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分享阅读学者文章的一些经验!
#1
小毛
现今佛学研究很多
台湾起步算很晚了
日本和欧美等研究的历史比台湾早了许多
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学者
这是不可否认的


最近我在佛学求助版跟大家讨论议题
讨论的很尽兴
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


其中
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
我以前常会看到一些学者在考证上所犯的过失
尤其是在字义上的考证
在这跟学佛者(特别是想要在法义上做□清的人)分享


目前有些论文的作者
因为佛学的知识不够 (不是我要说 我自己就遇过知见很奇怪的)
(毕竟经典不是他们的母语其国家也没有佛教这样的传统
有些生活上的种种跟佛教也不搭嘎 )
(其中有的甚至不是佛教徒)
没有办法深入佛法
以致於在考证的方向上不容易从佛陀本来所要说的意思为何
及跟修行有甚麽关系这样的一个方向上去思维(当然还是有人这样做)
有的会偏重於自己想要解读的那一部份
或者只从手边的资料来定自己论文的题目
或从自己的想要诠释的方向来当出发点  只找对自己有利的文献
(这样的比较少不过还是有)
他们可能会以现存的梵巴字典等(大家可以想想这些字典是怎麽来的
可以全用来诠释所有佛教的名相吗?是否有可能会出差错)来诠释经典
虽说其所诠释的是梵文巴利文"原典"
以这样的说法
因为毕竟被诠释的语文是比较接近佛陀当时所用的语言
原典当然有很高的价值是不能否认的
容易造成有人以原典为招牌而深信不已  或者更有人云亦云的现象


但是是否一竿子就打翻所有学者呢
其中还是有些标准
就我自己的经验上来说
特别是在法义上的诠释
以下有几点可以参考
'用来诠释'的工具  诠释的人的能力 及用来诠释的文献
这三点在考证上都占有绝对的价值
缺一可能就会使法义有所偏差
在考证的时候  有些学者往往会以距今几百年来编汇的字典
或是一些民间的举证传说等
或有二手资料
或者甚至以第三国语言的字典如泰国日本等的工具书来作诠释
或者引用其他所谓'权威学者'的说法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或者以一些非经律论的文献来诠释佛法(例如婆罗门的文献等)
(就算是同时代的文献  有些字的定义佛教和非佛教还是会不同)
这样拼拼凑凑
再加上现代心理学等种种的说法
自己去诠释佛教中的名相
对於这一类的文章
我自己的态度是看看就好
不会尽信
对我自己而言
甚至遇到其注解上说明有引梵巴藏等的经律论等内容
我自己都还是很小心
很多时候是虽是根据梵巴藏的原典在在论述问题
但是
其对於所用的文之翻译和解读的知见功力又是一个问题了
除了以上所述的
还得看看他为什麽这样诠释  其中道理何在
跟佛法有无关系等的方向去思维
如此比较容易学到东西
也不会造成人家说甚麽我就听甚麽的现象


另外
看学者的文章
除非自己对法义已经很熟悉了
才有能力去辨别他的解释是否正确
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形成正知正见的好途径
尤其是自己没有知见时
遇见合自己味口的论文中的论点
往往一拍既合  或许造成对的知见  也有可能造成错的知见  不是很保险
这也是我不太看学者文章的一个原因
(我举一个例子  我曾看过学者写出僧团作羯磨可以修改佛陀所说的戒律条文
  害我不知道该怎麽想)
而得回归到经律中的圣言量来为标准
而我现在光经律论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了  更何况去了解其中的意思
又更何况要叫我去看这些好坏参差的论文  还要花时间去辨别这位学者的背景等
现在我大多只看译作(至少是根据经律论在翻的 但在对照看时也会见到错误)
而就连现今学藏文和梵文几十年的人  在法义上下很大功夫的人
他们都不敢说他们所翻的东西不会出差错
我也看过一些所谓权威学者文章中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
更何况是一般学者拿来作纯粹以发表为目的"学术研究"论文


我个人的想法是
在诠释法义时  没有别的法门  只有多读经律论  以此为标准
(最好有师父带---当然此师父的认定标准也得很高
 然後自己思维 不然自己读会遇到很多关卡
 差一点的状况就跟学佛的同修讨论  也会砥砺自己去思考)
(而其中  比较早期的论是经最好参考字典 至於近代的一些论述中也有很好的
 但偶而也会看见一些明显的毛病 )
这些正见慢慢在脑海中累积
累积多了的时候
自己慢慢就会产生一点判别的能力




而在佛学许多有争议的地方上
就连现今有修有证的法师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都还是得回归到经律论上



各何况是学者所诠释的
若有人跟你说某某学者如何说
或者非得要参考学者所说的
一定得小心以上所举的各方面
小心求证才好








P.S.学术有其存在的价值  我完全不否认这上头的意义
    而其中当然也有有修有证的学者  其中也不乏优质的文章






愿大家学佛顺利
Thu Jul 31 20:28:01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