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有我与无我
#1
@Facebook
有我与无我

由杂阿含 1 经、188 经、961 经,可看出佛陀讲「五阴非我」、「六入处非我」,
但佛陀不是讲「无我」。

不是「无我」,而是「五阴非我」、「六入处非我」、「诸法无我」。

也不是不肯定「无我」,就表示否定了「无我」,就表是肯定了「有我」。

亦不是不肯定「有我」,就表示否定了「有我」,就表是肯定了「无我」。

不是「有我」 (常见) 或「无我」 (断见),而是随著因缘而生灭变化。

佛法超脱了二元论。

《灵魂与物理》从量子力学提供了物理学上同样超脱二元论的例子。

学生向欧本海默询问电子的存在与运动问题。欧本海默回答:

如果问:「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不变?」我们必须回答:「不是。」

如果问:「电子的位置是否随时间而改变?」我们必须回答:「不是。」

如果问:「电子在运动吗?」我们必须回答:「不是。」

如果问:「电子是静止不动吗?」我们必须回答:「不是。」

这几个实例说明,不能抱持任何既定的观念,而是要不作判断地实事求是。

「灵魂」只不过是一些过程的集合,作用於瞬息万变的流动之中,遵循著因果定律。

「电子」这个名词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定义的,它是某个事物的标签,这种事物据推
断是存在的,但却又无法按照常理加以解释,因为它并没有真实的材质。

杂阿含 1 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
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 188 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
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
,离喜、贪故。比丘!我说心正解脱,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说。

杂阿含 961 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昙
,为有我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如是再三。尔时,世尊亦再三不答。

尔时,婆蹉种出家作是念:「我已三问沙门瞿昙,而不见答,但当还去。」

时,尊者阿难住於佛後,执扇扇佛。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彼婆蹉种出家三问
,世尊何故不答?岂不增彼婆蹉种出家恶邪见,言沙门不能答其所问?」

佛告阿难:「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
?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於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於二边,处
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灭。」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2
@Facebook
其实经文有时也是用无我的, 可能是用词或翻译的问题吧.

《杂阿含经》卷3:「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CBETA, T02, no. 99,
p. 16, c19-20)

《杂阿含经》卷5:「诸比丘!於色当观无我,受、想、行、识当观无我。此五受阴
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CBETA, T02, no.
99, p. 35, b2-5)

《杂阿含经》卷11:「尊者难陀!我等已曾於此法如实知见,於六内入处观察无我,
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六内入处无我。』」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应如是解:『六内入处观察无我。』」
(CBETA, T02, no. 99, p. 74, a28-b3)
Sat May 30 12:48:5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3
@Facebook
无我或非我换用还OK (虽然严格来说, 意义仍是不同), 主要在说明不是无我, 而是
五阴无我, 六入处无我, 诸法无我. :)
Sat May 30 12:50:2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4
@Facebook
我想, 961 经的意思是问者无法了解佛陀所说的无我, 会以为是有一个我, 然後把它
想办法去除掉, 佛陀为了避免有这种新的误会, 所以不回答. 那位大概是需要好好从
基本去了解, 才能懂佛陀所说的无我是什麽吧.

其实这应该也是阿哲想说的, 也是一般常见的, 许多人都会误解佛法的 "无我" . :)
Sat May 30 12:53:3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5
@Facebook
五阴无我,如是我闻~~ ^_^
Sat May 30 13:07:0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6
@Facebook
杂阿含957经:

==============================================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

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佛告婆蹉种出家:

「随汝所问,当为汝说。」

婆蹉种出家白佛言:

「云何,瞿昙!命即身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

「命即身者,此是无记。」

「云何,瞿昙!为命异身异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

「命异身异者,此亦无记。」

=============================================

对照一下经文就会发现,这个婆蹉种就是常常提出14无记的问题来问难佛陀的外道。
有些地方译为犊子梵志。这种问难有些时候类似一种辩论技巧,提出yes-no
question,然後不管你答是或答否,都会无法自圆其说。

其实,在经中常常出现,无我、非我的教导,按照经文的缘起、无常、苦、空、非我
这种脉络都没啥问题。佛陀不回答婆蹉种,可能是因为他连基本的法义都不懂吧。所
以说了也是白说,因为会误解佛陀的回答。
Sat May 30 15:57:4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7
@Facebook
如果说"我"是因缘与感官的产物很抽象虚妄,业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就如同原子□的电
子不好直接精准观测转而观察它的某种轨迹成像(很实在的影像),业力就像是"我"的
轨迹一般忠实著保存著以前到现在所做过的事迹与习气.
Sat May 30 23:33:2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8
@Facebook
读杂阿含961经,心里有种悲戚的感叹。

佛为了不增长来求法的人的「邪见」和「痴惑」,所以默然不语。

我们後世求法的人们,有时带著自己的「邪见」和「痴惑」来求法。佛不在了,所以
就向流传下来的经典求法,用自己心中已有的「邪见」和「痴惑」来解释、阐述佛法
,不但自己没有增长「正见」和「智慧」,有时还增加自他的烦恼和疑惑。有很多现
成的实例在我们面前可以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跟他谈论佛法,增加他的成见才
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对於这个陷阱,可以从邱大刚常常在提醒的一件事中得到解答:「学佛还是得依经、
依律,来找出佛说。」在这句话里面,其实就包含了要放下自我中心的深意了。这真
是一件值得我与大众共同自我勉励和警惕的事呀。
Sat May 30 23:38:2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9
@Facebook
假如我po了一篇文章,另一个人马上po文说我是错的,更甚者说我的言论是邪见之类的
,"我"看了第一时间会感到生气,这个"我"会生气的反应就是佛陀想要帮人解开的一个
结使.这个例子有好多元素可以值得讨论,其中"我"被否定或是不被认可是可以如实知
见而解开的结使.
Sat May 30 23:49:1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10
@Facebook
一般讨论"无我"这个议题,很容易由存不存在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婆蹉种问「我存
在吗?」「我不存在吗?」 也是基於同样思维。所以,"无我"常常会被认为是断灭见
,或类似虚无主义的想法。

但是以经文的脉络来看,最常看到的论述是,无常即苦,苦即非我。所以无常即非恒
一,苦即非自在,这种一切有为法皆非恒、非自在,因此无我。这才是经上常见的论
述。而非在"我们到底存不存在"上面论辩。

杂阿含经33说: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於色病、苦生,亦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
复如是。

===============================================

如果色是我,那麽因为"我"涵盖永恒、自在,则我们对色有绝对的支配能力。但是依
照缘起,这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无我。而且不只有为法中无我,无为法中亦无我
(这算是世尊的圣言量吧,不是从缘起法来推论)。

由此可知,无我探讨的并非我们的身心现象(五蕴)是否存在的问题。有作业受报,这
是基本的缘起就提到的。而无作者、受者,这个作者、受者,指的才是永恒的支配者
---"我"。
Sun May 31 19:46:3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有我与无我
#11
@Facebook
我们证道前认知的"我"是五蕴,照见五蕴是空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Mon Jun 01 22:40:1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