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把见解的部份分成三种1邪见、2有漏正见、3无漏正见,
邪见 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无施,无供养,无牺牲,无诸善行、恶行业
之异熟果,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诸化生之有情,於世无诸沙门、婆罗门
之正至、正行、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诸比库!此为邪见。」
那所谓的世间正见就是指的有漏正见,《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有施,
有供养,牺牲,有诸善行、恶行业之异熟果,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诸化
生之有情,於世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有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
诸比库!此是正见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
出世间正见 《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令成就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为
修习圣道结果之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道支。诸比库!此等为正见之圣
、无漏、出世之道支者也。」
所以这二者最大的差别一个是以有所求的回报,一个是以圣道相应
在四分比丘戒经上有说到这样,
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
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
当观如是处,有智勤护戒,
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
所以持戒分为三种,为名利及供养,为升天上,这二者是属有漏的部份.与圣道相应
持戒。这是属於无漏的部份
世间正见就如同一些人,有一些作布施是为了赎罪,有一些是因为身位地为的问题,
行善使他们的名望更大,然有一些因为宗教的原故或是为了後世可以升天来做善,但
这样在佛教认为只不过是有漏的行为。并无法达到出世间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