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生受的因缘
#1
@Facebook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81经中佛陀表示众生所有的受都是由因缘而生的。

产生受的心理因缘包括欲、觉(寻)、触:

* 欲:通常较偏向对於未来的缘起,例如想要吃好吃的,吃到了就有乐受,没吃到就
有苦受。

* 觉(寻):可以投向对於过去的缘起,例如将心思投向美好的记忆,回忆的滋味是
甜美的,但离开甜美的回忆就是苦受了。

* 触:当前的根、境、识和合而生,经文例如「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
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

欲、觉、触这三者,不管寂灭或不寂灭,都会缘生「受」:

* 三者都不寂灭:缘生欲界众生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 只有欲寂灭:缘生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念持喜安」的乐受。

* 欲、觉都寂灭:缘生二禅「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的乐受。

* 三者都寂灭:这里的「触寂灭」应是特指「无明触」的寂灭,那麽如卷三第63经所
述:「所起前无明触灭,後明触集起。」(CBETA, T02, no. 99, p. 16, c2) 因此而
缘生圣者的受,没有烦恼、执著的成分。

在实践上,八正道及其产生的解脱、解脱知见(合称为十正行、十无学法,参见《中
阿含经》卷四十九〈双品1〉第189经圣道经),能让人离苦得乐,而有乐受;反之则
造成苦受。

因此本经中佛陀将产生受的微观的心理因缘,和巨观的实践的因缘,都一一解说了。


「生受的因缘」 《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81经中佛陀表示众生所有的受都是由因缘而生的。 产生受的心理因缘包括欲、觉(寻)、触: * 欲:通常较偏向对於未来的缘起,例如想要吃好吃的,吃到了就有乐受,没吃到就有苦受。 * 觉(寻):通常较偏向对於过去的缘起,例如将心思投向美好的记忆,回忆的滋味是甜美的,但离开甜美的回忆就是苦受了。 * 触:当前的根、境、识和合而生,经文例如「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 欲、觉、触这三者,不管寂灭或不寂灭,都会缘生「受」: * 三者都不寂灭:缘生欲界众生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 只有欲寂灭:缘生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念持喜安」的乐受。 * 欲、觉都寂灭:缘生二禅「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的乐受。 * 三者都寂灭:这里的「触寂灭」应是特指「无明触」的寂灭,那麽如卷三第63经所述:「所起前无明触灭,後明触集起。」(CBETA, T02, no. 99, p. 16, c2) 因此而缘生圣者的受,没有烦恼、执著的成分。 在实践上,八正道及其产生的解脱、解脱知见(合称为十正行、十无学法,参见《中阿含经》卷四十九〈双品1〉第189经圣道经),能让人离苦得乐,而有乐受;反之则造成苦受。 因此本经中佛陀将产生受的微观的心理因缘,和巨观的实践的因缘,都一一解说了。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受的因缘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3#四八一

图片叫「受如水上泡」。
Sun Oct 11 18:32:3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生受的因缘
#3
@Facebook
本经特别复杂,看不懂也没关系,以後就懂了 :)

还要搞得更复杂的话,也可和卷三十五第977经对读,就是「佛陀解说我们所觉知(
感受)的,并不全由过去世的业力所造成」的那部经。虽然诸受不全都由过去世的业
力所造成,但全都是由广义的因缘所造成。
Sun Oct 11 18:38:4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