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细微处我还是无法分的很清楚, 例如这二段:
《中阿含经》卷24〈因品4〉:
「云何观心如心念处?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
....中略...
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
(CBETA, T01, no. 26, p. 584, a5-25)
有贪欲心如实知算是心念处. 而法念处有提到五盖, 五盖也有贪欲盖. 那上面二段经
文的实际差别在哪里?
以「名色集则心集」来看第一句, 是很合理, 贪欲心也是一种心识, 符合「名色集则
识集」.
而法念处中五盖的贪欲, 若是用「不如理作意」而生起贪欲的角度来看, 也符合「从
作意集而有法的集起;从作意灭而有法的灭没」。
但如果第二句的重点在於要知道这种心(贪欲心)的名相称为「五盖」、「贪欲盖」,
那麽就需要想蕴的作用, 这样就符合「忆念集则法集,忆念灭则法没」。不过我觉得
法念处应该不会把重点放在知道这些诸法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