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舌尖上的小疮口 |
#1 |
苦中作乐吧一_一\\\
|
我的舌尖上生了一个小疮口
真的很小一个 比火柴头差不多而已
虽然只是这麽小小的伤口
已经很让人受不了,饭不能多吃
太刺激的饮料没法儿喝,吞口水说话会痛
连带使得下门牙龈也跟著一阵一阵抽起来
不时拿著广东苜药粉狂喷才稍稍好过些
忽然想到一事..
我嘴巴才破这麽一个小疮,已经很难受了
那麽那些口腔癌食道溃疡的病人
不就痛得哭爹喊娘了吗
不对,应该是哭都哭不出来
想像那些口腔癌病人有烂到脸颊都穿孔了
可能会痛到晕过去
饿鬼没办法吃喝,咽孔如针大概是如此吧
又想到经上写的,命终时十念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情
乍听之下很容易
细想来发现还真的很困难啊
人要死之前说不定陷入昏迷,或插著管子
也许会痛到说不出话来
或是事出突然 --比方说车祸的一瞬间
那种情形下怎麽保持正念啊
话都说不出来,何况念佛
难道这就是经上说的福德因缘要够才行的状态吗?
天界的人大概没有像我们人类有这些困扰
他们说不定连有形身体都没有,哪里来的生病~~
不过那种状态也不一定就是好
就像我嘴巴没破之前,不会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一样
天众大概也不会想到这些事
说不定疮口好了以後,一转眼我又会忘记了这些想法
不管这麽多了 先记下来吧....
2004年 5月31日 3:02:23 星期一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2 |
南无阿弥陀佛
|
天人的生活没什麽好羡慕的,天人因行善而得福报,感人天小果,终究不能超越轮回
,寿命快结束时现五衰相,一样烦恼重重。行善虽有福报,但福享完後,依然要落轮
回受苦,要真消除生死的痛苦,非出六道轮回不可。
佛是无缘大慈的,不论你修什麽法,学什麽宗,即便不学佛的人,临终时,佛也是一
视同仁,普为放光接引,往生净土,绝不是只接引学佛的人,其他都不屑一顾的。只
不过不学佛的人,业障深重,不见佛接引,犹如生盲,不见天日,辜负了佛恩。甚或
业障深重的人,畏佛光强烈,向黑暗处乱窜,反而投入地狱、饿鬼道中受苦去了。
※ 引述《wingstsai (苦中作乐吧一_一\\\)》之铭言:
> 我的舌尖上生了一个小疮口
> 真的很小一个 比火柴头差不多而已
> 虽然只是这麽小小的伤口
> 已经很让人受不了,饭不能多吃
> 太刺激的饮料没法儿喝,吞口水说话会痛
> 连带使得下门牙龈也跟著一阵一阵抽起来
> 不时拿著广东苜药粉狂喷才稍稍好过些
> 忽然想到一事..
> 我嘴巴才破这麽一个小疮,已经很难受了
> 那麽那些口腔癌食道溃疡的病人
> 不就痛得哭爹喊娘了吗
> 不对,应该是哭都哭不出来
> 想像那些口腔癌病人有烂到脸颊都穿孔了
> 可能会痛到晕过去
> 饿鬼没办法吃喝,咽孔如针大概是如此吧
> 又想到经上写的,命终时十念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情
> 乍听之下很容易
> 细想来发现还真的很困难啊
> 人要死之前说不定陷入昏迷,或插著管子
> 也许会痛到说不出话来
> 或是事出突然 --比方说车祸的一瞬间
> 那种情形下怎麽保持正念啊
> 话都说不出来,何况念佛
> 难道这就是经上说的福德因缘要够才行的状态吗?
> 天界的人大概没有像我们人类有这些困扰
> 他们说不定连有形身体都没有,哪里来的生病~~
> 不过那种状态也不一定就是好
> 就像我嘴巴没破之前,不会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一样
> 天众大概也不会想到这些事
> 说不定疮口好了以後,一转眼我又会忘记了这些想法
> 不管这麽多了 先记下来吧....
