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
@Facebook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0

这是《好读 杂阿含经》的卷十一的文字稿,还请大家多多帮忙找出任何法义不清楚
,错误待更正,或有错字,都请不吝多多提出指正讨论,务必让最後印出的内容是没
有瑕疵或误解的。谢谢!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0 这是《好读 杂阿含经》的卷十一的文字稿,还请大家多多帮忙找出任何法义不清楚,错误待更正,或有错字,都请不吝多多提出指正讨论,务必让最後印出的内容是没有瑕疵或误解的。谢谢!

Wed Dec 02 19:30:0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
@Facebook
贴这文不是要大家按赞啊!

相反地,是要大家挑错误! :D

请帮帮多多挑错、多多指正!
Wed Dec 02 19:43:5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
@Facebook
来不及,已经按了。  ^_^
Wed Dec 02 23:21:0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
@Facebook
感恩
Wed Dec 02 20:05:2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
@Facebook
哇,六入处开头的那张图谁画的,赞喔~
Wed Dec 02 20:51:0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6
@Facebook
Melon888 画的 :)
Wed Dec 02 21:13:2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7
@Facebook
大刚,那个图里面是用:受想「行」,可是上面对照的经文却是「...受、想、思
」,那个「行」对「思」,对初学者会不会造成困扰?需不需要加个小注解(解决困
扰的方案之一)?
Thu Dec 03 01:26:0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8
@Facebook
不好意思,刚刚才看到这个回覆。

我查了一下,注解中有提到如下 --

? 思:思惟、意向;使心造作的精神作用。是最常见的一种行阴。

图上的字已经太多了,因此就不再改图,希望读者有看到注解了?如果这会造成困扰
,另一种作法就是将图往後面移,移到有该注解的页面一类的 :)
Fri Dec 11 22:23:3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9
@Facebook
今天读经班讨论,决定将这张图放到第273经的後面了 :)
Sun Dec 13 14:44:5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0
@Facebook
我觉得[导读:六入处的运作;六入处相应 (4/5)]里的

「意根(脑功能)接收各种讯息(法)而有意识。」有待商确。

因为在佛教里,意根是通於三界有情的,像无色界众生就是连色法也没有。用人脑的
功能去形容意根的作用,就会有人把现代科学的大脑知识套用在佛教里的意根上,以
为两者是完全一样。
Wed Dec 02 21:27:5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1
@Facebook
意:脑功能。(照经中所说,「意根」是心、意、识一类,不见得单纯是肉体的「脑
」。由於现代所谓的「脑功能」与意根作用类似,为方便理解,姑且以「脑功能」描
述。)

个人建议这里改为「了别的功能」或是「能了别的功能」。
Wed Dec 02 21:33:0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2
@Facebook
了别?不就是大脑的功能?
Wed Dec 02 21:38:4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3
@Facebook
「了别相」或「别知相」是经中对「识蕴」的定义,脑功能是部分现代人对它<意根
>做的注解。

杂阿含经<46>:「]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
,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
Wed Dec 02 21:46:2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4
@Facebook
我认为以「别知相」这部分内容对意根做注解较符合以经解经的原则。
Wed Dec 02 21:55:3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5
@Facebook
不好意思,我发现我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把我个人的立场表现出来,或许
这种回答方式会让一些人不舒服,我会改进一下。
Wed Dec 02 22:01:2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6
@Facebook
其实蔡同学一开始所引的『...「意根」是心、意、识一类...』我也觉得有商确的必
要。或许得想想"意入处"的根/尘/识为何?
Wed Dec 02 22:28:4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7
@Facebook
谢谢 蔡忏摩 及 Linus Hsao 提出这个议题讨论,这的确是个两难,因此更感谢两位
提出能独立思考的建议。刚好这议题以前在「意根与法尘的现代解释」等讨论串已作
过讨论: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6%
84%8F%E6%A0%B9%E8%88%87%E6%B3%95%E5%A1%B5%E7%9A%84%E7%8F%BE%E4%BB%A3%E8%A7
%A3%E9%87%8B

