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1
@Facebook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增壹阿含经》广演品第三第1经所载的念佛法,包含以下列的各个角度念佛陀的功
德:

1. 形象: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
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

2. (五分)法身,即无学圣者所具备的五种功德

2-1. 戒: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

2-2. 定: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情□泊。

2-3. 慧: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
所挂碍。

2-4. 解脱: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於生死。

2-5. 解脱知见:如来身者,度知见城;

3. 觉他的层面: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
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

本经所教是以坐姿念佛,实作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一次一个阶段:念佛形象的
阶段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稳定後进展到念佛的戒身的阶段,稳定後再进展到念佛的定
身的阶段,依此类推。最後安住在其中一个念佛阶段上而修定。

也有人是较长期的修习自己最使得上力的一个阶段,例如专注在观佛形象。

也有以念佛作打坐一开始的摄心,当念佛而能心念澄净後,转换所缘至其他的修定法
。

总之并不拘泥在单一的方法上,只要能透过念佛将心念收摄,不起不好的念头,进而
修得定慧,就是好方法。

至於如何透过十念而能成就念住,发展七觉支,修得定慧,则属於较进阶的修行原理
,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931经的「读经拾得」,或本经线上版的进阶辨正
。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增壹阿含经》广演品第三第1经所载的念佛法,包含以下列的各个角度念佛陀的功德: 1. 形象: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 2. (五分)法身,即无学圣者所具备的五种功德  2-1. 戒: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  2-2. 定: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情□泊。  2-3. 慧: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  2-4. 解脱: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於生死。  2-5. 解脱知见:如来身者,度知见城; 3. 觉他的层面: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 本经所教是以坐姿念佛,实作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一次一个阶段:念佛形象的阶段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稳定後进展到念佛的戒身的阶段,稳定後再进展到念佛的定身的阶段,依此类推。最後安住在其中一个念佛阶段上而修定。 也有人是较长期的修习自己最使得上力的一个阶段,例如专注在观佛形象。 也有以念佛作打坐一开始的摄心,当念佛而能心念澄净後,转换所缘至其他的修定法。 总之并不拘泥在单一的方法上,只要能透过念佛将心念收摄,不起不好的念头,进而修得定慧,就是好方法。 至於如何透过十念而能成就念住,发展七觉支,修得定慧,则属於较进阶的修行原理,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931经的「读经拾得」,或本经线上版的进阶辨正。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5%BB%A3%E6%BC%94%E5%93%81%E7%AC%AC%E4%B8%89#一
Sun Oct 02 17:48:0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3
@Facebook
「《增壹阿含经》及《杂阿含经》记载的念佛行法」

本经记载念佛是以观如来形象入手,思惟佛的功德,如五分法身(无学圣者所具备的
五种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及觉他的层面。在实作上是以坐姿念佛为
主。

《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十、三十三所记载的念佛是「念如来事」,并以如来十号(
古印度对觉者十种常见的称号: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例。其中卷三十第857经并强调最好行、住、坐
、卧随时念佛。

《增壹阿含经》的观如来形象,或许是後世观想念佛的本源;《杂阿含经》的念如来
十号,或许是後世持名念佛的本源;《杂阿含经》卷五十第1349经甚至提到天神观佛
陀的足迹以念佛。各经所载可说是相通的,次第无非是以是以持名或者观佛形象,带
入对佛功德的思惟(十号是说觉者的功德,五分法身是说无学圣者的功德),基於此
而成就念住。
Sun Oct 02 17:48:3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4
@Facebook
照片拍摄於印度孟买的康赫里石窟(Kanheri Caves),开凿於西元二世纪,有109座石
窟。

孟买一带在佛世时比富楼那尊者弘化的西边「边地」还再边地一些,主要是由行走西
域的商人带入佛教信仰,而渐渐有了石窟。

唐代的玄奘大师曾到过这个石窟,後来阿底峡尊者也是从此处被礼请去西藏弘法的。

几乎过了两千年,石窟虽已斑驳但仍存在,人事却已全非。时至今日,此石窟是印度
孟买市内国家公园的一个景点,假日满坑满谷的大人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有许多猴子
到处找人要食物,却不见修行人:

