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身、外身、内外身」
《杂阿含经》第610经中提到身念处在观察「内身」纯熟後,可以观察「外身、内外
身」;受念处在观察「内受」纯熟後,可以观察「外受、内外受」;心念处和法念处
也是如此。
这是说四念处的修习是先观察自己、再观察他人或外界。
然而《阿含经》中没有详细的定义「外身、内外身」乃至「外法、内外法」,论典大
多主张四念处的「外」是指「他人」,「内外」则是对观察的对象作如实的理解,不
再主观地区分为自己或他人,而是客观地、不执著地、如实地觉知。
以念住「外身」为例,可以观察他人的身体甚至自身以外一切的色,例如就修习「不
净观」来说,观察他人的身体也是「不净」的;就修习「四界分别观」来说,观察身
外的物理世界也是由四大构成的。觉知「内外身」则已不计较是身内还是身外,不是
由自我中心来区分,而是客观地观察物理世界的本质、组成元素都是一样的。有禅定
能力的人可藉由禅定而觉知,尚没有禅定能力的人则依据科学也能理解自己的身体和
外界的组成元素都是一样的。
以念住「外受」为例,要完全觉知他人的受,须要有他心通。没有他心通的人,则可
以透过观察他人的身体行为、表现(也就是觉知「外身」纯熟),以发展对於他人的
感受的觉知。觉知「内外受」则已不计较是自己的受还是他人的受,不是由自我中心
来区分,而是客观地观察受的本质。
没有他心通的人,也能透过观察他人的外表而推敲他人的内心状态,这个概念在经典
中有提到,例如《中阿含经》卷四十八〈双品4〉:「缘於彼意,不知他心如真者,
当以二事求解如来:一者眼知色,二者耳闻声。」(CBETA, T01, no. 26, p. 731,
b9-11)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