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心受的喜、忧、舍
#1
@Facebook
「心受的喜、忧、舍」

「受」可区分为「乐受」、「苦受」、「舍受」(即「不苦不乐受」),也可区分为
「身受」与「心受」。其中身受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直接缘生的受,
心受则是意根所缘生的受。

有的经中则将遇舒适的境界时心的乐受特别称为「喜受」,遇违逆的境界时心的苦受
特别称为「忧受」。因此将受区分为五种:(身)乐受、(身)苦受、(心)喜受、
(心)忧受、舍受。

阿罗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身受,但不引生心受,因此能身苦但心不苦。凡夫的身受则
会引生心受,例如由喜受而生贪爱,由忧受而生□恚。

卷十三第336经讲的「六喜行」即是心遇舒适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7经的「六忧行」
则是心遇违逆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8经的「六舍行」则是心遇不苦不乐的境界时的
造作。

这六喜行、六忧行、六舍行,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二〈根本分别品2〉第162经分别
六界经中,总称为「十八意行」。

第339至342经则将六根对六境时没有贪、□、痴,而能恒常舍心(心平等、宁静,而
能舍离)并且保持正念(清澈觉知)、正智(清晰理解),称作「六常行」。


「心受的喜、忧、舍」 「受」可区分为「乐受」、「苦受」、「舍受」(即「不苦不乐受」),也可区分为「身受」与「心受」。其中身受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直接缘生的受,心受则是意根所缘生的受。 有的经中则将遇舒适的境界时心的乐受特别称为「喜受」,遇违逆的境界时心的苦受特别称为「忧受」。因此将受区分为五种:(身)乐受、(身)苦受、(心)喜受、(心)忧受、舍受。 阿罗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身受,但不引生心受,因此能身苦但心不苦。凡夫的身受则会引生心受,例如由喜受而生贪爱,由忧受而生□恚。 卷十三第336经讲的「六喜行」即是心遇舒适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7经的「六忧行」则是心遇违逆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8经的「六舍行」则是心遇不苦不乐的境界时的造作。 这六喜行、六忧行、六舍行,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二〈根本分别品2〉第162经分别六界经中,总称为「十八意行」。 第339至342经则将六根对六境时没有贪、□、痴,而能恒常舍心(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并且保持正念(清澈觉知)、正智(清晰理解),称作「六常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2
@Facebook
在其他经中通常区分受为乐、苦、舍(不苦不乐)三种,但在这几经却将心受特别区
分为喜、忧、舍,是否会矛盾?

其实不会,卷十七第485经中佛陀就说了:「我有时说一受,或时说二受,或说三、
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时说无量受。」其中的「三受」就是「
乐、苦、不苦不乐」受,「五受」就是「(身)乐、(心)喜、(身)苦、(心)忧
、舍」受,佛陀并表示不同的分类法只要能正确地理解,就不会矛盾。
Sun May 15 16:19:1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3
@Facebook
我想请教,如何能辨别是"身受而不生心受" 而非 "身受而压抑心受,变成冷漠、麻
木"呢??
Sun May 15 20:32:3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4
@Facebook
「冷漠、麻木」是「舍受」。刚好第339经等经可显示,六舍行时感到不苦不乐,纵
使心肠如石头般无知无觉,仍有痴,还是会造业。解脱者则是舍心住正念、正智,没
有贪、□、痴,而不造业。

白话来讲:没有止、观修习的人,身受就会心受,纵然麻木也是一种心受 :p
Sun May 15 21:26:15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5
@Facebook
我的想法是:

跟麻木对比的舍心住正念正智的不同点在於:正念是对所缘清清楚楚、正智则是心中
清清楚楚地知道无常等佛法,而麻木只是感情上无感,并没有搭配正确的对所缘的专
注(正念)与心中同时存在对佛法的理解(正知)。

其实大刚已经讲得很清楚了XD  我现在才回头看到,另外触发感想是:学佛不是心里
什麽都没有,而是更清楚、更看透,这点也有可能是初学的误区,我也曾经踩过此误
区orz

引□境老法师的话:

这得了圣道的人,他自己知道自己得圣道的;就像人得了财富了,他自己知道他有多
少财富。我们常说:「不分别,不分别,你不要分别。」我们佛教徒常会用这句话。
这个不分别是说:你不要有染污的分别。他的大智慧境界对於世界上一切事物,是非
常地分明的、更清楚,比我们肉眼凡夫看得更清楚,不是糊糊涂涂的。
Thu May 19 21:53:3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6
@Facebook
谢谢!!
Sun May 15 21:36:32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7
@Facebook
心解脱~
Mon May 16 09:30:01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心受的喜、忧、舍
#8
@Facebook
大哉善知识!最近正好思索於六舍行与六常住行的差异!一直反覆思惟六舍受与六常住
行间的差异!心中升起佛陀对外道修行的对话,眼不见,耳不听不是修诸根者!从圣贤
法律修诸根,到弟子修诸根,到修诸根学迹见!因此,正知正念的正思惟所产生的空
行舍才是解脱之道!今日於此得见您的说明,於我心有戚戚焉!!感恩!
Wed May 18 10:42:3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