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505经:对应 增壹阿含19品3经之难句」 在杂阿含505经中,天帝释语尊者大目□连: 「我三十三天多著放逸乐,或忆先事,或时不忆。世尊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 欲知我先界隔山中所问事者,今可往问世尊,如世尊说,汝当受持,然我此处有好堂 观,新成未久,可入观看。」 天帝释看著新落成的宫殿,忘记了先前问释尊什麽 对应经典 增壹阿含19品3经: 释提桓因报言: 「目连!我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是时,我即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断 於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至无为处,无有患苦,天、人所敬?』尔时,世尊便告 我言:『於是,拘翼!诸比丘闻法已,都无所著,亦不著色,尽解一切诸法, 了无所有。以知一切诸法已,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 观了无常,灭尽无馀,亦无断坏。 在对应经典中,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使天帝释(即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天帝释吓到 就想起来之前世尊教的法了,其中一句: 以知一切诸法已,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观了无常,灭尽无馀,亦无断坏。 灭尽无馀=>可理解为,凡是诸法(我猜应该是诸行内的触、诸受才会有苦、乐、不苦 不乐),皆灭尽无馀 亦无断坏=>是说触、诸受会因为因缘改变而灭尽,但并非断灭论的意思吗? 这里有所疑问,故提出来与诸位学友讨论
诸部《阿含经》的核心教导之一,就是超越执著於生相的常见以及执著於灭相的断见 。 真实正观生灭者,则不困在常见与断见的二分而取中道观之。 生灭来自於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 世间集,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是随无明贪爱因缘驱动支持而有生命现象,乃为实实在 在的现前一切,所以不会说一切都没有。 世间灭,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随著无明贪爱因缘灭除而不再有生命现象,所以不会说 一切的存在都是实有永恒。 佛陀所揭示的中道义,聚焦於缘起性空的因缘法。平时我们所以为的生灭,是以为事 事物物自己在那边生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切生灭相只是依著五受阴因缘相互影响而不断改变,改变并未灭去。只有随五受阴 因缘灭尽,才是灭,而灭无因缘可记说。生命的升起,是依种种因缘条件才有的现象 ,随著五受阴因缘和依无明和贪爱驱使之条件的变异,而不断变化生命型态。只有随 著无明和贪爱的灭除,驱使五受阴增长的因缘消除,无依此因缘影响的未来生命现象 升起,是为灭。依因缘灭而灭,不能说去哪里或在哪里,只是无生命升起的因缘。并 不是什麽都没有,也不是有什麽。纯粹是探讨因缘的流转影响变异,并非有什麽存在 ,也不是一切虚假。 随因缘生而生,随因缘变而变,随因缘灭而灭;生灭无可记说,超越断常,归於中道 。此方为佛陀教导之真实正观。
『於是,拘翼!诸比丘闻法已,都无所著(不著六触之相),亦不著色(不取六触之相 ),尽解一切诸法(缘起无自性),了无所有(不计即去掉预设结论与抽象概念)。 以知 一切诸法已,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观了无常,灭尽无馀(不生),亦无断坏(不 灭)。 不知末学可把持了正确□思惟□?
我也认同阿建的解读,这边「亦无断坏」是指不是断灭论,在经中是有多处有这种最 後补上一个类似「亦无断坏」的叙述,强调不是断灭论。
《杂阿含经》卷七:「诸众生此世活,死後断坏无所有」(CBETA, T02, no. 99, p. 44, a14) 这边的「断坏」也特指断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