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佛教徒所遵守的规□,有防非止恶的功用,音译为「尸罗」、「尸赖」。
佛教的戒有(在家)五戒、(沙弥)八戒、(出家)具足戒等等依据不同身分、程度
而应持守的规□。
持戒的人不犯罪,就不会因为犯罪而招致恶果。若有犯戒则要立刻警觉并且忏悔,而
不再犯。这样才能离恶向善。
修行人在见到外境时,心不贪著、不向外驰骋,而可持戒清净。心不驰骋、不作会让
自己後悔的事,才能够专一安定,进一步修习禅定,甚至开启智慧。所以说戒是定、
慧的基础。
佛陀要求出家弟子每半个月聚集一次说戒,说戒後曾犯戒的人要在僧众前表白自己所
犯的过失,称作「发露忏悔」。其他出家弟子也可就事论事地揭发不合宜的行为,称
作「举罪」。这些不外乎是为了砥励修行,也为了维持僧团的清净。
卷十八第495经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强调戒的重要性,再次表明了戒是定与慧
的基础。在第496、497经中,舍利弗尊者则教导大家举罪时检举人及被检举人都该有
的自省及心态,才能真正发挥正法、律对安心和增益修行的作用。
更多关於戒的重要性的经文,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九、卷三十「学相应」的内
容,至於戒律的详细制定缘由则收录於律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