Mon May 31 08:17:56 2004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3 |
小雯
|
※ 引述《wingstsai (苦中作乐吧一_一\\\)》之铭言:
> 我的舌尖上生了一个小疮口
> 真的很小一个 比火柴头差不多而已
> 虽然只是这麽小小的伤口
> 已经很让人受不了,饭不能多吃
> 太刺激的饮料没法儿喝,吞口水说话会痛
> 连带使得下门牙龈也跟著一阵一阵抽起来
> 不时拿著广东苜药粉狂喷才稍稍好过些
> 忽然想到一事..
> 我嘴巴才破这麽一个小疮,已经很难受了
> 那麽那些口腔癌食道溃疡的病人
> 不就痛得哭爹喊娘了吗
> 不对,应该是哭都哭不出来
> 想像那些口腔癌病人有烂到脸颊都穿孔了
> 可能会痛到晕过去
> 饿鬼没办法吃喝,咽孔如针大概是如此吧
> 又想到经上写的,命终时十念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情
> 乍听之下很容易
> 细想来发现还真的很困难啊
> 人要死之前说不定陷入昏迷,或插著管子
> 也许会痛到说不出话来
> 或是事出突然 --比方说车祸的一瞬间
> 那种情形下怎麽保持正念啊
> 话都说不出来,何况念佛
> 难道这就是经上说的福德因缘要够才行的状态吗?
> 天界的人大概没有像我们人类有这些困扰
> 他们说不定连有形身体都没有,哪里来的生病~~
> 不过那种状态也不一定就是好
> 就像我嘴巴没破之前,不会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一样
> 天众大概也不会想到这些事
> 说不定疮口好了以後,一转眼我又会忘记了这些想法
> 不管这麽多了 先记下来吧....
我觉得所谓ㄉ'极乐世界' 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ㄅ
而是表示那个人已经了解了生命ㄉ意义,也就是说已经开悟了
所以就会感到很快乐,也不会再被任何欲望迷惑
那个境界就叫做极乐世界ㄅ?
我也不确定,因为我没去过 呵呵
但是我想要到那个境界真ㄉ要不断坚持
因为每次你以为你已经达到了 或者以为自己不会在痛苦ㄌ
往往都会遇到另一个困顿 共免之
2004年 7月 5日 22:50:40 星期一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4 |
灰色马桶
|
※ 引述《O917633713 (小雯)》之铭言:
> 我觉得所谓ㄉ'极乐世界' 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ㄅ
> 而是表示那个人已经了解了生命ㄉ意义,也就是说已经开悟了
> 所以就会感到很快乐,也不会再被任何欲望迷惑
> 那个境界就叫做极乐世界ㄅ?
> 我也不确定,因为我没去过 呵呵
> 但是我想要到那个境界真ㄉ要不断坚持
> 因为每次你以为你已经达到了 或者以为自己不会在痛苦ㄌ
> 往往都会遇到另一个困顿 共免之
如果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那麽同理可证,娑婆世界也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可是我们每天生存在这娑婆世界里的一个小球表面
却怎麽也不觉得这只是一个境界? 而是确实的存在呢?
Tue Jul 6 02:33:01 2004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5 |
小雯
|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如果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那麽同理可证,娑婆世界也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可是我们每天生存在这娑婆世界里的一个小球表面
> 却怎麽也不觉得这只是一个境界? 而是确实的存在呢?
如果执著於极乐世界 就是执著一个形象吧
而经验告诉我们 不管是好ㄉ坏ㄉ想法、回忆 都只存在我们ㄉ幻想中
你可以一直执著於它 活在自己ㄉ想像中
但是我ㄉ经验告诉我 任何想法 如果太执著、对它太认真
只会让自己受苦 所以我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2004年 7月 8日 23:24:49 星期四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6 |
灰色马桶
|
※ 引述《O917633713 (小雯)》之铭言:
>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 如果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 那麽同理可证,娑婆世界也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 可是我们每天生存在这娑婆世界里的一个小球表面
> > 却怎麽也不觉得这只是一个境界? 而是确实的存在呢?
