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五蕴与我
#1
@Facebook
在佛经的用语中,人的身心及世间的一切可区分为:

1. 色:物质(例如身体)及物理世界的现象。

2. 受:感受。例如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

3. 想:取相;面对境界而心中浮现对应的相;也就是认知。例如看到一个颜色,心
中立刻浮现过往所见过相同的颜色,而知道这是什麽颜色。

4. 行:造作。例如意念的造作、意志力。

5. 识:识知;觉知。

以上色、受、想、行、识五项,合称「五阴」或「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


凡夫执著认为在五蕴中有恒常不变的「我」。举例而言,就「身体」与「我」的关系
而言,凡夫可能误认:

1. 身体是「我」:身体就是恒常不变的「我」,至於受、想、行、识都是由这个「
我」所拥有的东西。

2. 身体异「我」:身体之外有恒常不变的「我」。例如以为「识」甚至所谓的「灵
魂」是「我」,而身体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东西。

3. 身体和「我」互相含摄:「我」处於身体之中,或是身体处於「我」之中。例如
认为有造物主(大我)遍於一切物质(也包括身体)之中,一切物质都有造物主在其
中,但造物主却又不是物质。

以上三类认为有「我」的见解,佛经中称为「色是我」、「色异我」、「相在」。

佛陀则发现五蕴都是因缘生灭的,一切的身心运作中没有不变的「我」。例如人的身
体属於色蕴,随著年纪的增长,身体内所有的细胞早因新陈代谢而不一样了,物理世
界也是一直迁流变化的,没有恒常不变的色阴。心理也是如此,刹那生灭,更没有恒
常不变的「我」。

执著於五蕴而引起烦恼实在不智。於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认清真相,修证无我的智慧
,才能彻底地放下自我(无我),也不挂念身外之物(无我所),断除烦恼执著,解
脱生死轮回,获得真正的自由。

若想要深入了解五蕴相关的法义,也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一等「阴相应」的内容。


「五蕴与我」 在佛经的用语中,人的身心及世间的一切可区分为: 1. 色:物质(例如身体)及物理世界的现象。 2. 受:感受。例如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 3. 想:取相;面对境界而心中浮现对应的相;也就是认知。例如看到一个颜色,心中立刻浮现过往所见过相同的颜色,而知道这是什麽颜色。 4. 行:造作。例如意念的造作、意志力。 5. 识:识知;觉知。 以上色、受、想、行、识五项,合称「五阴」或「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 凡夫执著认为在五蕴中有恒常不变的「我」。举例而言,就「身体」与「我」的关系而言,凡夫可能误认: 1. 身体是「我」:身体就是恒常不变的「我」,至於受、想、行、识都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东西。 2. 身体异「我」:身体之外有恒常不变的「我」。例如以为「识」甚至所谓的「灵魂」是「我」,而身体是由这个「我」所拥有的东西。 3. 身体和「我」互相含摄:「我」处於身体之中,或是身体处於「我」之中。例如认为有造物主(大我)遍於一切物质(也包括身体)之中,一切物质都有造物主在其中,但造物主却又不是物质。 以上三类认为有「我」的见解,佛经中称为「色是我」、「色异我」、「相在」。 佛陀则发现五蕴都是因缘生灭的,一切的身心运作中没有不变的「我」。例如人的身体属於色蕴,随著年纪的增长,身体内所有的细胞早因新陈代谢而不一样了,物理世界也是一直迁流变化的,没有恒常不变的色阴。心理也是如此,刹那生灭,更没有恒常不变的「我」。 执著於五蕴而引起烦恼实在不智。於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认清真相,修证无我的智慧,才能彻底地放下自我(无我),也不挂念身外之物(无我所),断除烦恼执著,解脱生死轮回,获得真正的自由。 若想要深入了解五蕴相关的法义,也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一等「阴相应」的内容。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html
Thu Jan 07 22:58:39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3
@Facebook
also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A%8C#二八九 :

「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
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
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 」

□ 四大色身:四大所构成的身体。

□ 心、意、识:在《阿含经》中通常心、意、识三者相通,三者同列是以同义字重
复以使语意更加充实的用法。依作用可区分三者,心是精神作用的中心,有「集起」
的意思,意指「思量」作用,识指「了别、认识」作用。

□ 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如果善於照顾,或许还能略为超过(一百岁)。其中「消
息」是「照顾」的意思。

□ 异生、异灭:不断地变异生灭。
Thu Jan 07 22:59:2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4
@Facebook
Thu Jan 07 23:00:22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5
@Facebook
香港漫画「黑豹列传」
Thu Jan 07 23:05:28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6
@Facebook
邱大刚 (我还没读完十二因缘,但是因为太好奇所以忍不住先在此问了,请师兄原
谅)。五蕴的「想」是不是就是十二因缘的「取」呢?
Thu Jan 07 23:23:1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7
@Facebook
呵呵,是有点难分。五蕴的「想蕴」不是十二因缘的「取」,「取」其实是「行蕴」
的其中一种,也就是一种(心理的)行为。

不过细部的区分对初学者还不是那麽重要,先了解意义,以後自然会渐渐比较容易分
得出来了。
Thu Jan 07 23:34:1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8
@Facebook
感谢师兄教导善知识。阿弥陀佛!(合十)
Thu Jan 07 23:36:1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9
@Facebook
[爱][取][有]另一类思维:例如看到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很喜[爱],就会执[取],
就[有]了这美丽的视觉(识)是我,我的五阴就此出现。
Fri Jan 08 08:30:19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10
@Facebook
是啊,这就是当下的因缘的正解。
Fri Jan 08 09:01:5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五蕴与我
#11
@Facebook
好详尽,感恩分享!
Sat Jan 09 15:28:1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