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站有人认为佛教碰到科学会「很惨」,可能是因为看多了电视节目鬼话连篇之类的
大师乱讲,所以得来的错误印象。
其实佛经中的宇宙观及对天文的认知,在古代宗教中是很特出的,毕竟佛教是智信的
,佛经有时也会顺便谈到三界的因缘生、因缘灭,以避免修行者走了歧道,以天界为
究竟。
佛经记载宇宙观最详细的,当属《长阿含经》(之中的〈世纪品〉另译为《起世经》
)及《华严经》。
佛世时,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神龟所扛起来的,但佛陀不这麽认为。佛陀表示,宇宙
是由地轮(坚固性)、水轮(湿性)、火轮(热性)、风轮(流动性)、虚空所构成
的,因缘生、因缘灭。
佛经中没有「地球」这名词,但有如下的记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0〈37如来出现品〉:「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虚
空,虚空无所依。虽无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CBETA, T10, no.
279, p. 264, c12-14)
地轮(坚固性)依於水轮(湿性),水轮依於风轮(流动性),这些都依於虚空。虚
空已经无所依了,但三千大千世界都能依於虚空而安住。
我的解读是,地表(地轮)依於地下水层(水轮),而其下为地壳缓慢的板块运动以
及地球的自转、公转(风轮)。所有这些,则在太空(虚空)之中。太空中有三千大
千世界,如佛经说的「虚空无所依。虽无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这句
话是各佛经反覆再三提到的一致描述,想想三千年前的人们要听得懂这样的概念,实
在不容易。
阿含部中的对应记载则为:
《起世经》卷1〈1阎浮洲品〉:「如是大地,住於水上,水住风上,风依虚空。」
(CBETA, T01, no.24, p. 310, c5-7)
也是一样的意思。
其实,「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沧海一栗,照佛经的定义,一个太阳系是一世界,一
千个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
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位佛的教化□围,也就是一个佛土。
《长阿含经》卷18〈阎浮提州品1〉原文这麽说:「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
,如是千世界,[……],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
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
生所居名一佛刹。」(CBETA, T01, no. 1, p. 114, b26-c8)
一个大千世界当中一时只会有一位佛,如《增壹阿含经》卷32〈力品38〉所说:「世
无二佛」(CBETA, T02, no. 125, p. 723, b7)
不只佛陀能见到这三千大千世界的原理,佛弟子若天眼清澈,也能见得到,像阿那律
尊者的天眼就能观察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如《增壹阿含经》卷28〈听法品36〉:「尊
者阿那律天眼第一,清净无瑕秽,彼以天眼见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彼
能知见。」(CBETA, T02, no. 125, p. 706, b1-3)
释迦牟尼佛是正港的地球人,其他的现在佛则是在很遥远的星系,例如过十万亿佛土
的世界,而不在这个大千世界内。
「佛」的定义是在无佛世界中第一位自觉觉他者,因此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成
佛後,直到四十六亿年後弥勒菩萨下生前,其他觉悟的人都不称作佛了,要不就是听
闻佛法悟道,因此称为「声闻」弟子,要不就是辟支佛,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别的大千世界成等正觉的就是所谓十方诸佛。至於四大菩萨等菩萨,许多不是释迦牟
尼佛的弟子,因此不是声闻弟子,而是借调来帮忙的。
讲完了宇宙的现况,再往前追,经上对於这个宇宙的成立是这样描述的:
《起世经》卷1〈1阎浮洲品〉:「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诸比丘!此千世
界,犹如周罗(周罗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
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
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
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
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CBETA, T01, no. 24, p. 310, b24-c4)
经中说一千个太阳系像「髻」一般的围绕,是一个小千世界,这正是银河系的形状。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刚好符合近代依天文物理所推论的大爆炸学说。根
据佛经所说,这整个宇宙有成、住、坏、空的过程,然後再重来一次。
姑且不谈银河系尺度的事,谈谈太阳系里面的事,佛教三藏中《顺正理论》、《俱舍
论》都有解说月亮圆缺的原理:「何故月轮於黑半末白半初位,见有缺耶?世施设中
作如是释:『以月宫殿行近日轮,月被日轮光所侵照,馀边发影,自覆月轮,令於尔
时见不圆满。理必应尔,以於尔时亦见不明全月轮故。由是,日没、月便出时,相去
极遥,见月圆满。』有馀师说……」(CBETA, T29, no. 1562, p.518, b12-17)
古代有几个人看得懂?但现代有好好念书,又看得懂佛经的人,应该不会不同意吧!
:-)
个人认为,古人要能完整地理解佛说的宇宙观并不容易,传抄时也很困难,翻译时就
更困难。加上佛陀解说的宇宙观有太多的元素,我自己读经时也发现同个名词在不同
经中有时会对应到不同的东西,可能是因为翻译者或传抄者本身也听不懂的关系。如
果三千年前有人说了现在的天文观,听的人用口耳相传的,经过三千年,一些细节自
然会混在一起了,而容易被误解。
当然,学佛的重点是勤修戒定慧,离於贪□痴,不过学佛也不仅是修身养性,佛法所
说的都是可以实证的,包含三界的现象及超越三界的方法。虽然市面上太多鱼目混珠
、伪托佛法及科学者,但这些人不代表佛教,研讨佛法还是要基於经、律,才是正途
。
个人二十几年前读『时间简史』时,是左手拿『时间简史』,右手拿《长阿含经》和
《华严经》,很多大方向上的时空概念是吻合的,那个fu是一样的。不过对於很多其
他人,或许『时间简史』和佛经都像是神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