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
@Facebook
请教 杂阿含经卷二,第 39 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html#三九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
缘识住□。何等为四?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於受、想、行
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
、若没、若生长增广。

注释

□ 四识住:「色、受、想、行」等四个「识」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

□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贪著四识住。其中「四取攀缘识住」就是「四识住」。

---------------

这二个注释,四识住、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已经是看不懂了,看了注释.......更不懂
了!麻烦善心人士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 □ 四识住:「色、受、想、行」等四个「识」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

「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是什麽意思?

* □ 贪喜四取攀缘识住:贪著四识住。其中「四取攀缘识住」就是「四识住」。

上文是说  四取攀缘识住=四识住。( 即 A=B )

但是 ~ A 也不懂,B 也不懂,所以 A = B = 不懂.......- __ -.....

* 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其中「境界」是什麽意思?

* 色界离贪,离贪已,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其中「封滞」注释为:攀住占用,就是执取的意思。

既已离贪,为何仍是「於色执取」?

----------------------------

以上几个问题请教,谢谢。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是华人界第一个佛学专站。提供佛学讨论交流,基於佛陀遗教,探寻佛陀本怀,实践於日常生活,见证於慈悲智慧。

Sun Nov 05 21:23:5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
@Facebook
英文版资料也许比较好懂

四识住: four stations of consciousness (earth element)

喜贪: delight and lust (water element)

取阴俱识: consciousness together with its nutriment (five kinds of seeds)

所以就是三个东西:识,识住,喜贪。

三个都具足种子才会生长增广。所以後面提到[色界离贪--->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攀缘断--->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

受,想,行亦同。

离贪,就舍弃了局限停留在色受想行的意识束缚,我自己的想法是断了相续。

曾听过六识是不必找住处的,其无所住就是安住。

但有言数……非其境界: 只是空话,并非亲身经历。
Sun Nov 05 22:57: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
@Facebook
大感谢!诚然,有时候英文的逻辑和用词比较容易理解。??
Sun Nov 05 23:05:1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
@Facebook
「六识是不必找住处」这句话可能要再多思考,因为「识」是不能独立於根尘、四识
住而存在的,识只不过是与名色辗转相依过程中所生、云驶月运一般的魔术戏法而已
,实无坚实。
Mon Nov 06 06:55:2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
@Facebook
这个问题我没有注意到,非眼系色,非色系眼,欲贪是其系也,如果没有欲贪的话,
若眼见色,还生眼识吗?或是就没有眼见色这回事了呢?
Mon Nov 06 09:58:4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
@Facebook
Chengshu Wu 就我的理解,根尘和合的条件若成立就一定有识,好比回火转睛所出现
的火圈。照佛经来看佛陀显然是看得到东西的 :P 虽然圣者的根、尘、识乃至於十二
因缘的触、受都具有,不过已经没有了无明的杂染,以触来说,圣者是「明触」,不
会缘生後续的爱、取、有,乃至老病死忧悲恼苦。
Mon Nov 06 10:07: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7
@Facebook
根、尘和合必有受,然未必有识现起;比如人眼盲,外色尘与眼根相会,仅生触。然
眼识不起作用。

而事实上就算眼根正常的也未必对所有的尘与根相会都会产生识。

没有欲贪的话,若眼见色,一样还生眼识;但是不会爱、取、有、生。
Mon Nov 06 16:05:3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8
@Facebook
罗云 师兄是不是写反了?有触有受却没有识这不科学啊 XD 也不符合十二因缘,书
上也写「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等等。
Mon Nov 06 18:39:5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9
@Facebook
Russ Wang 我说的受不是十二因缘的受,单纯是「接受」的字面意思。不是十二因缘
当中的「苦受、乐受」的那种受。你所说的是十二因缘当中的「苦受、乐受」的那种
受,那已经是心受、心所受、内受的等级的了。

我讲的只是很简单的类似光照在东西上,东西会「接受」到光照这样的事情。
Mon Nov 06 18:45:4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0
@Facebook
罗云 您於十二因缘法的知识理解有误。根与尘合即是缘起,那有谁在接受,光照身
即是根尘合,与所生识三事和合触,就会生起受想思,於此分成三种心受法,苦的、
乐的、不苦不乐的。
Tue Nov 07 08:55:3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1
@Facebook
如果你说的成立,灭尽定就不成立了,请先好好思维验证之後再为人师。
Tue Nov 07 09:31:0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2
@Facebook
您於缘起法知见尚不能自分明,何能谈於灭尽定。
Tue Nov 07 09:46:5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3
@Facebook
我不会说您说的是错的,但是那种说法是[未尽说],执持一端的说法,甚至连十二因
缘灭都□触了。既然无法知自心也无法知他人,还是少用这种方式论法吧,意义不大
。