再此就不复述(收录的也只是当初讨论的一小部分,几年来还有许多相关的讨论串,
其中有些也收入此连结)。其实最保险的就是不作注解,就称作「意根」,但这样对
读者的理解帮助不大。意根的细部功能一一对照,在现代词汇来说目前还找不到比医
学上说的「脑功能」(但不是「脑」的肉体)还相近易懂的词。因此为了帮助容易理
解的考量,而以现代人所熟悉的词汇解释 :)

为了精确,例如如蔡忏摩所说的意根不限人身,因此加了如下声明:

(照经中所说,「意根」是心、意、识一类,不见得单纯是肉体的「脑」。由於现代
所谓的「脑功能」与意根作用类似,为方便理解,姑且以「脑功能」描述。)

在对初学者的解释加这一长串的声明,怕已是有点让人眼花了,但为了精确度而加入
此说明,而且要避免越讲越玄 >:o

这问题我和不同的法师及大德都讨论过,没人敢说如何以白话说才是标准(翻翻近代
各南北传法师对意根的注释即知),因此後来和法师大德讨论过,一般人能听得懂但
又不致太过失真的结论就是目前书中所写的,加上声明 :)
Wed Dec 02 22:32:3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8
@Facebook
《杂阿含经》卷13:「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
处。」(CBETA, T02, no. 99, p. 91, c8-10)
Wed Dec 02 22:34:1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19
@Facebook
庄春江先生也是根据这一段做了一些说明:

以下节录自:
https://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2001/2001jul/2001jul4.htm

上面的经文中,在眼、耳、鼻、舌、身外,佛法还说有意根,这是比较特别的。「意
」,梵文的原意是「思量」的意思,和前面五种「有形」的感官器官不同,「意根」
是抽象的、非物质的「思惟」了别作用。依据《中阿含211经》中,尊者大拘□罗的
解说,五根有各自作用的对应境界,如眼见物、耳听声音、鼻闻香、舌□味道、身觉
触,而「意为彼依」。也就是说,这五根都需要依赖意根,才能发挥其完整的功能。
所以,意根所作用的相对应境界,当然也涵盖了色、声、香、味、触等五根所作用的
境界。除此而外,意根还有其独特的相对应作用境界,如称为「别法处」的感受、思
考想像与意志力等(「别法处」的内容,如《阿□达磨顺正理论》中说:「彼宗唯执
受、想、思蕴,名别法处」)。所以,意根所作用(掌管)的境界,除了色、声、香
、味、触等外境以外,还有受、想、行等内心的境界,这些,在佛法中,就统称为「
法」(一切法)。由此看来,意根所指的,似乎就涵盖了现代所指的「脑」的「功能
」了,但不能是指脑本身,因为佛典中明确地定义其为非物质的,不可见、不占空间
,没有窒碍性。如《杂阿含322经》说:「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
见、无对(按:即无障碍之意)。」若以电脑的软、硬体来作比喻,意根会是比较像
软体的部分。
Wed Dec 02 23:45:1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0
@Facebook
ㄟ,我只是节录江先生的说法,提供给大家参考,因为这个说法好像在前面的狮子吼
讨论串中没有出现。

我个人没有看法。
Wed Dec 02 23:47:1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1
@Facebook
谢谢 凡僧云水 提供的资料,由以上资料可见庄居士的看法也是意根可用「脑功能」
来解说,但不是「脑」的肉体。我也会将您提供的这段叙述加入讨论串的记录中。
Wed Dec 02 23:50:5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2
@Facebook
邱大刚 对,谢谢指正,我漏了前面两个字。
Wed Dec 02 23:54:2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3
@Facebook
蔡忏摩 回忆、忆念?
Thu Dec 03 00:09:5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4
@Facebook
刚刚删除的问题是:大脑的功能不只有一种,是哪一种功能和经中描述的意根相似呢?

庄居士的文章里有提到大脑的功能里的情绪<感受>、回忆记忆、意志,这些相似受、
想、行蕴。
Thu Dec 03 00:21:3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5
@Facebook
感谢师兄和法师,相关问题希望能在礼拜天读经班继续讨论,这里我先下线了。
Thu Dec 03 00:31:1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6
@Facebook
要严谨而没有破绽的话,其实眼根不只是眼,也包含视觉神经丛,耳根也包含听觉神
经丛, etc (岔题一下:神经丛在体内的伸展,刚好蛮像植物的主根)。

