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蛇是扰佛还是护佛?」 有点年纪的同学可能会记得电影《小活佛》当中有一幕,骇客任务的 Neo ...... 不 不,是佛陀在林中打坐时,风云大作、雷电交加,大眼镜蛇盘踞在佛四周,铜铃大眼 的蛇头立在佛陀之上为佛挡雨。 https://youtu.be/9uoAl6Gk-3g?t=66 像泰国一些附佛外道还基於这个故事贩卖七龙佛「佛牌」,说能保佑人。 不过个人从来没在经典中看到相关记载,请问有人看过大藏经中有相关记载的吗? 反倒是今天读经班的《杂阿含经》第1089经,记载波旬故意要找佛麻烦,就在佛陀打 坐时「化作大龙,□佛身七匝,举头临佛顶上,身如大船,头如大帆,眼如铜□,舌 如曳电,出息入息若雷雹声。」 也就是说天魔波旬化为大龙(蛇)□著佛身,还把蛇头挡在佛头之上,蛇吐信呼吸的 嘶嘶声大如打雷下冰雹。 这是极尽干扰之能事,但无法伤佛一根毫毛,被佛视破了,波旬也就自讨没趣回家了 。 这则记载会是眼镜蛇故事的原型吗?难道说原来扰佛的事件,被解释成护佛了吗?还 是两则不同的事件?
+ en http://www.samayana.es: Video a partir de im?genes de las pel?culas Kundun y Peque?o Buda.
不管是波旬还是摩?罗伽(大蟒神),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我碰到了就吃不完兜著 走。所以声明一下,这边不是要□谁的底,只是单纯作经典的讨论啊,是《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相应部尼柯耶》这样记载的啊,不是我乱说的啊 >:o 《杂阿含经》形容波旬化作「大龙」,《别译杂阿含经》译为「蟒蛇身」,「吐舌炎 炎,又如掣电。出入息声,如大雷震。住於佛前,以身□佛,引颈举头,当佛顶上」 、《相应部尼柯耶》则译为「大蛇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扰佛的事件,被解释成护佛」+1 但波旬位居天界主,大乘经典中每每来扰佛时,经常被文殊菩萨等弄到团团转,甚至 反而在干扰说法的会中意外被整,於辩证中反而说出甚深法义,还甚至促发大众发起 菩提心。 波旬究竟在缘起中是扰佛或护佛?如同「提婆达多」屡屡阻碍佛陀而堕地狱苦,佛陀 却又印记其有「密因」。因此这些「涉嫌反派人物」实在无法单从事件表面去简单断 定。 所谓「魔扰」,举凡修行实证路上,几乎各自都有量身订制的「见识与探索」。其中 点滴无不幽微,聪明人几乎守口如瓶。 生前算是近代最早研究悉昙咒语的赖世培教授曾告诉我,他自己在经典与修行的人生 「实验」中,认为波旬的厉害「与大菩萨并无差别」,都是在幽微的因缘中「创造不 可思议的导引」;并且大多都是让「相似法」覆盖,并且以修行的「顺境」渐渐隐隐 滋养,各种细微在法上的我执贪染更多。 赖世培说他自己依靠「不动明王」以及「念佛」,才能时时保持清明觉照不失且仰赖 三宝护守。修行人得要常能舍空环视自己的生命位置,经常自我检视内心与因缘中的 各种「透明细微的奇怪脚印」,才能穿越考验。 当然绝大多数人,连「羽量级」的魔扰也都构不上啦!几乎九成九九九,纯粹是自业 自垢自欲未清,稍微一念蠢动两下,纯然是自己的种子熟现境界,而自我捕风捉影折 腾半天。 常听到一些自称遭遇「魔扰」的怪怪人,尤其宣称後来又自己怎麽结界、怎麽降服、 怎麽种种。不得不说,这类「脚肖」大概连波旬连白眼都懒得翻0.000001秒了~~
个人觉得:故事的原型应该是 从扰佛变成护佛,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故事原 型:如同未成佛的太子在树下打坐时,已经到了中午,但树为了帮太子防晒而不移动 树影。 小小读经的学佛居士如我们,天魔还看不上哩XDDDD,天魔大概还要到一定的程度才 遇的到,天魔也不是坏人,搞不好想考试一百分天魔还会帮忙哩,这也是蛮微妙的。 这类事迹其实很多,如同 我听吕胜强居士说过,卢胜彦先生曾经表示在海边看到龙 吐水,算是某程度的鬼眼通还是天眼通,但最後不走正走邪,也不是天魔干扰,而是 自甘走偏路。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怛垤哆 □ 伽罗伐哆 伽罗伐哆 伽诃伐哆 罗伽伐哆 罗伽伐哆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DAVID 不怕!