前面的例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盲者就算根尘相会和,系结(眼根接受了外境的光线
)在一起,同样无法产生识、受、想等等。但是他眼识有没有缺?没有,他的眼识还
是可以发起作用,盲者只是的根和识无法相合;所以要说根尘相合一定会生识,这是
不一定的。但如果眼识不从眼根,还是可以发起天眼通,昔日阿那律就是这样修成天
眼第一。

同样的,大地(尘)和身(根)相合,但是在灭尽定、甚至不用到灭尽定,只要是非想非
非想处定就可以灭除寻伺(无觉无观),就算是根尘相会(身体有接触、接受到大地)也
不会有识的作用(不会有地动,甚或外界摇动他的身体都不会有觉识)。

修定的重点,前面的浅定,灭除的是受(这是十二因缘的是受,从受以後不相续,协
助止的修成),深定灭除的是行(这是十二因缘的行,从受以後不相续,协助观的修成
),但是佛教认为这样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在这之上增加一个慧解脱(灭除无明)。
这样才是完整的依据十二因缘修禅定的过程,也就是可以灭十二因缘的正观。
Tue Nov 07 10:06: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4
@Facebook
回到最前面的主文。

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那些称为五种子?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
实种子。这个是在讲业的增长的过程。

简单一点来分辨,从眼耳鼻舌身意,为五种子的具体变现,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
、舌识、身识、六识。因为有这六识为根种子,所以有「我」、「我所」、「我所有
」的分别,也就会有接下来的四地界。地界称为「器世间」、水界称为「缘法」;以
五种子要在这当中才能增长。所以一旦离开器世间之後,已经没有寻伺所依「地界」
和所缘「水界」,就无法修行的原因也在这里。

地界者,譬四识住;那四识?色、受、想、行,这把前面五种子的识的作用,分类为
这四种。所说的识的变现的过程,先有色的尘境入、然後有受的「我所」的知觉,然
後起「我所有」的想念、发起行动而执取。这是缘有境,习气坚牢固结业成界,所以
才会称为地界。

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四取,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受想行亦同。所以和地界还是有所区分。这是润泽生长的意思。所以之前解释四识住
和四取攀缘识住是一样的,这种解释有修正的空间。

因为根尘会不一定生识,才有可能完成修行:

离色界贪已,於色意生缚亦断,於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
广大生长。

受、想、行界离贪已,於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
,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

这个是解脱道。所以不要说「定然升起」,如果定然升起就无法解脱。详细的说明大
智度论也相当多的举例可以参考。
Tue Nov 07 10:28:2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5
@Facebook
不要把识和攀缘四识住混淆了。L.A.法光寺禅光法师有一个解释也算相当简单的,直
接抓重点。这段经文的重点不是要人在那般生相续,而是要告知怎样离苦断相续。所
以额外引证了长阿含的说法,长阿含讲得更清楚「根尘会(名色)」但是「识不住」接
下来就坏败不增长。

识这个不用解释;四识住,识要依存这些才能成立的,没有这四住识就不存;四取攀
缘识住,识因为攀缘这些才能够成长习气。

在逻辑上来,「若A则B」与「若B则A」,AB之间是充分且必要条件,「若A则B」为真
,而「若B则A」为假时,我们称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反
之亦然。所以杂阿含39,64,《长阿含.大缘方便经》就是在说,缘生法是充分条件
,但不是充要条件,所以才有机会可以解脱。(算了,这是理组的人才听得懂的)

《攀缘四识住》说明无闻凡夫执有我、有我所,故「识住於四识住,攀缘四识住,生
长增广」,於是乎忧悲恼苦、纯大苦集聚。反之,多闻圣弟子无贪爱执取,自然地在
根尘识生触的当下能善护诸根、无所取著。