然而对於完全了解神经丛是什麽的人,知道眼根是视觉器官、是以眼睛为主,自然能
将经文的眼根加入视神经丛的考量;对於不知道什麽是神经丛的人,将「视神经丛」
加入眼根的白话定义中,恐怕越看越迷糊。因此我们在讲解眼根时,就解说为视觉器
官,举例则以眼睛来举例,而不追求完全没有破绽但却可能造成读者的紊乱。

就意根和脑功能的关系而言,要再精准的点,可以说是「脑功能扣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因为视觉乃至触觉是前五根所摄,剩下的才是意根所摄。不过这
样讲会更清楚还是更模糊?我的考量是真得详细知道脑功能的人,在看到「脑功能」
後就看得懂经文了,看得懂经文後自然能自己脑补细节并加以修正;而对大多数听过
脑功能但不知细节的人来说,说「脑功能」已算是个容易理解的说法了,再切为更细
的脑功能恐怕造成读者的紊乱。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要在十分钟内让父母理解什麽是佛教说的「六根」,因而能信
受佛法,我们会怎麽解释?(假设父母不是佛学教授,也对佛教没有敌意。)最保险
、最没有破绽的解释,跟最能让人理解的解释不见得相同,这时就只能权衡,然後从
听的人的角度以同理心来解释了。解释後自己的父母会说「我听懂了」,才是父母能
受用的解释。

回到蔡同学所提的,受、想、行也都成为法尘,也是意根所对应的境界之一。而缘意
、法,生意识後,依论中的模型则意识成为下一念的意根,因此受想行很快就会缘生
意根。
Thu Dec 03 00:39:2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7
@Facebook
杂阿含卷十五377经:

佛告比丘:「如是,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集。若於四食无贪
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譬如,比丘!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
色,欲□画虚空,宁能画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虚空者,非色、无对、不可见。」

________________

这边可供参考的不是四食,而是对虚空的描述。

对於虚空,经中形容它是一个「非色、无对、不可见」的东西。

同样的定义也用在意内入处, 所以初学同学在思惟意内入处时,不知会不会顺著中
文字义,想成有一个实体的门户,或许想成脑部的讯息受区了。

这可能要提醒一下,这个进入身心的门户,本质还是像虚空一样的。

所以发生意「触」的地方,意内入处、法境、意识,全都如虚空般难以捉摸?

如果注「心的功能」,是不是变成一个回圈XD
Fri Dec 11 22:15:0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8
@Facebook
「意根」解为「了别相」或「别知相」有两个问题:

1. 这是识阴的定义,不是意根的定义。根尘和合生识,根和识是在因缘的不同位置
上,因果关系要小心。缘意、法,生意识,「识阴」和「意根」不但不一样,还是不
同的分类下的定义,不能混为一谈。

2. 什麽是「了别相」或「别知相」?得尽量避免需要另一个注解来注解注解 :p
Wed Dec 02 23:02:14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29
@Facebook
因为我是学论的,所以我会这麽讲~~

在论里,意根就是指前一念心。我自已以论的立场做说明,但是我没有去交代清楚。
Wed Dec 02 23:34:5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0
@Facebook
论中的确主张前一念的意识成为下一念的意根,这是蛮有道理的,只是注解为「上一
念的别知相」可能更难理解 :p 另外由於是论中的定义而非经中的定义,因此在注解
中就没有引入这个概念,但在进阶辨正及拾得中有提到过,让比较进阶的读者能参考
:)
Wed Dec 02 23:38:5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1
@Facebook
好工作~~~  一起共襄盛举~~~
Thu Dec 03 00:18:5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2
@Facebook
恩,基本上好读得宗旨不是要给答案的,而是给方向。这是狮吼站得好读有别於传统
"佛经书"或是"论书"的方式。尽量避免一个词还得由另一个论来解释,否则就不好读
了。
Thu Dec 03 09:13:50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3
@Facebook
以意根来说基本上运作比较复杂,因为他处理的是其他五根的资讯如经中所述。而在
肉体而言五根的感觉中枢都在脑部,再加上阿含又是简述法所以经常把物质与非物质
的混在一起讲。

