(或是发现真的有启发) (y)
Sat Oct 04 22:36:50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8
@Facebook
恩~

有唬、有启发~~

我一路走来经验也是如此,

所以学会了先用丢出自己想法,来等待不一样回应与指导。这种交流远比成见上的诤
论还要有建设性,也不用让旁观的朋友们带来一种该不该替谁按赞的困扰,因为让自
己(或朋友)站在哪一方都是会成为与另一方为敌的处境。

这可不是我的初衷~~

呵呵~

^^
Sat Oct 04 23:00:23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9
@Facebook
很有意义的讨论....
Sun Oct 05 00:48:35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8](五六三)[0147c02]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10
@Facebook
对啊,社团上不须要写论文算点数,分享也没什麽特别的目的,就是交流、切磋 :)
Sun Oct 05 08:39:21 201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