故能正观五蕴是无常、苦、无我、非当有、坏有,而断五下分结。若欲求无漏心解脱
,佛陀的教诫(杂阿含64经)是需要断绝对四识住的贪爱。

《长阿含.大缘方便经》的开示:「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
: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若识不住
名色,则识无住处;......。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我以
比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而有识。」
Tue Nov 07 10:52: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6
@Facebook
眼盲的人看不见东西是因为眼根坏了,人死了则没有寿暖识,灭尽定是因为六根对外
界反应停止(功能还在),而有寿暖。

上述应该都算是根的条件不具足,若缘根尘,则还是会生识。如果断贪爱,则六识不
积聚。

若无名色则无识是一个角度,经上也说识灭则名色灭。

(编辑: 若无名色,宁有识否?答曰:无也。)

[知彼名色,识因,识集,识生,识触。彼识,欲灭,无馀,则名色灭。]

世尊则更是又追究到行与无明2支。
Tue Nov 07 11:15:2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7
@Facebook
暖寿识这个部份有很多争议,成唯识论疏抄当中有很多评破的,可以参考。

「若言能持识,唯取识可名能持识;其暖寿等,非是能持识。此中作言能迟,即是过
也。」这部份主张暖寿不可以说是识。

部派对此没有共识,略过。
Tue Nov 07 11:34: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8
@Facebook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大一二.四九○下):「十因缘法为生作因」,即认为生
与老死之二支属於未来,故以自过去至现在说明因缘者为十因缘。

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九中,以十二支解释过、现、未三世,以无明与行为过去之二支
,其他十支则为未来。

又婆沙论引用之经典,与汉译杂阿含一致主张生观十支、灭观十二支。巴利文则以生
灭两观均为十支。

一般认为,过去(无名、行)已灭,不可得。追究一说可能要斟酌一下。

识和名色相持是主要的基础,名色生之後,如果识不生,名色坏,无增长故。名色生
不一定会有识生,非必然性。
Tue Nov 07 11:42:0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19
@Facebook
根有二义:

浮尘根不能发识,只能为净色根之所依,例如盲人,虽眼根具足,却不能见物,可知
彼眼之净色根坏了,有浮尘根(眼球)亦不能生见物之识。(唯识论:净色为性,谓
於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所以,不能说根尘会「必然」生识;外尘与浮尘根会合,但如果这个人白内障严重,
他的净色根就无法感应。但如果经过白内障手术之後,更换了人工水晶体,他就可以
正常看到东西了。

所以不能说根尘会必然生识,如果少了净色根不感缘,一样没作用。
Tue Nov 07 11:52:5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0
@Facebook
罗云 用浮尘根来诠释根尘和合未必有识现起,这样很不符合师兄的专业形象啦XD 毕
竟在十二因缘的讨论□畴,如果讲到六根 default 就是讲胜义根,不会有人谈浮尘
根,此时所讨论的眼根即是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的胜义眼根。
Tue Nov 07 12:12:4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1
@Facebook
Russ Wang 我没什麽专业,这个简略的说法当年雪卢老人也是这样讲的。

新近的讲法是浮尘根才是根,而胜义根是神经系统。要不要采纳这个说法,个人自行
决定。

如果要偏讲胜义根,那就要讲二十二根,而不是六根了(但是我觉得这是心所法):

二十二根按《品类论》和《大□婆沙论》排序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女根,男根,命根,意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
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其中,乐、苦、喜、忧、舍可合称五受根,亦列於六十二界中,信、精进、念、定、
慧合称五根。

这和你们现在讨论的东西是有关系但是有点距离的。要往下谈是可以啦!不过大概有
人会说本来懂了,又变成不懂了。

《阿□达磨法蕴足论》:「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梵志
,名曰生闻,来诣佛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欲少问,乔答摩尊,唯愿听许。尔
时,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问,吾当为说。梵志问言:根有几种?世尊告曰:有二十
二,何等二十二?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
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
知根、具知根。此二十二,摄一切根。时彼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踊跃,恭敬而去。
」
Tue Nov 07 12:47:4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2
@Facebook
罗云 >>前面的例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盲者就算根尘相会和,系结(眼根接受了外境
的光线)在一起,同样无法产生识、受、想等等。但是他眼识有没有缺?没有,他的
眼识还是可以发起作用,盲者只是的根和识无法相合;所以要说根尘相合一定会生识
,这是不一定的。但如果眼识不从眼根,还是可以发起天眼通,昔日阿那律就是这样
修成天眼第一。

