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四念处,修七觉分」
修行四念处,是专注於当前的四种目标之一:
1. 身念处:正念安住在身体上,觉知当下的身体状态或本质。
2. 受念处:正念安住在感受上,觉知当下的感受是苦、乐、不苦不乐。
3. 心念处:正念安住在心念上,觉知当下的心念是否有贪、□、痴、散乱等状态。
4. 法念处:正念安住在诸法上,觉知五盖、七觉支等法,进一步则可调伏五盖、培
育七觉支、证知四圣谛。
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是从较粗显的层次渐进地导向较细致的层次。修习身念处
,觉知身体的状态或本质纯熟之後,可进一步觉知身体带来的苦、乐、不苦不乐等受
,也就是受念处;在修习受念处纯熟之後,则可以更细致地觉知因为这些感受而带来
的心念,是否有贪、□、痴、散乱等心念,也就是心念处;修习心念处纯熟时,则可
及早发现妨碍修行的心念、培育资助修行的觉支,觉知诸法而体悟真理,也就是法念
处。
佛陀曾说过一切法都可含摄在四念处中,因此四念处自然包含了各种的实作修法,例
如:
1. 身念处:
-随时觉知行、住、坐、卧时身体的姿势或动作,以收摄心念。例如走路时,觉知正
在走路;站著时,觉知正在站著;改变姿势时,觉知正在改变姿势;这样能不被各种
思绪牵著走,将心定锚在身体内,并进一步「正知」,而善摄根门。
-观呼吸:例如知道目前的呼气或吸气是长的还是短的,到更敏锐地觉知呼吸的开始
、中间、结束,乃至呼吸对全身的影响。
-不净观:观察身体是由皮肤、不同的血肉器官、乃至骨头组成的,而得知美丽的外
表只是幻象,其实是不净的。
-四界分别观:分别观察身体的构成成分如地大(坚固性)、水大(湿润性)、火大
(温热性)、风大(移动性),和构成外在物质的成分并没有不同,其实身体中无我
。
-腐□观:观察□体的腐化过程,而能体会无常,并放下执著。
2. 受念处:觉知当下的受是苦、乐、还是不苦不乐,单纯地觉知是哪种受,发现受
一直在生灭变化,没有一个「我」在里面。
3. 心念处:觉知当下的心念是有贪、无贪、有□、无□、有痴、无痴,乃至散乱等
状态,客观地分析心念的变化、发现是无常的。
4. 法念处:觉知障碍修行的五盖(贪欲、□恚、睡眠、掉悔、疑),助於觉悟的七
觉分(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轻安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等法。
进一步则可调伏五盖、培育七觉分、证知四圣谛。
修习四念处,自然能培育七觉分:四念处即是七觉分中的念觉分,能引生後续的其他
觉分;有念觉分後能辨别什麽法有益、什麽法无益,也就是择法觉分;择有益的法而
努力,引生精进觉分;精进修行自然产生法喜,而为喜觉分;法喜能让身心轻安,是
猗觉分;轻安後容易得定,是定觉分;有了定後心平等、宁静,而能舍离,是舍觉分
。
关於四念处的详细说明,可见卷二十四「念处相应」内容;关於调伏五盖、培育七觉
支的详细说明,可见卷二十六、二十七的「觉支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