> 如果执著於极乐世界 就是执著一个形象吧
> 而经验告诉我们 不管是好ㄉ坏ㄉ想法、回忆 都只存在我们ㄉ幻想中
> 你可以一直执著於它 活在自己ㄉ想像中
> 但是我ㄉ经验告诉我 任何想法 如果太执著、对它太认真
> 只会让自己受苦 所以我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
>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我们的头脑思想,不异於有形的世界的缘起作用
当然这要深入脑神经医学,才能进一步的了解
但是心意识活动,医学上的解释恐怕非常有限
佛法中的不执著,是建立在修习正见,正思维之下
所以并非只是含糊拢统的说不执著就能不执著
试想一只恶心的大蟑螂爬到我身上,我能无动於衷吗? 不可能
那麽更别说当我被活活被分□时,我能不惊不布吗? 更不可能
就算有人禅定功夫达到这境界,而这还不见的已经完全不执著了
Fri Jul 9 03:30:36 2004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7 |
我爱死小白了 =_=|||
|
※ 引述《O917633713 (小雯)》之铭言:
> 如果执著於极乐世界 就是执著一个形象吧
> 而经验告诉我们 不管是好ㄉ坏ㄉ想法、回忆 都只存在我们ㄉ幻想中
> 你可以一直执著於它 活在自己ㄉ想像中
> 但是我ㄉ经验告诉我 任何想法 如果太执著、对它太认真
> 只会让自己受苦 所以我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
>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其实你所说的六句中,前面五句都很不错,
最後一句其实是有偏见,并与你第五句起了矛盾。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1.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有形的世界与无形的世界的分野是什麽?
有很多人相信都想过这个问题,其实追根究底,
会发现这二个世界是没有什麽差别的。
(色界与无色界只有现象的不同,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2.你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是没错的,
但是在实际上,你仍有所执,有个故事是这样子的。
有位辩论家去找释迦牟尼佛,要与他辩论。
这位辩论家为了辩赢释迦牟尼佛,见面第一句劈头就说:
「无论是什麽法!!我一律不接受!!」
释迦牟尼佛就问他:
「你说的这句话,你接不接受呢?」
这位辩论家一时张口却说不出话来,後来就跟从释迦牟尼佛学道。
以上为一点意见,如有冒犯,尚请见谅。
Fri Jul 9 08:18:42 2004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8 |
小雯
|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 > 如果极乐世界,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 如果执著於极乐世界 就是执著一个形象吧
> > 而经验告诉我们 不管是好ㄉ坏ㄉ想法、回忆 都只存在我们ㄉ幻想中
> > 你可以一直执著於它 活在自己ㄉ想像中
> > 但是我ㄉ经验告诉我 任何想法 如果太执著、对它太认真
> > 只会让自己受苦 所以我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
> >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 我们的头脑思想,不异於有形的世界的缘起作用
> 当然这要深入脑神经医学,才能进一步的了解
> 但是心意识活动,医学上的解释恐怕非常有限
> 佛法中的不执著,是建立在修习正见,正思维之下
> 所以并非只是含糊拢统的说不执著就能不执著
> 试想一只恶心的大蟑螂爬到我身上,我能无动於衷吗? 不可能
> 那麽更别说当我被活活被分□时,我能不惊不布吗? 更不可能
> 就算有人禅定功夫达到这境界,而这还不见的已经完全不执著了
我指的不执著只是 不执著於一个想法 一件事
如果有蟑螂爬到你身上 你当然可以把他拨掉
不必强忍著不拨掉 也不用假装不害怕阿
一切自然就好ㄌ嘛
如果以为一定要练到蟑螂跑到你身上你不会怕才算开悟ㄉ话
那应该是在钻牛角尖=执著ㄅ
修道也是一种自然而然ㄉ过程
我认为每个人ㄉ体悟ㄉ过程都不一样
总要经过很多次不同ㄉ努力 才会找到正确ㄉ点
才会发现根本不用努力
2004年 7月 9日 22:14:12 星期五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9 |
灰色马桶
|
※ 引述《O917633713 (小雯)》之铭言:
> 我指的不执著只是 不执著於一个想法 一件事
> 如果有蟑螂爬到你身上 你当然可以把他拨掉
> 不必强忍著不拨掉 也不用假装不害怕阿
> 一切自然就好ㄌ嘛
> 如果以为一定要练到蟑螂跑到你身上你不会怕才算开悟ㄉ话
> 那应该是在钻牛角尖=执著ㄅ
这是个比喻,当然有些人不怕蟑螂
如金刚经也有提到,忍辱仙人被活活分□时不生嗔恨
> 修道也是一种自然而然ㄉ过程
> 我认为每个人ㄉ体悟ㄉ过程都不一样
> 总要经过很多次不同ㄉ努力 才会找到正确ㄉ点
> 才会发现根本不用努力
Sat Jul 10 02:29:41 2004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10 |
小雯
|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其实你所说的六句中,前面五句都很不错,
> 最後一句其实是有偏见,并与你第五句起了矛盾。
>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ㄉ世界 但是我们的头脑是无形的』
> 1. 我们所存在的是一个有形的世界。
> 有形的世界与无形的世界的分野是什麽?