指出如何让六根清净也很重要,这也是好读的宗旨~

《增壹阿含经》卷47〈放牛品49〉:「「云何比丘诸根寂静?於是,比丘若眼见色,
不起想著,兴诸乱念,於中眼根而得清净,除诸恶念,不念不善之法。若耳闻声、鼻
臭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兴诸乱念,於意根而得清净。如是,
比丘根得清净。」(CBETA, T02, no. 125, p. 802, a3-8)
Thu Dec 03 09:58:0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4
@Facebook
「意:脑功能」,这说法颇有争议。当大脑受伤功能失常时,意根的作用会不正常吗
?实际上,禅修者经由禅定的修持,能觉知「心、意、识」与脑是两回事,即使禅修
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时,传递讯息失真时,「心、意、识」仍能有正确的觉知来过正常
的生活。

Thanissaro Bhikkhu 在其“Using Meditation to Deal with Pain, Illness &
Death”一文中有举例说到:「禅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 使你在身体开始重振其独立
性时,没有什麽受威胁或□惊之感。即便大脑功能开始失常,那些已经藉著禅修发展
了念住的人也能够觉知这个现象,并且把那一部分身体给放下。

我的导师有个弟子必须接受心脏手术,期间医生们显然切断了流向大脑的主要血管之
一。当他醒来时,即能够分辨出自己的大脑功能不太正常,不久他就发现,这件事影
响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比如说,他以为自己对妻子说了什麽,於是对她的毫无反应
感到气恼,而实际上,他只是想要说什麽,但并未对她说出。发现这个问题时,他能
够聚集起足够的正念,保持平静,单只观察大脑中正在发生的事件,一边提醒自己这
是个出了故障的工具,不再因为事不协调而生气。逐渐地,他终於能够重新正常地使
用他的那些功能。他告诉我,能够观察到自己大脑的运作与故障,并意识到脑与心是
两件分开的东西,实在是一桩神奇之事。」

请教无著比丘「意:脑功能」的说法时,他亦不认同,他指出心/意在初期佛教思想
里,既非脑、亦非脑功能,他不认同现代科学将整个心视为仅是脑功能的运作结果,
其回函如下:

“I think we need to keep apart the brain from the mind. It is a prevalent
idea in modern science that the whole of the mind is just a result of
brain functions, but recent research is putting this into question and it
seems fairly probable, as far as I can see, that this idea will soon have
to be abandoned.

Be that as it may, the mind in early Buddhist thought is neither the brain
nor the brain's function. In fact the brain was held to be of so little
importance that in the list of anatomical parts in the Pali discourses it
was not even included, but only in the Pali commentaries.” [无著比丘将「
心/citta」&「意/mano」都翻译为 “mind.”]

结论是「意:脑功能」,个人认为这诠释有问题。
Sat Dec 05 12:05:22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5
@Facebook
如果有人问我,在佛学上严谨得来说,「意识」(上例要表达的似乎是「意识」,而
不是「意根」)是不是大脑,我也会回说不是,细节已回在其馀文中。

不过上面例子中有大德发现大脑功能不太正常,倒也不是个严谨的例子。因为类似地
,阿那律尊者眼盲却可以天眼见大千世界。不能因此而说眼根不是眼。我个人还没听
过有人翻译时不把眼根翻译成英语中的 eye 的,虽然严谨说来 eye 顶多是经中词汇
「肉眼」的一部分。这也是基於通俗的缘故,表达在人的一般状态时所能理解的内容
,至於读者深入佛经後,自然会知道眼有肉眼、天眼、慧眼等差别,纵使当初翻译的
人没有声明。

无著比丘的回覆我也同意,尤其许多科学家认为识不外乎大脑,这我当然不同意 :)
只能说是在不同的考量下自然会有不同的写法,我们写「脑功能」也是在有声明下而
写。

将意根及意识都称作「心」,是种简化而保险的作法,但有也其不足之处,毕竟十八
界中意根及意识是有区隔的。以我个人的经验,许多佛教徒把这些全混在一起的後果
是忽略了缘意、法,生意识,也是缘生的,这个清楚的条理。将心视为一团可自生自
灭的、没有条理的东东,萧平实一类混淆视听的人也就容易骗到搞混的人。(当然,
对於有自己深入佛经的人,自然不会搞混。)

因此还是得依据情境而决定怎麽解说了。
Sat Dec 12 10:22:2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6
@Facebook
如果有人问我禅修时,如何观意根?我绝对不会说观你的大脑,绝不会说观察你大脑
的功能,因为意根不是色法物质的功能,而是心理的认识作用,是精神活动的大本营
。

