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05经指出「如来有後生死」、「如来无後身死」等问题都是无记(
不予回答)。为什麽是无记?
如果佛陀仍自认是一个轮回的主体,是「我见」,若说命终後什麽都没有了,则是「
断见」。这些问题是根基於「有一个生死轮回的主体」来问的,而在究竟的角度来看
,佛陀已经彻底解脱於五阴了,只有因缘的生灭,而没有「我」的主体。
有这样的认知,般若经典的许多内容才能正确的理解,例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CBETA, T08, no. 235, p. 749, c7-10)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CBETA, T08, no. 235, p. 749, a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