===

眼识是缘生的,缘有就有,缘无就无,没有缺不缺的问题。

缘起法,不只说此有故彼有,也说此无故彼无。

盲者无眼、有色尘,缘不具故,故无眼识。

阿那律尊者的眼睛瞎了,所以他不能看见外在的东西,连缝衣服都要找人帮忙,但世
俗对外之眼虽坏掉了,但还可用其来修练天眼,肉眼是眼,天眼也是眼,看的方式不
同,但还是不离缘眼、色,生眼识。

根尘合生於六识合和触,这是缘生法,若不生识,那就是没知觉了,是断灭,如草木
瓦石。学法学到如此,就变成外道了。

杂阿含1029经说:「智慧多闻者,非不觉诸受,若於苦乐受,分别谛明了。当知坚固
事,凡夫有升降,於乐不染著,於苦不倾动。知受不受生,依於贪恚觉,断除斯等已
,其心善解脱。」

杂阿含254经说:

「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乃至无常。」

故解脱的要义并不是在於根尘和合不生识,而是在於去除贪□痴而已。
Tue Nov 07 14:45:1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3
@Facebook
Tue Nov 07 14:59:3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4
@Facebook
Tue Nov 07 15:01:1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5
@Facebook
Tue Nov 07 15:01:4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6
@Facebook
Tue Nov 07 15:02:1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7
@Facebook
Tue Nov 07 15:02:4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8
@Facebook
请问 Heaven Chou , 可以给个中文幼幼班版的回答吗? 谢谢  ?
Mon Nov 06 00:09:1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9
@Facebook
你可以在幼幼班群组提问 :) 我在那里回答顺便帮同学复习
Mon Nov 06 06:45:24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0
@Facebook
好喔 ~ :D
Mon Nov 06 07:07:3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1
@Facebook
提供一个方法. 如果我看不懂的经文,一来是找佛学辞典,二来是参考南传.

像底下庄春江老师的版本,有近於白话的南传版,又提供像菩提长老的英译说明,二种
版本对照来读,有时不好懂的就变的好懂了.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9.htm
Mon Nov 06 12:15: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2
@Facebook
谢谢 Heaven。:D
Mon Nov 06 13:04: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3
@Facebook
已前写的,供参~

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39/sh/a11de1fc-9391-4a13-a71f-9bde738bcc64
/4c8effc7aa20a6c16f25c692a36ee4e4
Mon Nov 06 12:28:2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4
@Facebook
Linus Hsao  您有这等好东西,以後请自动交出来,谢谢 。

为避免连结失效,还是把文章贴出来保险一点。

-------------

关於色阴有更清楚的讲法,一起看会比较清楚。

《杂阿含经》卷2:「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
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
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阴。」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

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
。

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

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

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CBETA, T02, no. 99, p. 14, c4-17)

『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也就是因为有色阴且有『
触』之後会产生的所谓受想行,如同眼前没有正妹的色,就没有受想行产生一样。而
如何感知前面四阴的资讯,是因为有识阴。也就是色受想行里面都有感知用的识。

所以经中先讲色受想行,识则分开来讲。特意分开讲是有原因的。

这是以欲色众生得状况来说。

五阴的运作在经藏中有不少详细解释的说明方法,例如四识住。

《杂阿含经》卷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

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

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

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

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

地界者,譬四识住;

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何等为四?

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

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CBETA, T02, no. 99, p. 8, c27-p. 9, a11)

五种种子就是五阴,取阴俱识的意思就是四取阴(蕴)里头都有识(俱识)。而水界的意
思就是四取阴中都有产生攀缘的识(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接著经中比喻:『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於受、想、行中识住
,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

以色阴来说经中说道『色中识住』,因为色阴里面有攀缘识(就是产生贪爱的识,这
是以凡夫而言。因为有识不一定有贪爱),所以才『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

也就是说色阴的硬体可以说是四大所造,然色阴的运作可不只是这样,因为色阴里面
有"识"包含在里面,否则色阴就无法感知色了,如同死人一样有四大但没作用一样,
就是少了识,因此死人有四大然非有五蕴。

一般人可以只看到cpu的外观是金属,学硬体的人可不能只看到金属,还要知道里面
有积体电路。

受想行三取阴也是一样,里头都有"识"包涵其中。

因此世尊总结『比丘!识於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识於中
"的意思就是"识"在色阴至行阴"中"的意思。

