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烦恼的脉络
#1
@Facebook
人生在世有林林总总的烦恼,这些烦恼有多少种呢?

经中常提到三毒、五盖、《增壹阿含经》第13.5经则提出二十一心结。是怎麽将烦恼
区分为这麽多种呢?

其实这些数字并不神秘,而有其背後的脉络可循:

佛陀表示所有烦恼都是由无明(无智)而来,由於无明而执著於自我,因此有种种的
烦恼,若能觉悟就没烦恼了。

若要再分类,凡夫因为无明、没有智慧(也就是「痴」),以自我为中心,对於我所
喜爱的,就起贪;我所喜爱的得不到、有违逆我的,就生□。就这样区分出贪、□、
痴这「三毒」。

除此之外,经中对烦恼也有更多种类的列举,像是贪欲、□恚、睡眠、掉悔、疑这五
种覆盖心识、阻碍善法发生的「五盖」,是要在禅坐时训练去除的。五盖是怎麽数出
来的呢?

就感官接触外境时的应对来看,追逐为贪欲盖,排斥为□恚盖。就自心状态的高低来
看,沉闷怠惰是睡眠盖,浮动不安是掉悔盖。自心犹豫不明则是疑盖。如附图一所示
。

本经则进一步细分出二十一心结,其脉络如附图二所示。

甚至在《大日经》中罗列一百六十种须要超越才能解脱的心。

从一念无明,到三毒、五盖、二十一心结、百六十相续心,这些列举或分类不是一成
不变的,像本经相当的南传经文就列出十六个心结(南传称作「随杂染」),而不是
二十一个。

无论列举或区分为多少种的烦恼,都是为了让我们训练自己由粗至细能一一认出、如
实知每个当下心的状态,进而解脱烦恼。


Photos from 邱大刚's post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
@Facebook
原经文见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5%88%A9%E9%A4%8A%E5%93%81%E7%AC%AC%E5%8D%81%E4%B8
%89#五
Sun Jan 01 21:46:4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3
@Facebook
最爱的是自己,所以烦恼因自己起
Sun Jan 01 22:30: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4
@Facebook
南传对不善心的分类如图,北传的论我就不知道是怎麽分的了?
Sun Jan 01 22:45:2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5
@Facebook
谢谢 Heawen Chou 提供这个资料。之前正想问问大家还有没有什麽分类法可参考的
。这二十一心结在各经论的翻译都不同,而且不是小小的不同,而是很大的差异,因
此应该只是列举。
Mon Jan 02 17:28:2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6
@Facebook
对比了一下南传十四不善心所的分类,其中贪、□的对应关系和我列出来的差不多(
二十一心结原则上是将□因的部分列举得更细)。

差别在於我将非贪与□的项目归在「痴」一类,而南传还有分「四通一切不善心」、
「二有行」、「一痴因」这三种。

就此经的读经拾得来说,区分为「通一切不善心」、「有行」、「痴因」好像有点杀
鸡用牛刀,不知道以 Heaven 对南传论的理解来说,那些归在和痴较相关的类别,是
否南传会不认同?还是反正只是分类方法的不同?(理论上既然是论,就会有不同的
分类法,不过当然若能避免和南传论抵触是最好,可避免不同派别的人的质疑。)

若就南传论的观点,那些不宜列入痴一类,不知还有没有什麽类别能将它们的类别一
言以敝之?谢谢!
Mon Jan 02 17:37:4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7
@Facebook
我之前没想太多, 应该要解释清楚一点.

南传是把 "心" 粗分成 89 种, 其中不善心有 12 种, 主要也是分成 "贪□痴" 三类
, 如附图.

上次贴的是 "心所" , 可以看成是不善心的组成 "成份".

例如四种通一切不善心所, 意思就是这 12 种不善心都一定有这四种心所在里面.

至於那二个 "有行" , 意思就是只存在 12 种之中那 5 个 "有行" 的心才会出现.

所以这些都算是分类法不同, 角度不同, 很难说什麽对错. 我稍为看了北传的, 也找
不到哪里有把这些用贪□痴详细分门别类的说明.

唯一比较大的差别, 是南传把 "慢" 视为贪的心所. 我引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的说明
:

「邪见、慢:这两种心所只出现於贪根心,因为它们都涉及某种程度对五蕴的执著。
然而这两者呈现相对的本质,由此它们不能共存於同一心。邪见生起於错误地识知,
即不依真实相分析诸法;我慢则生起於自我评估,即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不如、或
与别人同等。邪见肯定存在於四种与邪见相应的贪根心;慢则不一定会存在於四种与
邪见不相应的贪根心,虽然它不会生起於其他心,但这些心生起时它不一定也跟著生
起。」

