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安那般那念相应 第 803 经
本经说明「安那般那念」的修习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一切事物,心中要清楚
明白,不生起贪爱、□恨、愚痴等烦恼,心心念念都要守护著六根。
修习「安那般那念」时,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盘腿,挺直身体,心念专注於当下,
远离贪爱、□恨、昏沉、浮动、疑惑等五种覆盖心识、阻碍善法发生的烦恼。
身念处
心念专注於吸气。
心念专注於呼气。
当吸气长时,觉察到吸气长;当呼气长时,觉察到呼气长。
当吸气短时,觉察到吸气短;当呼气短时,觉察到呼气短。
吸气时感受著吸气的整个过程。
呼气时感受著呼气的整个过程。
吸气时感受著呼吸变得宁静沉细。
呼气时感受著呼吸变得宁静沉细。
受念处
专注感受喜。
专注感受乐。
心念处
专注观察心的活动。
吸气时观察到心的活动变得宁静。
呼气时观察到心的活动变得宁静。
专注观察心。
专注观察心的喜悦。
专注观察心的集中专注。
吸气时觉察到心的解脱。
呼气时觉察到心的解脱。
法念处
观察无常。
观察欲望的舍离。
观察断念,完全放弃所有执著。
吸气时观察烦恼的止息。
呼气时观察烦恼的止息。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
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
习满足。
何等为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
足?
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守诸根门,善系
心住。
善护其身、守诸根门、善系心住:是说入村落时,要谨守律仪,对六根(眼、耳、鼻
、舌、身、意)所接触的一切事物,心中要清楚明白,不生起贪爱、□恨、愚痴等烦
恼,心心念念都要守护著根门。
乞食已,还住处,举衣?,洗足已,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
系念面前,断世贪爱,离欲清净,□恚、睡眠、掉悔、疑断,度诸疑惑,於诸善法心
得决定。远离五盖烦恼於心,令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
空露地:室外空旷的地方。
系念面前:心念专注於当下。
度诸疑惑:超越种种疑惑。
掉悔:心浮动静不下来。「掉」又译为「掉举」,心躁动不安;「悔」即「追悔」,
於所作的事心怀忧恼。
於诸善法心得决定:对於种种善法,心中十分确定,不会犹豫迟疑。
五盖:贪欲、□恚、睡眠、掉悔、疑这五种覆盖心识、阻碍善法发生的烦恼。
慧力羸:五盖会将心蒙蔽,使慧力衰弱。羸,衰弱。
障碍分:五盖是障害解脱的成分、原因。
(身念处)
念於内息,系念善学,念於外息,系念善学。
内息:吸气。
系念善学:「系念」是「念」的加强语气,「专注」的意思,「善学」是「正确地;
充分地修学」。
外息:呼气。
息长息短。
觉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学。
觉知一切身入息:吸气时感受著吸气的整个过程,此处的「觉」是「感受、觉察」的
意思,「身」指「呼吸时身体的相关变化」。
觉知一切身出息:呼气时感受著呼气的整个过程。
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
出息善学。
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吸气时感受著呼吸变得宁静沉细。「身行」指「呼吸」。
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呼气时感受著呼吸变得宁静沉细。
(受念处)
觉知喜,觉知乐。
(心念处)
觉知心行。
觉知心行:专注观察心的活动。
觉知心行息入息,於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於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
。
觉知心行息入息:吸气时观察到心的活动变得宁静。
觉知心行息出息:呼气时观察到心的活动变得宁静。
觉知心。
觉知心:专注观察心。
觉知心悦。
觉知心悦:专注观察心的喜悦。
觉知心定。
觉知心定:专注观察心的集中专注。
觉知心解脱入息,於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於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
。
觉知心解脱入息:吸气时觉察到心的解脱。
觉知心解脱出息:呼气时觉察到心的解脱。
(法念处)
观察无常。
观察断。
观察断:观察舍念。
观察无欲。
观察无欲:观察欲望的舍离。
观察灭入息,於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於观察灭出息善学。
观察灭入息:吸气时观察烦恼的止息。
观察灭出息:呼气时观察烦恼的止息。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