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736)经
#1
@Facebook
杂阿含(736)经

    本经乃佛陀对比丘开示修习七觉分当得的七种果位;狮子吼网站在本经的【读经
拾得】列举七种果中的第二果位有误。「五下分结尽」是成就阿那含果的必要条件,
不是果位。那问题来了,佛陀说有七种,这就少了啊!问题出在断句上,详述如下:

    本经可看成是(734)经二种果(阿罗汉果,阿那含果)的补充说明,依成就的
时间先後排序;阿罗汉果分二种,阿那含果分五种,总共七种。清楚这层关系,原经
文的断句就不难□清。

 我认为要这样断句:

「是比丘得现法智证乐,若命终时[#智证乐]【;】若不得现法智证乐,及命终时
,而得五下分结尽,中般涅盘;」

    这「若命终时」的【若】字最易误导读经者思维,同样是连接词,这里是「或、
或则」之义。其他的「若」作「假使,如果」解。所以失踪的第二果位就藏在第一果
位中--於命终时(或说「临终时」)智证乐。

    如再比对杂(740)经就更清楚明了:

「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馀涅盘,及命终时,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
……」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2
@Facebook
不好意思,你上面说:「阿罗汉果分二种,阿那含果分五种」可以再说的明确一点吗
?是哪两种阿罗汉果?哪五种阿那含果?依於何经来说?
Thu Sep 07 17:39:3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3
@Facebook
南传:相应部46相应3经
Thu Sep 07 19:56:3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4
@Facebook
(七三六)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

若比丘修习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种果、七种福利。何等为七?

1.是比丘得现法智证乐,[在生时证得解脱,死後入涅盘]

2.若命终时(得现法智证乐)[死亡过程中证得解脱,顺便入涅盘]

3.若不得现法智证乐,及命终时,而得五下分结尽,中般涅盘。

4.若不得中般涅盘,而得生般涅盘。

5.若不得生般涅盘,而得无行般涅盘。

6.若不得无行般涅盘,而得有行般涅盘。

7.若不得有行般涅盘,而得上流般涅盘。」
Thu Sep 07 18:40:4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5
@Facebook
因此,本经【读经拾得】

1.   当生成道(得现法智证乐)。若没有当生成道,在命终时也能成道,或是获得
以下果证:

2.   五下分结尽

改为;

1.     当生成道(得现法智证乐)。

2.     若没有当生成道,在命终时也能成道。
Thu Sep 07 19:55:0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6
@Facebook
Kevin Hsu 依我的理解,从阿毗达摩的观点,死心结束当下就是死亡的发生,并不存
在「死亡的过程」这含糊的时间。

因此,您说第二种果「若没有当生成道,在命终时也能成道。」必须对於「命终时」
作出明确的界定,否则也是含糊的:

1. 如果这句话当中的「命终时」指的是死亡之前,那麽您说的第二种果便含摄於第
一种果「得现法智证乐」之中。。

2. 如果这句话当中的「命终时」是指死亡之後,那麽即属於「得五下分结尽」而且
又得「中般涅盘」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得五下分结尽之後的所有状况。

由以上的解析,您所说的第二果其实已经包含在「现法智证乐」以及「中般涅盘」之
中。此外,「果」在此经中不需刻意翻成果位,而是成果,自然「五下分结尽」也是
一种成果。原导读中的写法虽然不全满足七种果(因为断五下分结只是过程),但依我
所解仍是较为正确的。

与本经相当的南传经文 (相应部46相应3经/戒经)中,佛陀是以条件式的逻辑来讲解
修习七觉分的七种成果,庄春江老师的译本是这样:

「在当生之初期到达完全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完全智,则在死时到达完全
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完全智,如果在死时未到达完全智,则以五下分结的
灭尽而为中般涅盘者」

我将其画成逻辑图来□清,可以较容易理解。

虽然能解析您的说法在逻辑上有错误,但我认为原导读的写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
断五下分结」在所画的图中,不管怎麽解读都一定是 internal node,如果不是
leaf,怎麽能算是结果之一?我想问题的□结可能是在南传经文这一句话: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完全智,则在死时到达完全智。」

这句话的後半句,并不是写「则在死时断五下分结并达到完全智」,而是在这句都交
代完後才开始做「断五下分结之後是否中般涅盘」的条件判断?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断五下分结」在这一句话中被省略了,反正都达到完全智了,
本来就会断五下分结嘛。

如果是因为省略几个字这种可能,那麽只要把第二个果的解释改为「死时那一刻断五
下分结并得到究竟智」好像就说的通,但这依然没办法跳脱我指出的逻辑问题,这样
的第二果必然还是包含在「现法智证乐」以及「中般涅盘」这两种果之中。

以上说了那麽多,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不过我也没办法在此提出一个答案就是了
。
Sun Sep 24 00:23:0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736)经
#7
@Facebook
感恩Russ Wang点醒,引领我沉淀对法义的思惟。故再提三点补充:

1·涅盘界有二种:有馀依涅盘,无馀依涅盘。

「现法智证乐」因报身还在称「有馀依涅盘」,俟其命终即为「无馀依涅盘」;而命
终「当下」智证乐,就是「无馀依涅盘」的阿罗汉。

2·阿罗汉果是「不生」;阿那含果是「不还」。所以阿罗汉现世是最後生,命终【
当下】证果,即不再轮回受生。阿那含果则於【再要生】「五净居天」当下及过程中
,或住一段短长时日而成就般涅盘。这依证悟时程先後杂阿含(740)经分五种般涅
盘;在中阿含第六经(七善人经)分类,中般涅盘再细分为三种而成七种。

3·再细看杂阿含(740)经,就不易因语意不清而误解。

「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当得七果…谓:□现法智有馀涅盘;及□命终时[#智无馀
涅盘];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若不尔
者,得□无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
Thu Sep 28 11:31:1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