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受的喜、忧、舍」
「受」可区分为「乐受」、「苦受」、「舍受」(即「不苦不乐受」),也可区分为
「身受」与「心受」。其中身受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所直接缘生的受,
心受则是意根所缘生的受。
有的经中则将遇舒适的境界时心的乐受特别称为「喜受」,遇违逆的境界时心的苦受
特别称为「忧受」。因此将受区分为五种:(身)乐受、(身)苦受、(心)喜受、
(心)忧受、舍受。
阿罗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身受,但不引生心受,因此能身苦但心不苦。凡夫的身受则
会引生心受,例如由喜受而生贪爱,由忧受而生□恚。
卷十三第336经讲的「六喜行」即是心遇舒适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7经的「六忧行」
则是心遇违逆的境界时的造作,第338经的「六舍行」则是心遇不苦不乐的境界时的
造作。
这六喜行、六忧行、六舍行,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二〈根本分别品2〉第162经分别
六界经中,总称为「十八意行」。
第339至342经则将六根对六境时没有贪、□、痴,而能恒常舍心(心平等、宁静,而
能舍离)并且保持正念(清澈觉知)、正智(清晰理解),称作「六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