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有退失,智慧不退失」 重病会让人无法入定,《杂阿含经》第1024经记载阿湿波誓尊者在重病时无法像平日 入四禅,而後悔遗憾无法入定,这後悔遗憾可能又让人心无法专注,而更难入定,类 似五盖的掉悔盖的作用。 佛陀教导阿湿波誓尊者把心念放在觉知五阴无我、贪□痴永尽的解脱上,毕竟智慧是 不退失的,这「念觉支」也引生出「喜觉支」、「轻安觉支」等觉支,让身心轻安快 乐,终至七觉支满足。《增壹阿含经》卷三十三〈等法品39〉第6经等经也都提到七 觉支有一定程度的治病效果,因此阿湿波誓尊者的病就痊愈了。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4%B8%83#一□二四
我理解是:不同的所缘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如同思心所会带动识警示动,识会跟著波 动,听过一句现代的话讲:我们注意的东西会扩大
印顺法师: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3)思 (3)思 云何思?谓於功德、过失及以俱非,令心造作;意业为性。此性若有,识攀缘用即现 在前,犹如磁石引铁令动。能推善、不善、无记心为业。 「此性若有,识攀缘用即现在前,犹如磁石引铁令动。能推善、不善、无记心为业。 」思心所一有的话,心攀缘的作用,也就是识缘虑境界的作用立刻现前,因为这五个 是遍行的。好像「磁石引铁令动」,这比喻如铁在这里,磁石一拉的话,铁就来了。 现在它也会引,会推动心,使心怎麽采取行动去做。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44_01_04_01_01_03
一个可供对比的例子是卷三十六第994经记载的婆耆舍尊者,他在重病时还能「心解 脱已,是故不染、不著、不污、离诸颠倒,正受而住。」(CBETA, T02, no. 99, p. 260, a8-9) 其中「正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代表婆耆舍尊者在重病时仍能入定。 在身体遭受极大的病苦时,婆耆舍尊者定力稳定而在见佛说偈後入灭,阿湿波誓尊者 定力丧失而在见佛闻法後痊愈,相同的是两位都证得阿罗汉而解脱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