这应该是两个事件吧?! a、成道前,是在优楼频罗村的菩提树下;为护佛。<律藏/大品犍度>所载。 b、成道後,是在王舍城耆□崛山;为扰佛。<杂阿含1089经、别译杂阿含28经、相 应部4相应6经/蛇经>。
楼上学友你好,我要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故事造成的不同原型,可能表达上造成混 淆了XD
蔡老师提过的:摩擦力与反作用力
大唐西域记倒是记载一则『龙王护佛』的故事,然主角是善龙王-目支?陀龙王。 《大唐西域记》卷8:「帝释化池东,林中有目支?陀龙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美。 西岸有小精舍,中作佛像。昔如来初成正觉,於此宴坐,七日入定。时此龙王警卫如 来,即以其身绕佛七匝,化出多头,俯垂为盖,故池东岸有其室焉。」(CBETA, T51, no. 2087, p. 917, b13-17)
蛇通常代表贪嗔痴三毒的嗔心。 《华严经.赞叹品》:「魔王将诸魔众来,尊以慈悲悉降伏。」佛以般若空慧相 应之慈悲三昧,降伏魔众怨敌。 慈悲观可以对治□恚、恼害、嫉妒、爱憎的烦恼。 《大乘五蕴论》:「云何无□?谓□对治,以慈为性。」《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何等无□?谓於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大乘五蕴 论》:「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何等不害? 谓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 以对治法对治烦恼,例如不净观可对治贪、慈心观可对治嗔。 但不净观无法对治嗔,不净观若不善巧,反可能增长厌恶的嗔。慈心观无法对治 贪,慈心观若不善巧,反可能增长贪染的贪爱。 这些对治法只能片面的对治烦恼,而烦恼的根本无明没有断除。 若要断除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的正对治是无我的智慧,无我空性慧是无明我执的 正对治。 若善巧的观修不净观、慈心观等净行所缘,能净化烦恼的增上现行,帮助净化现 前较强猛的烦恼,暂时压伏烦恼,而不会造作太猛烈的恶业,对於培养善根福德,保 持稳定的心态(止禅),进而生起如实观察的智慧(观禅),於修行有很大的助益。 日常生活中,需要有善业的福德助道资粮,能够帮助我们的修行增长不退失。有 善业善法的助缘配合,才能够帮助我们如实对治乃至断除烦恼。
电影《小活佛》中龙王护佛的桥段是佛成道时候的,龙身不是波旬变的。 方广大庄严经:「尔时如来以慈悲故,即摄神通,令彼魔女还复如本。於第五七日, 住目真?陀龙王所居之处。是时寒风霖雨七日不霁,龙王心念恐畏风雨上损如来,出 其自宫前诣佛所,以身卫佛缠□七匝,以头为盖蔽覆佛上。四方复有无量龙王皆来护 佛,龙身委积如须弥山,是诸龙等蒙佛威光,身心安乐得未曾有。过七日已风雨止息 ,诸龙王等顶礼佛足,右□三匝还其本宫。
小活佛中的看来应该是蛇王才是?
感谢大家提供诸多的重要资料,真是赞啦! (y) 这些记载不是一人一时可以找到的,但求教於大家,竟然一天之内就找到这些记载, 也给了不少行者可自行判读的素材。 本则我写的内容只是问题因此之後不会放在「读经拾得」,但是这讨论串会在「进阶 辨正」提供连结,供有兴趣寻根究柢的人参阅各位大德贡献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