小朋友们逆时钟方向绕著佛塔追逐跑跳(佛教徒则应要顺时钟方向「右绕三扎」),
大人们不管肤色只把佛塔当椅子或靠背,孟买当地年轻男子喜欢带女朋友到没有灯光
的石窟内偷偷摸摸,佛塔的圆顶上可见到两百年前征服印度的英国人刻的「18xx 年
某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猴子们则把这儿当花果山水□洞。

佛法,毕竟还是要在人心中,才有功用。
Sun Oct 02 18:08:46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5
@Facebook
想请问一下,对佛像的崇敬,与寂静涅盘间教诲,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否有冲突
!!这些行住坐卧间的念,不是指关照自己的觉知和心念,朝向生厌,离欲,灭进向,
舍尽,漏尽清明!我一直以为此处的佛,是指真实,因缘法,缘起法等诸法界。愿请
大德说明开示启发讨论!南无佛法僧!
Mon Oct 03 09:49:2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6
@Facebook
郑大德所提的,的确是一个常见的议题,值得深思。

佛教的实修很重视「法、次法向」的概念,也就是修行的次第。

「寂静涅盘」是让修行人吃饱的最後一个包子,但如果我们只想吃那最後一个包子,
那恐怕很难吃到 :D

佛教的实修次第,最粗略的一种分法是戒 -> 定 -> 慧。没有戒的基础,没有练习好
如何收摄六根,则不会产生正定或解脱慧。在戒定慧尚未完成前,「寂静涅盘」只是
自己脑中想像的一个名词,而不是真正的「寂静涅盘」。

那麽如何收摄六根以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呢?六念(包含对佛陀功德或是佛像的崇敬
)就是很好的一个入手处 :)

另一方面,当完成了戒、定、慧的实修後,自然达成「寂静涅盘」,六念或是佛像都
不重要了,也就是各经中常说的「筏喻」。解脱後,把佛像当柴去劈了也只是刚好
(y)
Tue Oct 11 23:40:4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7
@Facebook
许多经中都有解说如何藉由「念佛」而能达成「涅盘」,简单讲,「念佛」时忆念佛
陀的德性,例如如来十号,此时即不起贪欲、□恚、加害他人的意图,不染著於五欲
,安住於正念、正智,直心没有後悔,自然获得轻安,进而心定,乃至成就涅盘。

当然,这一句话中,可能是许多年甚至一生的修习。

原经文可见《杂阿含经》第550经介绍的「念佛」:「谓圣弟子念如来、应、等正觉
所行法净,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佛世尊。圣弟子念如来、应所行法故,离贪欲觉、离□恚觉、离害觉。如是,圣弟
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
正智,乘於直道,修习念佛,正向涅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一出
苦处升於胜处,一乘道净於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五五□
Tue Oct 11 23:50:34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8
@Facebook
邱大刚 师兄说:【经中常说的「筏喻」。解脱後,把佛像当柴去劈了也只是刚好】

我觉得.这个举例好像有点过头了!~ ^_^

有解脱知见的人.就能够理解佛像所代表的崇高意义.

不可能会把佛像当柴劈的!~ ^_^

如同佛世时的圣者们.也会礼敬[菩提树].

圣者们理解菩提树所代表的崇高意义.

没有任何圣者.会把[菩提树]当柴劈的!~ ^_^
Sat Oct 15 19:32:10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9
@Facebook
Sadhu!×3 ??
Sun Oct 16 18:49:15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增壹阿含经所教念佛
#10
@Facebook
谢谢 Jiss Ye 的提醒。解脱者的确不会以不恭敬三宝的心而行事,这是要避免大家
误会的。纵使得把佛像劈了,也要有很好的理由,而不是基於不恭敬心。

现实上,佛像的处理有时对一些教友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边指的不是佛寺里的
大佛像,那种当然不能乱来。而是指别人赠送的佛像,甚至附佛外道送上门来的自创
佛的假佛像、假佛卡,或者只是单纯的旧的佛像坏了,而要摆设新的佛像。

传统上,为了避免对佛像不敬,大家通常不敢处理这些佛像,就越堆越多,这是个美
德没错,不过有时也会让人困扰。

对於了解佛像意义的佛弟子来说,困扰就比较小,真得有必要时,也只能把佛像送去
资源回收了,不是因为不恭敬。

当然,这只是一般佛弟子的程度,跟解脱无关。没必要的话当然佛弟子不管是否解脱
,都应恭敬三宝,也应恭敬三宝的象徵物,这样受益的还是自己。
Sun Oct 16 19:47:07 2016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