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要知道的先决条件:先得法住智 後得涅盘智」
在杂阿含三四七经中,须深盗法,而最後向佛陀坦承,须深不知如何证得解脱,有以
下对话:
佛告须深:「彼(那些证得阿罗汉的比丘们)先知法住,後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
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於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
逸住,离於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
思惟,不放逸住,离於我见,心善解脱。」
最後一句中,佛陀说:不论你知不知道,就是要先知道法住智,才能得涅盘智。 是
个必然次第强调的概念,而与读经班学友们的讨论中,发现:法住智是同於圣者、一
般人的,一般人可先从法住智下手,再进阶求得涅盘智。
而跳过世间因果道理的展现,直接说涅盘如何者,则是要慎思明辨。
20160726 後记
重读经文有新发现:
一直觉得这经怪怪的,明明 须深就说不知了,为何佛还要再说不论你知不知道,你
要先[自己]知道
主词有重复的感觉,
後来我觉得是: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那些阿罗汉们;他们)先知法住,後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
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於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不管你须深知不知道他们;阿罗汉们先知法住,後知涅
盘),且(你自己要先知道)自先知法住,後知涅盘。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
,不放逸住,离於我见,心善解脱。」
前面是 须深表明自己不知道阿罗汉们的先知法住,後知涅盘。
佛才再告诉须深:不论你知不知道他们如何,你自己就是要先知法住,後知涅盘。
主要是 须深自己知觉的对象,从他人,到佛强调须深自己要知道。
也因为去理解:佛对须深说的是--须深认知到的主词不同,显出对比,比较好理解,
不过这也只是我个人理解,还需要多跟各位法友讨论以求更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