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 284 经
#1
@Facebook
杂阿含 284 经

本经说明,若对於人、事、物生起贪爱执著之心,心追逐於身心的运作 (名色),身
心的运作使得感官 (六入处) 起作用,外境和感官接触後,产生了觉受,觉受导致贪
爱,因贪爱而执取,因执取而有了身、口、意的造作,因有了身、口、意的造作而产
生後续的身心变化造成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若对於人、事、物,观察它的无常变化,观察它的产生及消逝,不对它有所欲求,厌
离,不生顾念,心不缚著,心不追逐於身心的运作,身心的运作便会熄灭,感官的作
用随之熄灭,外境和感官接触後,不再产生觉受,贪爱随之熄灭,执取随之熄灭,身
、口、意的造作随之熄灭,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亦将随之熄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
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
病、死、忧、悲、恼、苦。

心: 为色身之相对词,无实质形体可见而有知觉作用者。 (佛光阿含藏)

所取法: 所会执著的人、事、物。

所取法: 南传作「会被执取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可被固执者」(that can be
clung to)。 (庄春江阿含辞典)

所取法: 杂阿含经卷九第 240 经:「云何所取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
、意法,是名所取法。云何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名色: 「名」是「受、想、行、识」四阴,加上「色」阴,也就是五阴,概括一切精
神与物质。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大树根干、枝条、柯叶、华果,下根深固,壅以粪土,溉灌
以水,彼树坚固,永世不朽。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
,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
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於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心不顾念,无所缚著,识
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
、恼、苦灭。

如是如是则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不随时爱护令其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
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
,烧以成粪,或□以疾风,或投之流水。

比丘!於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於未来世成不生法耶?
」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
心不缚著,识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
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2
@Facebook
南阎众生皆因有我罪即生,妄想执著皆因而起,真主人不能做主,形为物役,终坠苦
海,忧苦身心,不得解脱!
Sun Apr 17 20:24:22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3
@Facebook
永在生死轮回,!
Sun Apr 17 20:25:08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4
@Facebook
>>心追逐於身心的运作 (名色),身心的运作使得感官 (六入处) 起作用。

就个人见解,此解说有误。

名色指三界中的各类生命形态,六入处触则才是身心的运作。

例如:美丽的女人是一种名色,孔武有力的男人是一种名色,品格高尚的天神也是一
种名色...,众生不断的在追求这些,所以佛陀才说:历劫求选择。又说:五受阴是
本行所作,本所思愿。

道元禅师说:生时,以生为贵。

还在轮回之中的众生就是这样,不断找寻、选择、分别好的生命归处。我们行善是希
望有个好的生命归处,我们断恶也是恐惧到那既无情又恐布的地方。

以上个人知见供参考。
Mon Apr 18 09:55:0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5
@Facebook
http://www.arahant.org/blog/2013/08/18/dharma_01/  原始佛教对「名色」的定
义   ------------  这问题一直是佛教分裂以後,部派之间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後世分化的各部派中,有将「名色」说为名聚及色聚3,又有说是尚未长出六根的
「受精胚胎」4,或者认为「名色」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5,又有学者以
为是「色、声、香、味、触、法」6,对於「名色」的解说是非常的分歧。如果要探
究此一课题的真相,应当从各部派传诵的古老经说中,依据当中共同的说法来勘定。
...........  由以上诸经可知,《杂阿含》及《相应部》中的「名色」,是指「六
根、六境之缘」了。後世的部派佛教,有以为「名色」是受精胚胎,或说「名色」是
色、受、想、行、识等五受阴,又如分别说部有主张是名聚及色聚,都是和传统经说
有著难以契合的差异。
Mon Apr 18 19:00:39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6
@Facebook
杂阿含经提的名色,应依据杂阿含经的定义。可见杂阿含经 298 经,清晰地定义了
十二因缘的每一支。

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
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
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
、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缘取有者,云何为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
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缘生老死者,云何为老?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输,
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班驳,□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是名为老。

云何为死?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是
名为死。此死及前说老,是名老死。是名缘起义说。
Mon Apr 18 22:53:50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 284 经
#7
@Facebook
之前已依 陈正哲 此篇心得精简後加入读经拾得中:

* 如何看待所会执著的事物?

上一经及本经说明,若对於事物起贪爱执著的心,身心的运作让感官(「六入处」)
起作用,感官接「触」外境後,产生了觉「受」,觉受可能导致贪「爱」,因贪爱而
执「取」,因执取而「有」身、口、意的造作,因此「生」起後续的身心变化以及「
苦」。

若能善加修行无常观、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则这一串产生苦的因缘即不生
。实修上,这些观法可以各用一柱香的时间打坐思惟,例如打坐观身、受、心……,
由粗至细地观察身心的无常,也可以日日修习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观照。
Sat May 07 23:46:1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