此两经的讲法都是一样的,只是用两种方式来说,一是概说一是运作说。如同了解大
象最好是多摸摸几个部位比较能理解。
Mon Nov 06 13:08:1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5
@Facebook
四识住还是等於五蕴的意思
Wed Nov 08 03:47:1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6
@Facebook
另外,请换个方式来想,搞懂四识住对实?解脱道有何好处?怎麽用?毕竟世尊的兴趣
不是教我们写大块文章才是。
Mon Nov 06 12:51:4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7
@Facebook
没错没错,若 Linus Hsao 大侠肯仗义法布施,来说明四识住对实?解脱道有何好处?
怎麽用? 吾人等感激不尽。 *抱拳*
Mon Nov 06 13:06:4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8
@Facebook
1."上文是说 四取攀缘识住=四识住。( 即 A=B )但是 ~ A 也不懂,B 也不懂,
所以 A = B = 不懂"。

-->如上连结,请深思。

2."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彼"指的是无法理解五蕴运作原理的人如外道。"以非境界故"指的是五蕴的运作
(境界)不是外道所能理解的,所以"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也就是对方只知道五蕴
一词,但一但问深入的运作原理就无法回答了。

3."色界离贪,离贪已,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於色封滞意生缚]是色界未离贪会产生的,寄然离贪,自然就断了[於色封滞意生缚
]。然此时断(灭)的是啥?同样得研究清楚四识住的原理。
Mon Nov 06 13:18: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39
@Facebook
不净观的修行就用到了.....对治.....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Thu Nov 09 01:15:0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0
@Facebook
您讲到了重点, 由四识住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得出,解脱道有很多种方便法入手如不
净观,而不是某些宗派所宣称的,只有他们所教的才是解脱道。
Thu Nov 09 07:14:4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1
@Facebook
(杂阿□昙心论界品第一)....复次二种色观故入佛法中为甘露门。谓不净观及安般念
。彼

不净观者@@@观造色。安般念者@@@观四大。是故前观色阴。观色已见(受)过。见受过
已(想)不颠

倒。想不颠倒已烦恼不(行)。烦恼不行已心则堪忍。.....* 色界离贪,离贪已,於
色封滞意生缚断??
Thu Nov 09 07:39:5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2
@Facebook
关於五蕴的运作,解深密经讲得很详细,和内容其实同阿含所说,只是讲得更细而已
。如下请同学悟一悟。将阿含和大乘经典一起比较是比较难,但只要过了撞墙期(可
能得至少五年)後,很多事情会豁然开朗。

《解深密经》卷1〈心意识相品3〉:「

尔时,广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於心意识□密善巧菩萨。』於
心意识□密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於心意识□密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於心意
识□密善巧菩萨?」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广慧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广慧!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
;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
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心意识□密之义。

「广慧当知,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
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
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界
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於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
故?由此识於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
积集滋长故。

「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

@@@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

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
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广慧!若於尔时一眼识转,即於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转。若於尔时二
、三、四、五诸识身转,@@@@即於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五识身同所行转。@@@@

「广慧!譬如大瀑水流,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多浪生缘现前,有
多浪转。然此瀑水自类恒流无断无尽。

又如善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
@@@@非此镜面转变为影,亦无受用灭尽可得。@@@@

「如是,广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若於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
即於此时一眼识转;若於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即於此时五识身转。

「广慧!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於心意识□密善巧。然诸如来不齐
於此,施设彼为於心意识一切□密善巧菩萨。广慧!若诸菩萨於内各别:如实不见阿
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
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
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广慧!齐此名为於心
意识一切□密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彼为於心意识一切□密善巧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CBETA, T16, no. 676, p. 692, a28-c23)
Mon Nov 06 14:11:5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3
@Facebook
好.....好多~XD 谢谢 mage,不用背下来吧?
Mon Nov 06 14:33:3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4
@Facebook
请读三七遍,帮助睡眠~
Mon Nov 06 14:40:2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5
@Facebook
(深密解脱经.圣者广慧菩萨问品第六)[0669a22]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
?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
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
[0669a26] 「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
(身)、(意识)身。@@@广慧!若一境界现前,一识身起,无分别意识即共眼识一时(俱
生)。广慧!若二、三、四、五境界现前,五识身起,无分别意识即与五识一时俱生
。[0669b02] 「广慧!譬如流水,若(一缘起)即生一波,(若二)、若三乃至众多(因
缘俱起)即生众波。广慧!而彼流水亦不断绝。
Sun Nov 19 17:03:0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6
@Facebook
From Russ Wang 代贴

