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第216经、《增壹阿含经》第13.3经记载有位长者的儿子死了,这位长 者不肯面对现实,发了疯一直要找他儿子……找到佛陀那边,佛陀跟他说由爱故生忧 ,这是自然的。长者听不进去,认为由爱故生乐才对。 这位长者不仅掉头而去,还在城内到处和人说,让全城的人都议论纷纷,为何释迦牟 尼佛说这种没有常识的话?传到了波斯匿王耳里,他就找信佛的王妃末利夫人问问。 (按下快转键……中间略……) 末利夫人於是问波斯匿王爱不爱儿子?儿子哪天过世了,波斯匿王会不会伤心? 当然会。 末利夫人接著问波斯匿王爱不爱妃子、爱不爱国土人民?当然爱。哪天这些消逝时, 波斯匿王不会伤心吗? 於是波斯匿王终於听懂了,觉得佛陀说得有道理。末利夫人作结道:「恩爱别离,皆 有此苦」,她对波斯匿王生活化的说法,後来也被佛陀所认可。 看完这则经文,每个人也可想想: 自己最爱、最珍视的是什麽? 自己最爱的人事物,能永存吗? 如果迟早会失去,就得要有能放得下的气度,否则世间迟早会逼我们不得不放下。 若连最爱的人事物都能放下,其他的事物又有什麽不能放下的呢? 那麽,打坐时的妄念,又为什麽不能放下?
「最爱的是谁?」 《中阿含经》第216经、《增壹阿含经》第13.3经记载有位长者的儿子死了,这位长者不肯面对现实,发了疯一直要找他儿子……找到佛陀那边,佛陀跟他说由爱故生忧,这是自然的。长者听不进去,认为由爱故生乐才对。 这位长者不仅掉头而去,还在城内到处和人说,让全城的人都议论纷纷,为何释迦牟尼佛说这种没有常识的话?传到了波斯匿王耳里,他就找信佛的王妃末利夫人问问。 (按下快转键……中间略……) 末利夫人於是问波斯匿王爱不爱儿子?儿子哪天过世了,波斯匿王会不会伤心? 当然会。 末利夫人接著问波斯匿王爱不爱妃子、爱不爱国土人民?当然爱。哪天这些消逝时,波斯匿王不会伤心吗? 於是波斯匿王终於听懂了,觉得佛陀说得有道理。末利夫人作结道:「恩爱别离,皆有此苦」,她对波斯匿王生活化的说法,後来也被佛陀所认可。 看完这则经文,每个人也可想想: 自己最爱、最珍视的是什麽? 自己最爱的人事物,能永存吗? 如果迟早会失去,就得要有能放得下的气度,否则世间迟早会逼我们不得不放下。 若连最爱的人事物都能放下,其他的事物又有什麽不能放下的呢? 那麽,打坐时的妄念,又为什麽不能放下?
完整经文见: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5%88%A9%E9%A4%8A%E5%93%81%E7%AC%AC%E5%8D%81%E4%B8 %89#三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2:%E4%B8%AD%E9%98%BF%E5% 90%AB%E7%B6%93%E5%8D%B7%E7%AC%AC%E5%85%AD%E5%8D%81#二一六_例品爱生经第五 _第五後诵
本经显示在享乐时即已造了苦因。这个概念更深入的阐释,可见《杂阿含经》关於当 下的缘起的经文。
是否在理上放下了,在事上仍须实事求是。心里上放下了,而日常生活相处仍清楚明 了认真过活。或者理事都放下?
因为乐受时 ,就中下贪著的种子, 因为无常变化 不会一直顺境乐受 贪不到就会有爱别离苦, 五阴织盛苦, 爱别离苦
理都懂 就是做不到 我最爱的是自己吧 呵呵呵
没有放不下的事物,唯有放不下的「放不下我的挚爱」,我的心只会停留在需要我的 人身上。所以,我是有前提的不怕失去、不怕死亡。
话头:不能放下的是谁!?
“於一切行皆空皆寂”我思~我在人的平面不可免俗我是人,然,每个人先天配套装 置资源来地球,配得行当各有千秋,於天,无等级无美丑无尊卑,来地球一趟演一场 一场的戏.....最终曲终人散,留白的部分只剩观戏赏析,或回到总部叙功?佛陀曾是 个人,生在贵族却苦於身为一名贵族子弟的羁绊与世俗的表面虚功,基督身为一名父 不知谁诞生在马槽一生的受难.....两者社会地位出身不同平面与生活资源,却都成 为子弟弟子代代绵延不绝的人,精神的不死,末学在学......圣的思想,落实於生活 中。
蚁民□活“存在”於世,若无爱,人岂不成死灰?爱,因为爱而有存在的动力。
爱~来自造物者爱人之心来爱普罗苍生~能放下个人我执我偏我固之个人私情偏爱 .......而成就祝福一个生命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学习历程,必须有历程而领悟生命的智慧。“禁”与“戒”是稚儿 学习阶段,因著保护与规律的养成,而禁与戒。但认知悟道是高层次思考的慈悲与宇 宙系统面的整体顾及周延文明进化与发展
“恩爱别离皆有此苦”因为,物化以为是自己拥有,事实上不然,凡属世所有含财富 家当妻儿子女身分地位皆是来地球之旅的演出行当装置,什麽也带不走而且有承租时 效。一辈子生命的目标与价值应该是在自己的生活平面中造福自己及更多人。(不论 佛陀与基督)也许佛陀轮回转世修行很多世,萌生智慧看出贵族宫廷中的形式虚耗人 一生,为苍生离苦得乐所以走出宫廷教化生民提升与改变思想
如同阿建所说的,这是个话头,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回答,答对一百分没什麽用,一 口气没了时自然分晓 :Q
人类不是只有对乐有贪念,人类有时对苦受也会有贪念,苦受证明"我"的存在的能力 比乐受强大,有时苦乐参杂的事物对人类的成瘾性更高....不要只堤防乐受,也要提 防苦受啊!!!
听不懂
当众生执著於"我在"的时候,任何可以证明、强化、延续这个"我在"的事物,就会成 为众生紧紧抓持的工具,来彰现、坚固此一"我在"。乐受如是、苦受如是,不乐不苦 受亦是,换言之,所有牵扯、聚积於"我在"的诸受皆如是。
这是价值论?存在的价值,反是与自我存在的价值mach就执著於平面状态,即使此状 态已形成回圈的循环?(说明:养羊人家的村民执著於生男孩形成不自觉的“使命”, 男孩作什麽?男孩回答:娶媳妇生小孩来养羊。养羊作什麽?挤羊奶换钱。换钱作什麽 ?娶媳妇。娶媳妇作什麽?生小孩来养羊......)
人“生”的愿景.......?每个人设定不同,标竿学习对象不同,所以各有所苦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