《中阿含经》卷58:「尊者大拘□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
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意
为彼依。」」(CBETA, T01, no. 26, p. 791, b14-17)

五根是物质,是生理作用;意根是精神,是心理作用。「意」能一一领受五根所行境
界,同时「意」又为五根起作用所依,这也就是物质的生理机构,必然依心理而存在
,依心理而起作用,依意根而有六识的认识作用,活人和死人的差别在於有意根的执
受根身。

无著比丘说 意/manas 是心法,不同於物质的五根,和心/citta 的差别是:心
/citta 大多表感性,意/manas 大多表理性。

manas stands predominantly for the mind as distinct from the other 5
physical senses. Whereas citta connotes more the mind as the seat of
emotions, manas stands more for the mind in the sense of intellectual
reflection and thought

简言之,「意」主要是心理的认识作用。
Sat Dec 12 21:25:4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7
@Facebook
如果有人问,禅修时如何观眼根?貌似也不会去观「眼睛」?

无著比丘说佛经用词,心和意的差别,前者偏 emotional,後者偏 logical。虽然无
著比丘不认为意根是脑,但这两种区别也貌似中文文词中「心」和「脑」的差别,中
文也有「脑袋在想什麽?」这种表示。

禅修时貌似可以观到「脑袋在想什麽?」

吾人也不认同现代科学将整个心视为仅是脑功能的运作结果,只是也不觉得能完全置
外於脑功能?
Thu Dec 31 20:38:2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8
@Facebook
「脑袋在想什麽?」非指物质的大脑能思考,能思惟的是心法非色法,禅修时错乱色
法与心法,不可能断生死流。尊重现代科学的知识,我坚持的是:讨论佛法时,不能
以现代科学的知识来取代佛说。说意根是脑功能,个人看法是,把意根物质化,这反
而障碍修观。
Sat Jan 02 11:57:48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39
@Facebook
观六根是为解析根尘识的因果生灭关系,六根中有五个是物质方面,在物质方面较多
解析;五蕴中有四个是精神方面,在精神方面较多解析。因此要观心理的禅修法,通
常是观五蕴。貌似没听过禅师教特别观「意根」以作精神方面解析的禅修法?而是观
五蕴以作精神方面解析的禅修法?所以对实修影响或许没那麽严重。

SA322说「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眼根「不可见」请问怎麽
观?

另请问 Sati,意根是不是和脑功能无关?(没有战意,只是想了解各人观点。)
Thu Jan 07 20:28:09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0
@Facebook
六入处对於实修的重要,可从四念处修法随观得知,《中阿含98经》:

云何观法如法念处?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
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
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
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
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
(CBETA, T01, no. 26, p. 584, a14-24)

在六入处觉知「结」的有无,并提防结系缚的生起,在法随观修持中,才能进而舍离
五盖修七觉支,而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意根如何领受五根所行境界而起认识作用,
达到已生结令舍断,未生结令不起。

曾经请教菩提比丘有关意根的问题,他指出意根是当下的认识作用如下:

“The reason is simply that the mind faculty is what is doing the knowing.
The mind faculty is the faculty of knowing, and in the act of knowing, it
cannot simultaneously experience its own act of knowing. “

意根在禅修中的重要如无著比丘的书中说到:

「六入处中的每个处,都包括「 感官 」和「 感官对象 」两者。除了五根(眼、耳
、鼻、舌、身)以及它们各自的对象(色、声、香、味、触)之外,「 意 」(
mano)被纳入为第六种感官,以及意的对象「法」也被包括在内。在这段经文中,「
意」主要代表「思考的活动」(ma??ati)。虽然五根彼此的活动□围并无交集,却
都与第六「意」根有关。也就是说:所有感知过程,相当程度地倚赖意根的诠释角色
,因为,正是「意 」以其馀诸根为材料来「理会意义」[make  sense]。这显示初
期佛教六入处的架构,并未将「意根的概念活动 」与「纯粹的感官知觉」对立;而
是将两者视为相互关联的过程,共同产生对世界的主观经验。……