------------------------

1,四识住、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怎麽解释?「贪喜四取攀缘识住」 这句话先拆解为
「贪喜」及「四取攀缘识住」。再来 「四取攀缘识住」 其实是倒装句,这句话是
「被 识 攀缘执取 而在其中(因贪爱)滋长的住所」,简称 四识住 。

2,「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是什麽意思?

A:以耳识为例,我们知道 耳识 与 声音、耳根,就像是三根互相支撑的竹竿,如果
少了其中一个,就不会成立。如果我们天生耳聋,那麽由於少了耳根,所以不会有耳
识,那麽在 耳识 这个领域里的烦恼也自然也不会有 ,比如 Russ因为当乐团指挥太
久 所以只要一听到演奏时音不准,就会非常痛苦想要磨牙。

刚出生的北鼻,他们的六识都还不成熟,也因为如此所以保有赤子之心 对於听到的
任何声音都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由於没有成见 所以也不起烦恼。在北鼻成长的过
程中, 第一次听到美妙的音乐,这一瞬间发生甚麽事呢?

  *美妙的琴音是 五蕴中的「色蕴」,

  *孩子的耳朵很单纯的接受到了声音 ,这是「受蕴」。

  *听到美妙乐音时,心中给了这个特殊的听觉感受一个叫做「音乐」的标签建档管
理,这是「想蕴」。

  * 从此「决定要常常去聆听这样美妙的声音,这是「行蕴」。而「行蕴」正是造业
的根源

如此不断地聆听音乐、去接受、去标签、去思考或采取行动,这样的循环一直持续下
去,正是因为「贪喜」听美好音乐的感受。

大人们常常夸赞这小孩以後是音乐家 耳朵太灵敏了。因为这小孩的耳识,因为贪喜
的缘故,不断的在 色、受、想、行 中想雪球一样翻滚,越来越大,越来越会分别
(有成见的意思) 所以耳识变的非常强大。

所以这一经说 : 「识於色受想行攀缘生长於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
增广;於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於
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如果後来没有学佛法,可能到现在还为自己聪利的耳朵沾沾自喜 ,而以苦为乐。

3,第三个问题 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其中「境界」是什
麽意思?

A:「境」 者, 居领切 也。「界」者 上是田 下为分,田之分野谓之 界。境界 其
实本意是 「到了那个边界、领地」。以非境界故,是说根本只是说空话,连那个领
域的边边角角都还沾不上边。

4,第四个问题 * 色界离贪,离贪已,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其中「封滞」注释为:攀
住占用,就是执取的意思。 既已离贪,为何仍是「於色执取」?

A: 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正确解读  「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这句话。其中「
封滞」这两个字,其实如果对照巴利文 是 upaya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攀缘」。而
「意生缚」的「意」 其实是vi????a? 也就是「识」。为什麽同一个字 要用不同翻
释?因为巴利文常有一字多义的特性。

所以 「於色封滞意生缚断」 这一句话 重新整理一下 会变成这样:「识」 攀缘於
「色」 而产生的束缚与烦恼已断除。依此类推 於(色、受、想、行) 封滞意生缚断
,都要依依观察思考。有戒行保住的生活,就能够容易得定;有了稳固的定,那麽观
察力就会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然後便能在实际的禅观中一一亲自证实这些事,并且
从五蕴中解开束缚。
Mon Nov 06 14:23:5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7
@Facebook
回Cathy Kao

    「五蕴」在根尘触对当下,整个眼看、耳听、鼻嗅、舌□、身触的动作都完成了
,亦即色 → 受 → 想 → 行 → 识的整个的过程跑完。「识」,分别 意,有了分
别心而在色上头起「贪」而住,而攀缘,而爱乐,「贪」就随著住的时间越长而使攀
缘、爱乐越深。所以佛陀在杂阿含(64)经定义四识住为「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
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成长。」「於受、想、行、识住,…、生长。」这在受
、想、行方面也是如此。

