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语言的限度
#1
罗云
  在沟通一件事情或观念的时候,就算是当面说,也可能会有相当的沟通落差存在,
如果心里面又想到一些具有意识型态的事情的话,听著和言者之间,无论关系多紧密,
都还是会搭不上线的。

  在认知心里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只会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对
於所知所见,总是难免会用一些既有的成见来解释,当然这类的解释未免是真实。况且,
认知会因为「转位」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解读,所影响的层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有个实例可以参考,可以发现当中有相当层次的误差。沟通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从心里想到的,到嘴巴讲出来的,然後到对方耳朵所听到的,在到对方的脑中所解释的,
每过一个过程都会有10-25% 的差异出现。就算当事人面对面沟通都有可能或有 40-100%
的落差出现,当一席话传递出去之後,如果不是当事人和当事人之间直接沟通,传递到
最後,会发生「猫在钢琴上昏倒了」的状况。若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够,对於传言,可以
当面查证,问题就可以轻易化解,但若不够,一个简单的沟通误差,所衍生的问题就会
更大了。

  沟通上,为了要减少这类的误差,在遣词用字上应更谨慎,而不是心直口快的嚷嚷。
举个例子来说:

  当上、下阶层之间,下位者说:「我觉得你要找某某人做某件事情。」在下位者的
认知当中,他会以为这个讲法是:站在我的立场来观察,我建议你应该可以采取什麽样
的措施,或是找谁来做某些事情。但是在上位者的角度来说,这句话会变成:我(下位
者)认定是你要找某某人来做某件事情的。这是沟通上经常会发生的转位後的误差。

  碰到这类的状况,比较适当的陈述方式,下位者应该要改成:站在我的立场,我建
议你可以找某某人来做某件事情,如何决断则是由你判断。这样上位者就不会把这句话
误以为是「某某人」假借他的名义要做什麽事情。有效降低沟通上转位後的误差。而上
位者在面对下位者的一些陈述的时候,若能够善用「重复性陈述」,亦即将对方所讲的
话,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所理解的部分来重述一次,这类沟通误差也可以适度的降低。

  人际间的关系,如何去应对进退,虽然不需要太过於权谋,但是,就算是基於好心、
好意,如何避免这些沟通上产生的误会,把好好的一件事情作对,是需要用心去斟酌。

  沟通,向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Mon Jan 5 21:23:1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