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也比对以前的讨论。现在整个看起来,原来印老应该是照南传的说法,来解释这
一经。难怪当初大家看印老这段解说时觉得和《杂阿含经》经文对不太起来,原来是
另有所本。
《杂阿含经》当中佛陀是以他自己为善知识的例子,例如:「我为善知识故,有众生
於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是择法觉分… …」但在《增
壹阿含经》及南传经文则相反,是说佛陀当初也是亲近善知识的关系,而成就七觉分
。例如《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44〉:「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
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所见授决。以此方便,
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CBETA, T02, no. 125, p. 768, c20-24)
另外,在《杂阿含经》第726之前的第724、725经的意义和第726经是连贯的,第
724经说可根据持戒、修德、惭、愧,成真实法这五个条件,找到该亲近奉事的法师
,第725经定义「纯一满净」为七觉分,第726经说善知识是全梵行(纯一满净;七觉
分)。
除了南北传阿含或尼柯耶的不同外,看来在部派时就已有二种不同的解读,例如以下
经文:
《大般涅盘经》卷二十四〈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22〉:「我於尔时为是二人如应
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是故,我为一切众生真善知识,…(中略)…以是义故
,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我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
(CBETA, T12, no. 375, p. 764, b3-22)
此段阐述的立场同於《杂阿含经》的部派传承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