    所以个人的对四识住理解,提供参考,若有缺漏望不吝斧正。

「四识住」:让「色、受、想、行」贪得以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心理状态(环境)。
Mon Nov 06 14:42:35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8
@Facebook
谢谢 kevin,  很清楚明白 !
Mon Nov 06 18:13: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49
@Facebook
至於第二问,我的看法是:

「境界」有□围意;「以非境界故」-因为这不在他所能理解的□围内。

第三问:「色界离贪,离贪已,於色封滞意生缚断。」的困惑,

如此断句法意就很清楚了:「色界离贪,离贪已,於  色封滞  意生缚  断。」
Mon Nov 06 14:44:1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0
@Facebook
原来是断句的问题,太好了 ,谢谢 kevin ?
Mon Nov 06 18:15:0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1
@Facebook
有善知识说: 水界的意思就是四取阴中都有产生攀缘的识(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
识住)。....这应该是误解吧?.....水界应是喜贪的譬喻吧 ? 若无喜贪,识就不取色
受想行而住 ; 而无住之识,能以涅盘为所缘.........
Mon Nov 06 22:26:4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2
@Facebook
看不懂,可能是我程度太浅了~
Tue Nov 07 13:24:0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3
@Facebook
您的文章说 :  水界的意思就是四取阴中都有产生攀缘的识(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
缘识住)。.....对水界的说明有误!水界应是喜贪的譬喻。
Tue Nov 07 22:13:3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4
@Facebook
您对阿含的深入令人赞叹,但您慢心也教人不敢恭维!
Tue Nov 07 22:19:38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5
@Facebook
我没啥学问,慢心也不小...哈哈!
Tue Nov 07 22:23:2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6
@Facebook
我亦认为此说:「水界的意思就是四取阴中都有产生攀缘的识」有误解法义之嫌;故
将个人对佛陀此一譬喻的解读提供参考。

□ 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这五种种子就像五阴;种子要能顺利「生长」先得
是「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所以五阴要「生执」就须与「识的连
结」而生,若仅单纯的根尘触对而识不入,即无分别,不能分别可意、可爱,就无所
谓执不执了。所以说:彼五种子者=俱识的取阴。

□    地界者,譬:四识住:五种种子要「埋入地里」为生长的先决条件,就像识与
馀四阴[色、受、想、行]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识不能辨别,没有馀四阴,识就无
从安立;所以四识「住」[给识依止的四阴]就如同埋种子的土地。所以说:地界者
=四识住。

□   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与识连结的四阴,具备了土壤与好种子,但
如不起贪爱、喜好之欲,仍不能生长增广;就像光是将好的种子种到土里却不「浇水
」,到头来还是无收成可获;定时浇水,水涵蕴在土里,吸收到成长了的树干、叶、
果中,收成自是丰硕。同理,根尘触对生识,三事和合触,这时再被「贪喜」附著且
紧紧抓住,无形中越长越大,终致沉溺不可收拾(收成丰硕)。  所以说:水界者=
贪喜 。
Tue Nov 07 14:04:23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7
@Facebook
大家都讲解很多了,再来凑热闹显得很多馀。但自己也是努力去理解这段经文,就请
Cathy 大人看看,通不通了?谢谢。

首先,「四识住」和「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不等同。

先不看「住」,四识指色识、受识、想识、行识。以色识来盖括说,分别有六个:眼
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色识怎麽来的?根尘和合生触,而识与触俱起
。以眼识来说,眼根、色尘和合,产生眼触,和眼触一起生起来的识就叫做眼识。眼
触和眼识同进退,这个和眼触同进退的眼识,就是四识之一;四识,就是指和触同进
退的那个识。住,则是指识生起的那个□围环境。所以,眼识住,指的就是在眼根和
色尘和合的这个环境□围中升起来的那个识。色,指物质,指这个身;受、想、行,
指心,指精神心理层面,一个比一个微细下去。心,要怎麽说,要怎麽看,就要看心
所了。基本上,和色识的理解是一样的,差别在於一个属物质界,一个属精神心理界
(层面),以及探讨的内容物不一样,所涉及的环境□围也有所不同。生命的根身之属
性,在四大之中属於「地」,所以用地界来譬喻四识住,也因为根尘和合产生触,也
就一定会有识的产生,所以识的这部分是坚固的,也符合「地界」的特性。