即使是刚开始尝试禅修,修习者也可以洞察到「 个人自身的 」念头这种不受个人影
响的特质。在最初禅修时,虽然修习者决心专注在某个特定的禅修对象上,却可发现
要避免迷失在种种沉思、白日梦、回忆和幻想中,是很困难的。正如修习者不可能只
去看、听、嗅、□、触摸自己想要的对象;同样地,如果心没有经过训练,修习者也
不可能只有在他想要的时刻和方式之下,就有他想要的念头出现。就因为如此,禅修
训练的核心目标,便是藉由逐渐地调伏意根的思考活动,以及藉由引导思考更能受到
意识的控制,来矫治上述的情况。《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p260-261

=======================================

「SA322说「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眼根「不可见」请问怎
麽观?』

SA322说到眼净色不可见有对,是说眼的「净色根』不可见,现代语言说视神经,而
视神经是你我都见不到的;可见的是眼的「扶尘根』,即你我都可见的肉眼。这在南
北传的论典中都有说到如下:

《阿□达磨俱舍释论》卷1〈1 分别界品〉:「佛世尊说。比丘。眼根者是内入依四
大。是四大所造净色。有色无显有碍。乃至身根亦尔。」(CBETA, T29, no. 1559,
p. 168, c5-8)

《法集论》卷3:「云何为「色之眼处」?为所有眼之四大种所造之净色、我所摄、
不可见、有对之物□□由其不可见、有对之眼,於可见、有对之色,或已见、正见、
当见、应见□□亦是为眼、眼处、眼界、眼根、世间、门、海、白、田、事、道路、
引导、此岸、空村□□是为「色之眼处。」…

云何为「色之身处」?为所有身之四大种所造之净色、我所摄、不可见、有对之物□
□依其不可见、有对之身,於不可见、有对之触,或已触、正触、当触、应触□□亦
是身、身处、身界、身根、世间、门、海、白、田、事、此岸、空村□□是为「色之
身处。」」(CBETA, N48, no. 24, p. 183, a6-p. 188, a11 // PTS.Dhs.134 -
PTS.Dhs.138)

===================================

「另请问 Sati,意根是不是和脑功能无关?(没有战意,只是想了解各人观点。)
」

M? 211:「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
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意为彼依。」

就此经来说,意根不只和脑功能有关,和眼功能、耳功能、鼻功能、舌功能、身功能
都有关,局限於脑功能,是太小看意根了。
Fri Jan 08 19:15:33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1
@Facebook
《杂阿含233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
灭道迹。谛听,善思。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

云何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

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无馀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
灭、止、没。

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 (CBETA, T02, no. 99, p. 56, c3-11)

更重要的是:对内、外六入处不执取,在个人与外境的主观经验中无我、无我所,达
到贪、□、痴的止息。
Fri Jan 08 22:26:43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2
@Facebook
意有根尘识三者,识由粗至细再细分成『心/意/识』。"尘"者比较好理解,根和识则
常被混淆或混为一谈。这麽说好了,当一个行者禅定中识离驱至光音天时,行者当时
在光音天的意生身中,同样是六根具足。

这时候,在光音天的行者,意的根和识与行者出定後的根和识,有何异同?
Sat Dec 05 12:18:3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3
@Facebook
补充一下:根和识的确常被混为一谈,在因缘上位置还是不太一样。「意根」是属於
「根」,「意识」是属於「识」,缘意(根)、法(尘),生意识。

而论中通常主张意识在下一念成为意根,又缘意、法,生意识。这些其实还蛮有逻辑
性的,可见因缘生灭中没有永恒的主体。
Fri Dec 11 10:44:0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4
@Facebook
在杂阿含经通常是指-----心=意=识,但也引起很多疑问,其中最大的疑问是---轮回
是如何发生与接续,那如何进行修行与方法才能断除这个轮回....(以下是我个人)在
杂阿含经对於『心/意/识』谈的不太清楚,都很可能需借助"论"的观点或解释
Sun Dec 13 23:23:4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5
@Facebook
这时候,在光音天的行者,意的根和识与行者出定後的根和识,有何异同?Linus
Hsao大大想知道您的看法??
Mon Dec 14 00:32:4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6
@Facebo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j8QmyiCc
Mon Dec 14 13:54:4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7
@Facebook
光音天应该是一种境,是一种"别境",特别的境界
Mon Dec 14 13:56:0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8
@Facebook
请从9:26处开始看...XD
Mon Dec 14 14:11:1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49
@Facebook
这边就在解释为什麽特别去解释心的用意
Mon Dec 14 21:26:0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0
@Facebook
原文:
Mon Dec 14 21:28:5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1
@Facebook
「在光音天的行者,意的根和识与行者出定後的根和识,有何异同?」