> 有很多人相信都想过这个问题,其实追根究底,
> 会发现这二个世界是没有什麽差别的。
> (色界与无色界只有现象的不同,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 2.你选择不执著任何想法,是没错的,
> 但是在实际上,你仍有所执,有个故事是这样子的。
> 有位辩论家去找释迦牟尼佛,要与他辩论。
> 这位辩论家为了辩赢释迦牟尼佛,见面第一句劈头就说:
> 「无论是什麽法!!我一律不接受!!」
> 释迦牟尼佛就问他:
> 「你说的这句话,你接不接受呢?」
> 这位辩论家一时张口却说不出话来,後来就跟从释迦牟尼佛学道。
> 以上为一点意见,如有冒犯,尚请见谅。
有形ㄉ东西是说实质ㄉ 我们眼睛看得到ㄉ
物质本身是没有好坏区别ㄉ 把它区分归类ㄉ是我们ㄉ头脑
因此产生出很多分类 就像一件事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ㄉ看法一样
没错 我不可能不执著任何想法 只是我要朝这个方向ㄑ做看看
等到实行一段时间 或许又会有不同ㄉ看法
目前我到不认为一个人必须完全的不执著 但是要对自己诚实
以前我会从奥修ㄉ书里找答案 後来我觉得我看ㄉ越多就想ㄉ越多
一个念头延伸出无数个念头 根本只是让自己更乱
所以我觉得目前的我比较需要先保持清静
因为我了解自己得个性喜欢追根究底 这是很多人共同ㄉ毛病
一直想找出答案却离答案越来越远 到最後发现自己一开始就走错ㄌ
所以我选择尽量不执著任何想法
2004年 7月11日 16:39:25 星期日
|
|
|
Re: 舌尖上的小疮口 |
#11 |
灰色马桶
|
※ 引述《O917633713 (小雯)》之铭言:
> 有形ㄉ东西是说实质ㄉ 我们眼睛看得到ㄉ
> 物质本身是没有好坏区别ㄉ 把它区分归类ㄉ是我们ㄉ头脑
> 因此产生出很多分类 就像一件事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ㄉ看法一样
> 没错 我不可能不执著任何想法 只是我要朝这个方向ㄑ做看看
> 等到实行一段时间 或许又会有不同ㄉ看法
> 目前我到不认为一个人必须完全的不执著 但是要对自己诚实
> 以前我会从奥修ㄉ书里找答案 後来我觉得我看ㄉ越多就想ㄉ越多
> 一个念头延伸出无数个念头 根本只是让自己更乱
> 所以我觉得目前的我比较需要先保持清静
> 因为我了解自己得个性喜欢追根究底 这是很多人共同ㄉ毛病
> 一直想找出答案却离答案越来越远 到最後发现自己一开始就走错ㄌ
> 所以我选择尽量不执著任何想法
追根究底才有解脱的希望
当然最好能从佛法中的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等去思惟
要不然没有依据的空想,美其名叫哲学(恕末学对哲学没啥概念,故不多讨论)
那倒不如善用追根究底的个性,去钻研其他有实质用处的学问
您不妨先跳出这个"不执著"的迷思
去专心念佛或拜佛,也许很快就能澄静安稳 :)
以上仅是个人心得,给您参考参考
阿弥陀佛
Sun Jul 11 21:28:56 2004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