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以身念处来立桩
#1
@Facebook
「以身念处来立桩」

《杂阿含经》第1171经描述六只不同的动物,每只都被一条链子绑著,六条链子在中
间打结在一起。 每只动物都试著向不同的方向逃跑。最强壮的一只会拖著其他只一
起,直到它累了,那时另一只就会取代它,拖著其他只向著另一个方向。

当绑著这六只动物的链子被固定在一个稳固的桩上时,情况就改变了。不管这些动物
如何拉扯,桩都维持稳固。最後这六只动物会停止向不同方向拉扯,而停留在桩旁。

这六只动物比喻六根,而桩代表身念住。这个比喻说明了身念住可如何成为一个稳固
的桩,收摄六根、净念相继。因此在四念处的实修法当中,日常生活六根对外境时,
可以身念处避免意念全然被外境拖著走;经过一整天的工作而意念散乱时,也能以身
念处收摄心念。


「以身念处来立桩」 《杂阿含经》第1171经描述六只不同的动物,每只都被一条链子绑著,六条链子在中间打结在一起。 每只动物都试著向不同的方向逃跑。最强壮的一只会拖著其他只一起,直到它累了,那时另一只就会取代它,拖著其他只向著另一个方向。 当绑著这六只动物的链子被固定在一个稳固的桩上时,情况就改变了。不管这些动物如何拉扯,桩都维持稳固。最後这六只动物会停止向不同方向拉扯,而停留在桩旁。 这六只动物比喻六根,而桩代表身念住。这个比喻说明了身念住可如何成为一个稳固的桩,收摄六根、净念相继。因此在四念处的实修法当中,日常生活六根对外境时,可以身念处避免意念全然被外境拖著走;经过一整天的工作而意念散乱时,也能以身念处收摄心念。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以身念处来立桩
#2
@Facebook
「身念处」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实作法,而不只是一种方法。如何实作呢?《中阿含经
》有以下的说明:

《中阿含经》卷20〈长寿王品2〉:「云何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
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如是比丘随其身
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
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
伽梨及诸衣?,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
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
。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
子,彼持墨绳,用拼於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
灭止。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
,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CBETA, T01, no. 26, p. 555, a11-b10)
Sun Nov 08 23:51:1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以身念处来立桩
#3
@Facebook
用於立桩的身念处有个专有名词叫 k?yagat? sat? 身至念。

以下是从无著比丘在「EXPLORING THE FOUR SATIPA??H?NAS IN STUDY AND
PRACTICE」一文当中节译出来,有较详细的说明,提供给大家参考:

身念住在此方面能带来的帮助,藉由笔者自己的经验而清晰了起来,在此笔者要略述
以作为例子。当笔者仍住在斯里兰卡、在康提市郊区经营一个小禅修中心的时候,一
向於每天早上外出乞食。在一大清早,要赤脚、目光向下地静静地步行,直到有人供
养一些食物。停下来并接受供养,或许给一些祝愿,然後继续静静地步行。

外出乞食是一个禅修活动,但同时也和独自於小屋或树下禅修不同。为了在外出乞食
时能够保持觉知,笔者试著采用观呼吸的方法。笔者决定在乞食的过程中以坚定的努
力来非常紧密地持续觉知每个呼吸。有天笔者非常坚定地这麽做,而得以相当成功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抓住每一个呼吸。然而不久後就发现走错路了。这是笔者在该处
待的八年期间,第一次(及最後一次)走错路。

笔者认为自己是如此地具念,为什麽这麽地念住於呼吸造成我走错路?其实问题在於
笔者的心念过度集中了。心念的目标是如此地聚焦,以致於在焦点□围之外的东西都
不再清楚了。有点像是一匹戴了眼罩的马。笔者仍然能够步行和捧著钵,但心不再具
有那足够的广度,以综观整个情况并辨别该走哪条路。

按照这次的经验来重新细想《安那般那念经》,笔者领悟到此经并不把观呼吸视为一
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的事。相反地,经文建议在森林、树下、或空地从事观呼吸的修
行。《念住经》也是如此地将观呼吸介绍为要在闲静处进行的事。

因此笔者放著呼吸不管,取而代之地试著在乞食时只作一般性的整体觉知。笔者不再
走错路而且顺利地乞到食物,但笔者很容易分心。这情况很像那六只绑在一起,彼此
拖来拖去的动物。纵然有一小段时间笔者认为自己觉知发生了什麽事,很快地笔者知
道自己其实不是真正地具念。老实说,笔者只是向自己装作具念。

在第一个例子中,笔者的心太聚焦了,因此忽略了实际在做的事。在第二个例子中,
笔者的心缺乏一个能防止屈服於分心的参考点。以佛教的术语来说,在第一个例子中
笔者太著重定(sam?dhi;三摩地),而不是仅开放地、接纳地具念。在第二例子中
,笔者在乞食时当然有注意力(manasik?ra;作意)(其实注意力是在任何心理状态
时都会有的,若没有任何注意力的话笔者也没办法走对路),但并没有真正地稳固於
念(sati)。

笔者最後找到的解法正是六只动物的明喻所建议的,也就是以身念作为坚固的桩。这
的确提供了当下发生任何事时一个强而有力的锚。整个身体是那麽大的一个物件而不
致於造成聚焦,而能自然地培养一种宽广的形式的觉知,如同《渴爱的灭尽大经》及
其对应经典所述。同时,整个身体的确提供了稳固於念的基础,而不致於让人在没有
任何参考点的支持下试著保持觉知(或在笔者的例子中,假装保持觉知。)

这不是说一位有天赋的禅修者不可能轻松地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保持觉知,或是
能够在保持观呼吸时继续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笔者的重点在於这不容易达成,因此
对於像笔者这样发觉这不容易的人,念於身体,也就是身至念,是早期经文中所描述
的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案。
Sun Nov 08 23:51:2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以身念处来立桩
#4
@Facebook
若不以念住为桩,甚至放任六根欲驰,这时六欲反客为主,反而就成了杂阿含卷十
267经的譬喻:「众生於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
。诸比丘!譬如狗绳系著柱,结系不断故,顺柱而转,若住、若卧,不离於柱。」,
应是牵狗者一下子变成狗了 :)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0.html#二六七
Mon Nov 09 00:00:2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