所以我是觉得有理, 可以考虑把慢列为 "贪" 这一组. :)
Wed Jan 04 00:31:4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8
@Facebook
有道理。谢谢 Heaven Chou 的指点。那我会把慢改列为贪这一组,然後加个「进阶
辨正」把这些细节列出,让想要钻研的人有个资讯可进一步了解。
Wed Jan 04 11:10:5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9
@Facebook
烦恼6:贪/□/慢/疑/无明/不正见。把慢改列为贪这一组?应该是无明吧!
Thu Jan 05 13:15:1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0
@Facebook
我本来也是将慢列为痴(也就是无明)这一组,不过南传的看法也有道理,毕竟所有
的烦恼都是无明所成、都有无明的成份、通通都可以列为无明这组。而「贪」则是较
细项的分类,因此若慢有贪的成份,列在贪这一组则较明确。
Sun Jan 08 17:50:1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1
@Facebook
慢--慢者,恃己所长,於他有情,心生高举为性。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14/14.htm
Sun Jan 08 18:33:1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2
@Facebook
何谓「恃己所长」?唯识音义云:「恃己所有学问、伎术等能,或族姓、色力、富势
等胜。」意即:一个人或倚仗著自己广学多闻、或多才多艺、或族姓高贵、或容貌美
丽、或有钱有势,遂不把其他人看在眼□,自以为高高在上,举世无双,这就是「慢
」的体性。(我赢过你干嘛还贪勒?就体性来说,可见这是比较像痴不像贪)
Sun Jan 08 18:44: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3
@Facebook
好细致的心理学,很有结构美感XD 不过佛法不只是拿来欣赏,更是拿来实修的~ 不
过要是有人能够因为佛教理论的细致而愿意更深入学习也很随喜。
Sun Jan 01 22:47:4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4
@Facebook
(1)佛学认知不等於禅修,但在佛学认知建构的历程,回到自我“心”的探索,细分
这麽多“凡心”也可禅修?(2)爱之所在烦恼之所在,存在“凡心”的爱,凡人的学习
成长历程,人身肉体的躯壳存在,灵魂才能依附,在无穷的时间流中,一个躯壳又一
个躯壳,摆渡众生中“渡化”?
Wed Jan 04 01:56:0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5
@Facebook
(3)人,事,时间,空间,在时间中变数的排列组合,因著“心”的念力(我要的目标
)而超越“形式”,产生无形(凡人眼所不见)的力量?
Wed Jan 04 02:00:0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6
@Facebook
(4)放下过度膨胀的“自我”(凡人欲念贪爱)才能让“超我”有些空间滋养灵魂成长
?(舍凡心之爱,得烦恼卸下之观自在)
Wed Jan 04 02:04:0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7
@Facebook
感恩法布施!
Mon Jan 02 11:10:1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8
@Facebook
想到庄春江居士也贴过北传的, 先贴上来, 晚一点有空再来细看.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24.htm
Tue Jan 03 17:30:4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19
@Facebook
Facebook 好像无法替换图片,因此将依据本串讨论所作的修改,上传如下图,大家
有什麽针砭还请随时提出。谢谢!
Wed Jan 04 19:53:1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0
@Facebook
烦恼是内心思考的状态,心之状态呈现出外相的“特徵”?,.? 心理的状态,自我“
不明”皆产生自我防卫机转,自我“明”则自我防卫机转依然存在只是转化与升华
Fri Jan 06 22:38:0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1
@Facebook
因为无明所以有自我防卫机转之特徵,若明无明则心脑卸下我执我固之“烦恼”
Fri Jan 06 22:41:2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2
@Facebook
左半边“烦恼”这块是“情绪动机”,源於“心”,是“因”。右半边“特徵”这块
是“自我防卫机转”,是外相,是现象,是“果”。有“因”未必有“果”,在於“
理情”。佛学讲理,讲因果,觉世间之有情,在於觉察自我与他人之“心”。而不被
“外相”所扰。以上是我的阅读心得,感谢诸位前辈师兄提供阅读与引导佛学思考。
Sat Jan 07 09:21: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3
@Facebook
学佛之人之所要五戒戒五,是要断五毒之因,“因”不存在,自然“果”不生?以上
的阅读领悟。
Sat Jan 07 09:28:1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4
@Facebook
“烦恼”与“喜乐”是正反思维,三毒四毒五毒用舍得心,慈悲心,智慧心,禅定心
,虚心对应断毒之根。以上心得
Sat Jan 07 14:15: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5
@Facebook
北传唯识学心所法共51种,分成六大类(***分类是由於它们的作用有不一样的地方
),第六识因为是依第七识为根,故第六识发生作用时也要通过第七识,第七识为我爱
;我痴;我慢和我见四种根本烦恼所紧随著...有了我执,对一切都不能以平等心看待
.......(摘录自继程法师 百法明门论讲录 法鼓文化)
Thu Jan 05 12:55:4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烦恼的脉络
#26
@Facebook
上周读经班 蔡忏摩 提到有论(《俱舍论》?)是将掉举等列为因贪起(我转述不正
确的话还请更正),也有道理。还请大家多多提供资讯,毕竟分类这种事是约定俗成
,能找出各派的交集或多用古人常用的分类,自然是最好。谢谢!
Fri Jan 20 19:42:5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