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亲近奉事的比丘」 根据《杂阿含经》第724经所述,我们可依据: 1. 持戒、 2. 修德、 3. 惭、 4. 愧, 5. 成真实法 这五个条件,找到该亲近奉事的法师。其中前四项都或多或少都可由言行而知。
经文在: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8%83#七二四 可注意这当中完全不包含神异或神通,只有第五个是比较玄的,前四个是每个人都该 知道的脚踏实地的修行。
突然想到:在佛学中,惭和愧如何分别?我是知道不少人解经是有自己的一些解释, 但是刚才查了康熙字典,两个字是同义的。特别分成两个不知有何用意?
大般涅盘经.梵行品第八之五(卷十九) 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 。愧者,羞天。是名惭愧。
http://yinshun-edu.org.tw/en/Master_yinshun/y44_01_04_01_03_02
http://yinshun-edu.org.tw/en/Master_yinshun/y44_01_04_01_03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