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经1175 譬喻感想
#1
@Facebook
「杂阿含经1175 譬喻感想」

    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固,交道平正,於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
,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
『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交道头床上而坐。』彼使闻已,往诣城主
,受其教令,复道而还;南、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亦答
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彼使闻已,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所谓城者,以譬人身?色(,……如箧毒蛇譬经说);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
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
:识受阴;使者,谓:正观;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大意:一使者想要找城主,传达本国指令(指四圣谛)的如实语,而经过了四个门,询
问守门者,再从正方相交道路上找到城主,最後返回道路而回自己国家。

譬喻中:正确的见解:是最外面的,对於佛法的追寻,要从正确的见解开始,虽然是
最外面,但也是最基础

接著,通过四门,四门也就是四识住(色、受、想、行:见杂阿含39经),而有四个守
门者(四念住:身、受、心、法),理解为:要将四圣谛转告给城主(城主是识)了知,
要先通过四念住在四识住上的守护、盘检, 这里Russ学友也提到,或许四念住不只
是防护不好的念进来影响到识,也要防护城主乱跑到四门,城主跑到四门可能会被外
来刺客给暗杀之类的,而我再比对一下前文,其实 正见 也不只是修道的开始,正见
也是防护 识乱跑的最外层防护(EX:不要用恶的见解去标注事物)。

最後,通过了正方相交的道路即六入处(要见到识,要从六入处来用功),到达道路的
尽头见到了城主(识),止观(即是使者)见到识後,将四圣谛转达给识,使者完满的到
达目标(比对杂阿含287经,佛陀成道前,不是现在常见的12因缘整理,进行缘起逆观
察,从老病死苦回推到识,齐识而还,确认了众生轮回的法则),走回返回的路线,
但不同於使者刚到此城,使者已经很清楚的知道本城道路的配置,故走回去的道路就
是八正道。

因此可以发现,止观(使者)是从 概念性的 四圣谛开始,四圣谛是 缘起概念逆推演
的操作,而到了最後,从六根止观真正体验到了识的生死轮回後,确认了 八正道(此
时对於 圣道的理解,已经从概念性转化为 体验性了)(这里观念的启发 来自於  菩
提比丘 八正道)

有学友提问:为何八正道是最後才确认呢?八正道不正是我们一开始学佛上路的资粮
吗?

我的感想是:这边使用四念住、正见、八正道、止观分开讲,我觉得用途是 强调「
功能性」 的差异,在实修上的不同,如四念住:强调直接的观察善念、恶念并且分
辨之;正见:修道上一开始必经过程;止观:要从修行的开始到最後,都要使用的方
法;八正道:由於已经走完全程,回首来时路,就更清楚  什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方法在於问题完全解决时,才被确认 何者为正确的方法」

Alex 学友分享:八正道是佛陀成道时的体验,却是我们修学的原点

(感想的部分,出自於对阿姜苏美多、印顺长老、果煜法师等等著作的启发)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