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善相圆寂
#1
@Facebook
有同学问:「《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23经中,叵求那比丘『诸根喜悦,颜貌清净
,肤色鲜白』,气色好像不错的样子,为何还会死呢?」

古印度认为人要活著必须具足□(身)、寿(命)、识(心),也就是说除了身心正
常运作外,由业而来的寿命还要够长。

叵求那比丘会重病而死自然是因为寿命已尽,但由於佛法所以他身苦而心不苦,没有
一般重病死者五官扭曲变形、痛苦挣扎的死相,而是安祥地圆寂,因此「诸根喜悦,
颜貌清净,肤色鲜白」。

卷九第252经也记载优波先那比丘中了蛇毒快死时,面容完全没有异状,即是因为:
「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CBETA, T02,
no. 99, p. 61, a3-4)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3

本提问原发表於阙伽佛学社。
Sun Jul 26 23:50:0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3
@Facebook
我也愿我临终无障碍,如叵求那比丘一样,身苦而心不苦 ^_^
Mon Jul 27 07:27:1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4
@Facebook
请问 ~ 在《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65经中新学年少比丘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
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勘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都是由於"守戒清净"吗?
Mon Jul 27 10:52:5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5
@Facebook
守戒清净 是具足 正念正知 的结果,正念正知也让比丘「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
色鲜白」。
Mon Jul 27 17:53:0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6
@Facebook
人在跑趴或是应酬後通常会形色枯槁,不跑趴及不应酬的人就不会如此;另一方面,
印度当时的苦行外道自残也会形色枯槁,佛弟子不自残因此也没这问题。

另外也承接 蔡忏摩所说:修行得力时能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身心都在轻安的状
态,自然颜貌清净、肤色鲜白。学理上这是由於七觉支的次第:四念处作为念觉支,
能引生後续的其他觉支;有念觉支後能辨别什麽法有益、什麽法无益,也就是择法觉
支;择有益的法而努力,引生精进觉支;精进修行自然产生法喜,而为喜觉支;法喜
能让身心轻安,是猗觉支;轻安後容易得定,是定觉支;有了定後能彻底放下而平等
、解脱,是舍觉支。(详见「觉支相应」的经文: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5%85%AD#导读_七觉支_觉
支相应_1_2 )
Mon Jul 27 19:36:3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7
@Facebook
借分享。感恩。
Mon Jul 27 22:00:4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8
@Facebook
各位师兄,在邱师兄给的link中找到的,总结看到死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
鲜白」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8%
AB%B8%E6%A0%B9%E5%96%9C%E6%82%85%E7%9A%84%E7%97%85%E6%AF%94%E4%B8%98%E7%82
%BA%E4%BD%95%E9%9D%9E%E6%AD%BB%E4%B8%8D%E5%8F%AF

abstsai 师兄的:

五下分结的身见并不是心理上的“认不认为”,而是真正的身体的觉受,病比丘要真
的身体不痛了,死时才能诸根喜悦,这可不是可以“装”得出来的。

邱师兄的:

叵求那比丘会重病而死自然是因为寿命已尽,但由於佛法所以他身苦而心不苦,没有
一般重病死者五官扭曲变形、痛苦挣扎的死相,而是安祥地圆寂,因此「诸根喜悦,
颜貌清净,肤色鲜白」

一是话真正的身体的觉受不痛,另一话身仍苦但心不苦,这两个不是一个档次滴。感
觉abstsai师兄说的真的身体不痛的修行水平高些,受被阻断似的。

请教师兄这两者何同何异?

从经文来看看,好似死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是因为断了五下分结。

断五下分结能真正让身体觉受不痛麽?断五下分结能让受蕴不作用麽?

123#

.
Thu Jul 30 01:31:1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9
@Facebook
锺大德真细心。这其实是有二种情况的:

1. 完全伏住身体的苦:这须要很高的定力,例如进入灭受想定(灭尽定)能断绝一
切身心的受想,佛陀年老身体较差时就常用这招。

c.f. 《长阿含经》卷二:「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
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留住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
我身安隐,无有恼患。」(CBETA, T01, no. 1, p. 15, b2-5)

但在日常生活没入定时,佛陀也是有因缘所生的身苦,背痛也要休息,但心不苦。

c.f. 《杂阿含经》卷二十七第727经:「我今背疾,欲小卧息。」(CBETA, T02, no.
99, p. 195, c3)

2. 身苦,心不苦:这是在日常生活情况下最常见的状况,眼耳鼻舌身还是要对外境
有所反映,也会有眼耳鼻舌身的苦或乐,但圣者心不因此而苦乐。

c.f. 《杂阿含经》卷五第107经:「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多闻圣弟子於色集、色
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不生爱乐,见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恼苦生;心不随转恼苦生已,得不恐怖、障碍、顾念、结恋。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CBETA, T02, no. 99, p. 33, b14-19)

c.f.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0经:「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於尔时
,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CBETA, T02, no. 99, p. 120, a25-27)

