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1
@Facebook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本经的重点是佛陀开示弟子与人论议的技巧与论议对象的选择。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有三说处,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
、闻、识、知,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云何为三?比丘,因过去世说,而说如是过去
世时有;比丘!因未来世说,而说如是未来世时有;比丘!因现在世说,而说如是现
在世时有;是谓三说处,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闻、识、知,
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首段经文在说如何才能让受法者容易了解法义。而我改了两句各二处的标点符号
,个人即以此来解读经意:

【「此有三说处[1] ,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2] (,)而说我见 (;)闻
、识、知[3],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4] 。」

「因所说(,)善习[5]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6] 。」】

    阿含经文中在论述集合名相的个别名词、现象、关联性时,常仅论述第一与最末
项,中间就一笔带过,如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择分色、识广说,受、想、
行略说;六根对六尘: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是眼色、意法详述
,馀皆带过。所以此处见、闻、识、知,亦复如是,所以我才会如上的断句。是以提
出个人读经心得分享,若因思虑不周有失经文法义,请不吝驳正!

1.  三说处:指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即如文法上时间的三

                    种时态:现在式、过去式、未来式。)

2.  因彼故说:因为要说给他人听;为了要与人论议。

3.  说我见(闻、识、知):论说我所见(所闻、所识、所

                                              知)。

4.  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比丘为了论议,而宣说己所证知的

                                              法。

5  .善习:容易通晓。

6.  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论议时能掌握时态,别人就容易通晓己所表达的法义;否

         则,就难以精确理解。
Fri Mar 03 15:27:3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2
yishou
谢谢分享心得.

个人也分享一些心得,提供参考,也欢迎不吝指教.

※ 引述《Kevin Hsu (Kevin Hsu)》之铭言:
>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    本经的重点是佛陀开示弟子与人论议的技巧与论议对象的选择。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有三说处,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
> 、闻、识、知,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云何为三?比丘,因过去世说,而说如是过去
> 世时有;比丘!因未来世说,而说如是未来世时有;比丘!因现在世说,而说如是现
> 在世时有;是谓三说处,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闻、识、知,
> 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首先,比对这经与南传增支部对应经典中英版本,
这段「因彼说...,而故说...」应是针对对方谈论的议题,
回应自己所知、所学的相关见闻(不讨论自己不知、不会
或不擅长的[不善习],也就是经文後段提到的「一向论」,
确立不会偏离主题,这样才可能达到下段提到的「一心听法,
彼两耳一心听法已,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彼断一法、
修一法、一法作证已,便得正定」。

或也可解,佛陀教导弟子,观机逗教?不落入自说自的?
(生活中颇常见人自说自的.XD)


>    首段经文在说如何才能让受法者容易了解法义。而我改了两句各二处的标点符号
> ,个人即以此来解读经意:
> 【「此有三说处[1] ,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2] (,)而说我见 (;)闻
> 、识、知[3],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4] 。」
> 「因所说(,)善习[5]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6] 。」】


>     阿含经文中在论述集合名相的个别名词、现象、关联性时,常仅论述第一与最末
> 项,中间就一笔带过,如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择分色、识广说,受、想、
> 行略说;六根对六尘: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是眼色、意法详述
> ,馀皆带过。所以此处见、闻、识、知,亦复如是,所以我才会如上的断句。是以提
> 出个人读经心得分享,若因思虑不周有失经文法义,请不吝驳正!

这边可能是法友个人的解读. 若法友如此解,不知放回经文後,
(1.) 该段前後, 及(2)前後段之间如何关联?

就经文比对与理解上下文後,这三处说似乎应该是确立双方讨论
的基础?也就是,佛弟子可能跟不认识(不熟)的人(可能为外
道?)讨论,应不识对方之根器,但可以透过「彼所说,个人回
应之」,辨别对方是否为可以议论对象。

因此,在不知对方根器的情况下,说十二缘起,似乎是不太合一
开始的「因彼说...故说而说...」。

个人推敲,法友可能因为此经名「说处经第三」影响而做此诠释?
中文版增支部无经名,菩提比丘译之英文增支部,该经则为:
"67 (7)  Bases of Talk." 也就是,这经名的「三处说」,可能
为古德所加?

若要顺应古德的脉络(该经之标题、及最後的偈语),那此三处说,
应是「三处不转法轮」,法友可自行查佛学字典,该词之意。


> 1.  三说处:指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即如文法上时间的三
>                     种时态:现在式、过去式、未来式。)
> 2.  因彼故说:因为要说给他人听;为了要与人论议。
> 3.  说我见(闻、识、知):论说我所见(所闻、所识、所
>                                               知)。
> 4.  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比丘为了论议,而宣说己所证知的
>                                               法。
> 5  .善习:容易通晓。
> 6.  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          论议时能掌握时态,别人就容易通晓己所表达的法义;否
>          则,就难以精确理解。

---
祝 福慧增长!
2017年 3月 7日 14:47:0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3
yishou
看到长阿含(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中,世尊提到「过去」、「现在」及「未来」哪些
事他记(说)、哪些不记,个人认为或许与<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第一段谈论的三事有关,
贴上提供参考:

『如来於彼过去事,若在目前,无不知见;於未来世,生於道智。

  过去世事虚妄不实,不足喜乐,无所利益,佛则不记;

  或过去事有实,无可喜乐,无所利益,佛亦不记;

  若过去事有实、可乐,而无利益,佛亦不记;

  若过去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後记之;

  未来、现在,亦复如是。

  如来於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也。』

若依此标准,谈论「过去事」、「现在事」及「未来事」的基础前提是:「有实」、「可喜
乐」及「有所利益」,否则就不用浪费时间交谈、讨论了。


---
祝 福慧增长!
2017年 4月 2日 23:02:21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