接著看「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同样的,先不看「住」,基本和上面一样的意思。贪
喜四取攀缘识,指的是产生贪喜不同程度执取攀缘的四识之作用。这里讲的是产生作
用的那个识。贪跟喜,是指不同的程度,喜的程度少一点、低一点、浅一点,贪的程
度多一点、高一点、深一点。攀缘什麽?攀缘苦、乐、舍(不苦不乐);执取什麽?讨
厌、喜欢、无动(於衷)。最後把「住」合起来看,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围内,产生
贪喜不同程度执取攀缘的四识之作用。这个作用,有时强、有时弱,有时苦、有时乐
、有时舍,有时讨厌、有时喜欢、有时无感,有著种种的流动变化组合,以属性来看
,当属「水」大,而这样子的环境□围,就和「水界」相符合,因此也以之作譬喻。

以修行的角度来看,「地界」不像是下手处,「水界」比较可能有机会来「修正行为
」(修行),因此,很多的法门都从此处入手,汉传禅宗中的「曹洞宗」之「默照禅」
,以圣严法师的教法来看,也是以此「水界」作用的原则来做为下手入门处。

个人所知不多,就只能讲到这样子的理解了。有所误谬,请慈悲指正。感恩。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PS:不小心还没打完就送出去了。
Thu Nov 09 18:33:2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8
@Facebook
大大大感谢云水师父 !!! 这个说明超清楚,这样同学放牛回来,用少少的时间就看
懂了,谢谢云水师父 ^Q^ ~
Thu Nov 09 19:34:1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59
@Facebook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解深密经)谓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
言故。现等正觉。即於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有为。善男
子。言无为者。亦是本师假施设句。若是本师假施设句。即是遍计所执言辞所说。若
是遍计所执言辞所说。即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不成实故非是无为。
Fri Nov 10 22:40:59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0
@Facebook
白话解释?
Sat Nov 11 07:18:0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1
@Facebook
这些种子的东东譬如四识住都是方便说,都是方便众生了解假立,并非真实有这些东东
;但是没有这些东东(不成实故)又无法具体描述真实的实性......(我说彼识不至东、
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盘、寂灭、清凉、清净、真
实。)(生长增广的基地??)
Sun Nov 12 00:28: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2
@Facebook
各位不觉得本经前面讲四识住讲的洋洋□□,後面却说"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
、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後面这一句"唯见法,欲入涅盘、寂灭、清凉、清净、
真实。"更玄了??
Sun Nov 12 00:39:5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3
@Facebook
"彼识"为何呢?
Sun Nov 12 16:03:4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4
@Facebook
Linus Hsao 你难倒我了!我有机会遇佛我一定问这个问题??
Sun Nov 12 17:23:5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5
@Facebook
不过这也透露了人类的问题其实就是烦恼性问题,烦恼的问题使得我(你/他)心理上有
问题,心理上的问题使得凡夫一切物质建构的再好并不保证带来愉快,我们所做的终究
会是烦恼
Sun Nov 12 19:09:3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6
@Facebook
如果不被照见或解开在(内心□)就会造成两种状况,第一个是爆躁想要把它丢掉,第二
个就想要把它隐藏最後变成情绪跟性格的掼性
Sun Nov 12 19:33:3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7
@Facebook
重点在"觉""悟"
Mon Nov 13 18:32:2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8
@Facebook
"彼识"指:不再取"色受想行"而住的识。是故"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
无所至趣..."。此时的"彼识"於世间无所住,故"唯见法,欲入涅盘、寂灭、清凉、
清净、真实。"......这是圣者的境界。不知此解可否?
Sat Nov 18 23:18:56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69
@Facebook
「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我解读为第八识(如来藏).如种子在大地中情形.六根产生
六识,「色、受、想、行」等起心动念四程序类之心意识
Sat Nov 11 10:26:1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70
@Facebook
第八识(如来藏)是讲本来清净的,应该不是 「在其中生长增广的基地」因为这个地方
是杂染的
Mon Nov 13 18:42:11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71
@Facebook
(如来藏).....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
Mon Nov 13 19:07:32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72
@Facebook
《楞严经》曰:「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
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大乘起信论》: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
生灭心。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
Tue Nov 14 10:09:07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Re: DokuWiki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73
@Facebook
这里有解释: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9.htm
Sat Nov 18 06:07:40 2017
回覆 | 转寄 | 查分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