另一方面,在重病时是很难入定的,纵使平日定力好的人也很难在此时以定力关掉身
受。像卷三十七第1024经中马胜尊者就因为重病中无法入定而觉遗憾,此时马胜尊者
就是身苦得不得了,只是心不苦。佛陀毕竟是大医王,在此时教导马胜尊者把心念放
在觉知五阴无我、贪□痴永尽的解脱上,毕竟智慧是不退失的,这「念觉支」也引生
出「喜觉支」、「轻安觉支」等觉支,让身心轻安快乐,终至七觉支满足。《增壹阿
含经》卷三十三〈等法品39〉第6经等经也都提到七觉支有一定程度的治病效果,因
此马胜尊者的病就痊愈了。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3#一□二四

定力有退失,智慧无退失,是否能不「身苦」没人能打包票,然而阿罗汉一定能不「
心苦」。
Thu Jul 30 10:14:2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0
@Facebook
复有身中致命蛇毒,即将命坏身死却面色诸根无有变异的优波先那尊者,盖因识得阴
非我、我所耳。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252.html
Thu Jul 30 10:47:1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1
@Facebook
这当中还有一些眉角,对佛经义理熟悉的同学不须要解释就能了解,为免较不熟悉经
典的同学又很在意细节的想要深究,所以多补充如下。没想要咬文嚼字的同学可以略
过 :)

断五下分结可以在死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但死时「诸根喜悦,颜
貌清净,肤色鲜白」不一定要断五下分结。

众所周知,许多横死的人在旁人念佛助念後,面容从恶相转为微笑,而「诸根喜悦,
颜貌清净,肤色鲜白」。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断五下分结、证得阿那含,而是因为感应
到天界或净土的详和,也可姑且说是另一边的定力的影响。

另一个反例是1024经的马胜尊者,他是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早就断五下分结
又断五上分结,证阿罗汉了(此经南北传都称呼他为「尊者」,照理来说是证阿罗汉
後的事)。虽然是阿罗汉,但马胜尊者因为重病而失去定力,才一时没办法用定力伏
住身体的痛苦,直到佛陀教他把心念放在觉知五阴无我、贪□痴永尽的解脱上,才解
除了身体的痛苦。

为何第1023经的叵求那尊者重病命终时断五下分结,能够「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
色鲜白」?五下分结是:身见、戒取、疑、贪欲、□恚,其中能断贪欲、□恚,比起
入初禅(伏贪欲)的要求还高了许多,因此「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也是
合理的。再者,三果圣者命终後往生色界天,例如五净居天,然後证得涅盘,比起一
般往生天界的人还高级得多。

abstsai 所说「五下分结的身见并不是心理上的“认不认为”,而是真正的身体的觉
受」要表达的意思是「断身见并不只是在观念上的(心理上的“认不认为”),而是
实证的」,句子中的「觉受」是指身受导致的心受,因此并没有矛盾。像《杂阿含经
》卷十三第336-342经就将「心受」分出来为「喜受」、「忧受」,以和「身受」区
分,也是为了方便解释,并不是说「五受」和「三受」的说法有矛盾。卷十七第
485经中佛陀就说了:「我有时说一受,或时说二受,或说三、四、五、六、十八、
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时说无量受。」详可见该经解说。
Thu Jul 30 11:18:1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2
@Facebook
回金山豆师兄,.

这经写优波先那尊者貌似没入灭定。身中毒, 面色诸根无有变异, 盖因识得阴非我、
我所耳。金山豆 师兄讲的太好啦!

原来"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可算是灭苦的重要讲话啊!学习了。

123#

.
Thu Jul 30 22:39:3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3
@Facebook
.

邱师兄说得是, 我老家那里有老者死时大伙给他念佛, 面色本来难看, 说也奇怪, 慢
慢也转好了。

123#

.
Thu Jul 30 22:55:2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4
@Facebook
金山豆 兄找出的第252经很切题 (y) 已在本篇拾得加上一段:

卷九第252经也记载优波先那比丘中了蛇毒快死时,面容完全没有异状,即是因为:
「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CBETA, T02,
no. 99, p. 61, a3-4)
Thu Jul 30 23:06:1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善相圆寂
#15
@Facebook
锺盛义 法友过誉了,这可是杂阿含当年记得好,我们今天才有这段精彩实录可以见
闻参详。不过这边要特别感谢大刚兄与读经班诸法友催生好读版第一册,我在上个月
才翻书看到这一段而记忆深刻,此时大家刚好讨论到这个主题,就拿出来锦上添花一
翻。此中机缘还真颇有些巧妙~ ^^
Fri Jul 31 19:22:2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