《解深密经》说:「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
!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也就是如来化身无
自依心,但有依如来自心。由此可知行者在光音天意生身的意根与意识,是依行者的
自心。
Sat Dec 05 16:07:0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2
@Facebook
个人觉得 Linus 可能是将经文中的「化身」解作「报身」了,若就一般三身的定义
,化身是随时幻化可生,报身则必有生老病死的过程。

不过我对於「有依他心故」这句的解法不同,个人解读「有依他心故」是指如来以化
身度众生时,是依众生心之所需而示现化生,以度脱之。在此解读下,和一般人的心
识运作倒不见得相同。

这个议题有点岔题就是了 :p
Fri Dec 11 10:48:33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3
@Facebook
《解深密经》不是有心意识相品吗?怎拉到这一品来
Mon Dec 14 00:52:1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4
@Facebook
《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讲八识,说明心 = 阿赖耶识 = 阿陀那识,没有说到化身
的问题。《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才有讲到化身有心、无心的问题。
Mon Dec 14 10:19:4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5
@Facebook
是离题了,如来成所作事品,这境界拉得太远了
Mon Dec 14 14:03:06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6
@Facebook
解深密经是止道"入门後"的实修必读之经典。不过同学对於上述解深密经经文的引用
,其实有点大条。该经文属於『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我们得由最前面开头来看,
如何是『如来化身』。

《解深密经》卷5〈如来成所作事品8〉:「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
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於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
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著戏
论,有所为故。」

「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

「善男子!不名法身。」

「世尊!当名何身?」

「善男子!名解脱身。由解脱身故,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

由法身故,说有差别。如来法身有差别故,无量功德最胜差别,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
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遍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
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
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CBETA, T16, no. 676, p.
708, b14-c8)

首先由一切佛世尊都有的法报化三身来说,本卷中探讨的是法身和化身。一开头文殊
菩萨问何为法身,世尊说『善男子!若於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
如来法身之相。』。世尊说得很简洁,大家看得很模糊。没关系,因为大乘经典很多
对象都是高手,然我们也能跟著高手们学个一招半式。由世尊所说我们能知道,法身
是菩萨道(又名弘佛道)修习六波罗蜜之後的成果,成果表现就是心经一开头『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的『"深"般若』,也就是得"深般若"。

然至少由比较的方式我们能了解为何大菩萨道的能力(如自由来去六道/同时出现在所
有世界...等等如大般若经所说),来进一步理解为何弘佛道成就者(不是学习中)和单
纯证阿罗汉者有差别,因为大菩萨道所得的和二乘不同。二乘所得是"解脱身",这也
就是阿含中世尊自称是阿罗汉的原因。然世尊自称是阿罗汉,尊者舍利佛等一大票阿
罗汉却不会自称是佛世尊,原因就在於以专业术语来说证阿罗汉时所得的是解脱身,
所以不受後有。所以在大般若经中须菩提就说过阿罗汉和佛世尊的解脱是一样的,这
点世尊也肯定须菩提所说。但大菩萨一定有阿罗汉的能力,如上述经中所说,因解脱
身共於三乘。

接著就进入主题,文殊菩萨就问到前面同学所说得如来化身,何为如来化身?

『...善男子!遍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
,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
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

换句话说所谓的如来化身,就是一位有成佛资格的生命,於人间"再一次出生",也如
释迦文世尊一样『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
』。这样的释迦文世尊和尊者舍利弗这些阿罗汉不同点,阿含中也以马来比喻过。如
来是『解脱能力/名闻/说法能力』具足,但解脱者如证阿罗汉者不一样,像小周利盘
特就算证阿罗汉,还是讲不过外道(说法能力不具足)。

接著就讨论到『心』的问题。文殊菩萨问的都是很难的问题,请同学别跌倒了。

《解深密经》卷5〈如来成所作事品8〉:「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
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

(CBETA, T16, no. 676, p. 710, b29-c4)

