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1
@Facebook
狮子吼的杂阿含(二七八)[0076a03]

於经文此句「六触入处」未加注解,也未更改,於法义的理解上会有怪怪的。

仅提供各家版本供贵站参考: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二七八)[0076a03]

有退、不退法、六【触】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1.html#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

二二三(1);四□一(二七八)

有退,不退法,六【胜】(2)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注 144.002]「六胜入处」,原本作「六触入处」,今依下文及『相应部』改。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30_02_223



佛光山电子大藏经

二七七(二七八)

有退、不退法(45)、六【触】入处(46)。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046)「六触入处」,依本经後文应为「六胜入处」。

http://etext.fgs.org.tw/content/agama-1/index.html#p=533



北传:杂阿含278经 南传:相应部35相应96经

有退、不退法、六{触}[胜]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78.htm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六入处当中的眼、耳、鼻、舌、身在人体有对应器官,这些器官也是由物质所构成的。佛经用语中,物质(例如身体)及物理世界的现象称为「色阴」,古印度人认为色阴是由「四大」以及四大所造成的物质及物理现象所构成的。四大是: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2
@Facebook
278经的经义如下,谨供参考。至於六触入处是否需要增注就有劳辛苦的编辑群确认
之,我个人是觉得还好。

世尊说法所针对的主要是当时的比丘比丘尼众,也就是专业的修行者。也因此当我们
读经时如果以"世尊正在告诉我如何实修"的心情来看阿含经,或许能看到不同的内容
。以下是杂阿含278经的内容:

《杂阿含经》卷11:「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退、不退法、六触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CBETA, T02, no. 99, p. 76, a3-5)

阿含经本身是言简意赅,各位要想像的是这是传法者容易记忆用的速记法,同时经典
经过百年传抄,甚至是增加现代的标点符号都可能微微改变经义,也因此读经时必须
很小心。以上述经文来说,各位应该能理解世尊当年说法时绝对不会用"有退、不退
法、六触入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这种文诌诌的方式来讲话。因为世尊的弟子
如上次读经班的进度同学所见,是包含四个种姓,四种姓教育程度不同。

以上述来经文来说很容易被理解成要说明的是"有退、不退法、六触入处"这三种意义
,但由後面的经文可知,世尊所要说的是:

"六触入处 有 有退、不退法",也就是要说明的是"六触入处的有退(法)和不退法"。

因为相较於有退法/不退法比较需要解释,六触入处本身就是基本定义。也因此後面
就是针对有退法和不退法的两种解释,如前所述

《杂阿含经》卷11:「

云何退法?谓眼识色生欲觉,彼比丘欢喜赞叹,执取系著,随顺彼法回转,当知是比
丘退诸善法,世尊所说,是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云何名不退法?眼识色缘,生欲觉结,彼比丘不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著,於彼
法不随顺回转,当知是比丘不退转诸善法,世尊说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
复如是。」(CBETA, T02, no. 99, p. 76, a5-12)

接下来就是世尊说明佛弟子都要做的,也就是断贪欲得心解脱,如杂阿含第一经开宗
明义所云:

《

杂阿含经》卷1:「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
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1, a7-15)

而能断贪欲得心解脱,虽有六触入处,名为六胜入处。因虽有六根六识而不生染著,
得名为"六胜入处",如世尊的阿罗汉弟子有"五蕴"但无"五取蕴"是一样的。

《杂阿含经》卷11:「「云何六胜入处?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染著,当知是比丘
**胜彼入处**。胜彼入处,是世尊所说。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彼比丘
於六胜入处胜已,贪欲结断,□恚、愚痴结断。譬如王者,摧敌胜怨,名曰胜王;断
除众结,名胜婆罗门。」」(CBETA, T02, no. 99, p. 76, a13-18)

世尊还以"若彼比丘於六胜入处**胜已**"这种打仗的方式来形容,很生动不是吗?
Tue Oct 03 11:04: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3
@Facebook
以中文的角度来说,「触」和「胜」两字的差别在於前者著重於现象的表述,後者著
重於观念或作用的彰显。如 Linus Hsao 上面所阐述的一般。画蛇添足,仅供参考。
Tue Oct 03 11:18:1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4
@Facebook
我也同意那个地方不一定需要更动!

不过,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前一个「六触入处」改成「六胜入处」),修改起来也
不麻烦的话,是可以考虑以[校勘]的方式修改并注记。
Tue Oct 03 15:08:5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5
@Facebook
我是以经文的表达形式来看的,阿含经如果是:

「世尊告诸比丘:『有 A B C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这种句法形式出现时,表示 A B C 这几项是世尊接下来会详加说明的项目。所以在
後面的经文中,应该可以找到 A B C 的对应项目,以及各别的说明。

不过就如同前二位所说,不改有他的好处,让大家意识并思考到「六触入处」和「六
胜入处」的同异之处,突显「胜」字的义意。
Tue Oct 03 15:47:2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6
@Facebook
再补充另一可讨论之处:

「云何名不退法?眼识色缘,不生欲觉结□,彼比丘不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著
,於彼法不随顺回转,…世尊说是不退法。」

    既{不}生欲觉结,善法;彼比丘怎又「不喜、…不系著,於彼法不随顺回转」
。负负得正,这与「退法」何异?只不过叙述方式正反两面用词不同而已。审酌经文
法义并比较南传相对经(相应部35相应96经),{不}应是传抄过程笔误,狮子吼版
也於注解□即有提及「此句『不生欲觉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欲觉结』」,所以
我们读经文时应以「生欲觉结」解读,整篇经文法义才能连贯。

    □清上句经文再回看佛说本经的要旨:强调比丘於「六触入处」修行有三种面向
:退法、不退法、六胜入处。下劣者因放逸生欲觉而随顺回转;中等者仅是守护六根
,欲觉还会生起,只是不随顺回转;但增上者则能精进不懈,积极的离灭而使欲觉不
生。佛陀勉励比丘当如是学,这才是佛说此法的目的(「是世尊所说」)。

结论,个人还是偏向【要加注解,或予更改。】
Wed Oct 04 16:15:1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7
@Facebook
我对 Kevin Hsu 说明的理解是

这一经开示三种层次的修行者:

1. 退法者:生欲觉结,而且随欲觉结转

2. 不退法者:生欲觉结,但不随欲觉结转

3. 六胜入处者:不生欲觉结,贪欲、□恚、愚痴结断
Wed Oct 04 17:38:1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8
@Facebook
原文如下:

『云何名不退法?眼识色缘,生欲觉结,彼比丘不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著,於
彼法不随顺回转,当知是比丘不退转诸善法,世尊说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
亦复如是。』

一般人是"眼识色缘,生欲觉结",但"彼比丘不喜、不赞叹、不执取、不系著(眼识色
缘,生欲觉结),於彼法不随顺回转",世尊说此为不退法。

不晓得您上述的疑惑点是?私以为应该去理解杂阿含经的"说话"方式?
Wed Oct 04 17:07:1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9
@Facebook
以下为 邱大刚 的回覆,代贴

照杂阿含经制式的文字习惯来看,这经中「六触入处」改为「六胜入处」合理,因为
第一段是提纲,後来各段解释。另一方面,「六触入处」毕竟是各版中文大藏经的原
文,不改也不影响理解。

基於我们对经文修改保守为要的原则,我们可以加在注解或进阶辨正即可。我先去加
在进阶辨正好了。
Wed Oct 04 19:47:2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10
@Facebook
已新增注解。
Thu Oct 05 03:18:3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