这里的加行不一定是闻思修。所谓的心的升起,就是五蕴的运作。然而一位如来照理
说已经是由解脱者发愿成佛(法藏比丘就是实例),才会如释迦文世尊一样来地球『入
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 』。阿含不是说解脱
者如阿罗汉不受後有,有解脱资格的如来怎麽死後还能有五蕴?。这也是一些原始佛
教狂热者常常说得『阿罗汉怎麽还会再出生作佛(入弘佛道)』,并拿这个来说大乘经
典都是文学作品或是创作之类的。

而前述世尊就直接说了,如来(的化生)不是因为『心/意/识 』的运作(也就是贪爱
)而来。说如来还有没有"心"这是虚幻的(...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
,然诸如来有无加行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 ...)。

基本上精确说应该是『"证"阿罗汉者"选择"入弘佛道 』 。然而怎麽选择?

《解深密经》卷5〈如来成所作事品8〉:「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
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

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

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於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

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於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
灭尽定心更生起,

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CBETA, T16, no.
676, p. 710, c4-14)

实做要说太大条,但至少世尊举例如同"无心"睡眠一样,无心睡眠就是一般的睡觉行
为,会睡醒不是因为梦中人想醒(..非於觉悟而作加行.. ),而是因为某些睡前的"行
为"。例如喝太多水/睡饱了,身体就会自动醒来。

(题外话,或许同学可以举一反三想想,那"有心睡眠"为何?)

如来也是,成佛前就已经有解脱资格如阿罗汉。然发愿成佛者会在一个无佛世界经历
『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 』,入胎开始就
如同开始无心睡眠一样,成等正觉就是睡醒了。而能如此靠得是经中所说得『由"先
"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 』,才会有『心法生起』也就是有五蕴并入胎等等,和我们不
一样的是,如来是计画好要来的(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 )。

『"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 』就是修习(大菩萨道)六波罗蜜所得的能力。

《解深密经》卷5〈如来成所作事品8〉:「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
他心故。」」

(CBETA, T16, no. 676, p. 710, c14-17)

因此『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意思是如来在人间出生和我们不同点在於,如来
小baby之所以会来人间,非业报所成(无自依心 ),而是『依他心』。『依他心』 白
话说就是『啊都因为别人的缘故啊~』。

因此,经中所云的『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
故』和我所提的『意生身』,实在无关。
Mon Dec 07 16:26:35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7
@Facebook
佩服、佩服
Mon Dec 07 21:18:27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8
@Facebook
胡言、胡言
Tue Dec 08 11:46:49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59
@Facebook
谢谢 Linus Hsao 的分享。略为补充一下,「"证"阿罗汉者"选择"入弘佛道」这句话
依个人的理解,可能有一点语病,或许换个说法能避免误会。因为三条路:声闻、缘
觉、菩萨(弘佛),目的都是到彼岸。

一些大乘经典加码说的是阿罗汉还可以作佛度无量众生(比喻为「博士可作教授」)
,似乎不算是阿罗汉会选择重修弘佛道 :p (比喻为「博士从大一开始重修」。)

我想大家的概念方向是一样的,只是略为补充供参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32〈随喜回向品37〉:「於所发起随喜回向大菩提心,亦
复不起随喜回向菩提心想,是菩萨摩诃萨所起随喜回向之心,无想颠倒、无心颠倒、
无见颠倒。」(CBETA, T07, no. 220, p. 176, b9-12)
Fri Dec 11 10:31:2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60
@Facebook
三乘道皆至彼岸如前所述,而弘佛道者的特别就如同在大般若经一开头须菩提所问的
那段。
Tue Dec 15 17:40:2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61
@Facebook
佛法的学习,是为了断烦恼、成就圣道。戏论的对错标签,於圣道又有何益?
Mon Dec 07 20:18:51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请大家协助校对《好读 杂阿含经》卷十一 http://buddha
#62
@Facebook
《杂阿含经》卷22:「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正直平等道离恐怖之方

乘寂默之车法想为密覆

惭愧为长縻正念为羁络

智慧善御士正见为前导

如是之妙乘男女之所乘

出生死丛林逮得安乐处」

(CBETA, T02, no. 99, p. 156, a17-23)
Mon Dec 07 20:57:48 2015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